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12岁儿童参数发育特点,分析其与不正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1 20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角膜、前房深度,并计算晶状。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为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按SE分成5组,分别为远视组、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与各参数的关系。结果: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SE(F=131.5,P<0.001)及晶状(F=276.4,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眼轴长度(F=235.02,P<0.001)、前房深度(F=228.7,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角膜曲率(F=0.01,P=0.66)变化稳定。3组SE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0、-0.85、-0.81,均P<0.001),与晶状呈正相关(r=0.98、0.92、0.91,均P<0.001)。轻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与SE存在相关性(r=-0.545、0.601,P<0.001);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与SE存在相关性(r=-0.675、0.784,P<0.001)。矫正年龄和性别后,眼轴长度解释了SE 73.6%的变异,晶状可解释SE 86.5%的变异。结论:眼轴长度与晶状是影响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儿童 屈光不正 近视 眼轴长度 晶状体屈光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全角膜(TCRP)的人工晶状(IOL)计算公式计算异常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B/F)值的白内障患者IOL的精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51例(51眼)。高B/F值组:B/F值≥85%,24例(24眼),B/F值为(86.2±0.5)%;低B/F值组:B/F值≤78%,27例(27眼),B/F值为(76.6±0.6)%。使用TCRP Method计算,角膜采用Pentacam测量的以瞳孔为中心,中央3 mm范围的区域性的TCRP,采用IOL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logMAR)、电脑验光检查。所有患者、高B/F值组、低B/F值组这3组,组内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的绝对预测误差(APE)总体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检验法。各组中TCRP Method的APE分别与Haigis、Hoffer-Q、SRK-T、Holladay-Ⅰ进行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UCVA:高B/F值组为0.19±0.09,低B/F值组为0.19±0.0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7,P=0.435)。术后3个月采用TCRP Method计算的平均绝对误差(MAE):高B/F值组为(0.38±0.16)D,低B/F值组为(0.42±0.19)D。所有术眼术后3个月按照TCRP Method、Higis、Hoffer Q、SRK/T、HolladyⅠ公式计算的MAE分别为(0.40±0.17)D、(0.64±0.25)D、(0.73±0.27)D、(0.98±0.32)D、(0.84±0.25)D,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23)。进一步将TCRP Method的APE与Haigis、Hoffer Q、SRK/T、HolladayⅠ公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7、3.53、4.01、3.75,均P<0.05)。高B/F值组和低B/F值组:5种公式的APE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13.21,均P<0.05)。结论:对于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使用常规公式计算IOL的精确性较差,使用基于TCRP的IOL计算公式精确性高,术后视力佳。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屈光力计算 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3~12岁儿童晶状(LP)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视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131人131眼。分别使用质量分数1%硫酸阿托品眼膏对≤6岁和0.5%托吡卡胺滴眼液对>6岁的受检者进行扩瞳。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Km)、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厚度(LT)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测量平均等效球镜度(SE)和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采用Bennett公式计算LP。根据年龄不同将受检者分为3~4岁组16眼、5~6岁组20眼、7~8岁组25眼、9~10岁组33眼和11~12岁组37眼;根据性别不同将受检者分为男性组57眼和女性组74眼;根据SE不同将受检者分为低度近视组38眼、中度近视组12眼、高度近视组25眼、正视组11眼、低度远视组9眼、中度远视组13眼和高度远视组23眼。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不同屈光度组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值的差异。年龄及眼部参数与L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多个影响因素对LP的贡献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3~4岁组、5~6岁组、7~8岁组、9~10岁组和11~12岁组儿童的平均LP分别为(27.35±1.88)、(24.71±1.92)、(22.92±1.87)、(21.49±1.54)和(21.25±1.55)D,随着年龄的增加,LP值逐渐降低,3~4岁组与5~6岁组、5~6岁组与7~8岁组、7~8岁组与9~1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儿童的平均LP值高于男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1)。高度近视组LP值低于正视组,中度近视、低度近视组LP值均低于远视组,低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LP值均高于正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者的年龄、AL、ACD、CCT与LP均呈负相关(r=-0.76、-0.79、-0.38、-0.18,均P<0.05),SE、LT与LP均呈正相关(r=0.62,P<0.05;r=0.68,P<0.01),Km与LP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07,P=0.45)。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LP的独立影响因素,得到LP=-0.430×AL+0.329×LT-0.267×年龄-0.108×性别-0.084×CCT(男=1,女=0),各因素的标准化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后分别为AL、LT、年龄、性别、CCT(均P<0.05)。结论上海市静安区3~12岁儿童的LP变化较大,LP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随SE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儿童LP值高于男性儿童。

  • 标签: 晶状体屈光力 儿童 屈光不正 年龄 性别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和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有晶状眼后房型晶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年 12 月)接受有晶状眼后房型晶状植入术的患者 ( 5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颜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280 例)和观察组( 280 例), 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用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均 较对照组低 ( p值< 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 ICL 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 标签: [ ] 围手术期护理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状体植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既往激光角膜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由于激光角膜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形态,使得传统的人工晶状(intraocular lens, IOL)计算公式出现较大的术后误差。误差来源包括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测量、角膜计算、眼轴长度测量、有效人工晶状位置计算等。不需要光手术术前数据的IOL度数计算公式,如Hoffer Q公式、Barrett True-K公式、Shammas-PL公式可应用于激光角膜术后患者的IOL计算。基于光线追踪原理或人工智能的新一代IOL公式,如Olsen公式、EVO公式、Hill-RBF公式、Kane公式等在常规白内障手术患者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和预测性已被证实,但在激光角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60-464)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角膜屈光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通过多项研究已得到证实,随着时间的推移,PIOL植入术后的患者面临白内障手术的可能,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的计算是获得良好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P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以及房角参数与术前数值相比有差异,少量研究发现IOL-Master测量的眼轴、角膜曲率以及通过多种公式计算得出的人工晶状度数在PIOL植入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上部分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度数计算由于介质混浊而需要通过A超进行眼生物测量,然而PIOL植入对A超眼生物测量的影响尚未得出结论,因此需要更多针对PIOL植入对人晶状度数计算影响的研究,为PIOL植入术后患白内障的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17-321)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眼生物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无晶状囊膜支撑下植入人工晶状是临床手术的难点之一,手术操作技巧要求高,尽管有多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但手术并发症仍不少见。本文介绍临床传统的以及近年发展的几种无晶状囊膜支撑人工晶状固定术,重点阐述手术指征、手术特点和要点,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93-39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后患者角膜、眼轴长度、术后屈光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眼科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的患者,共计389例(400只眼),分为对照组189例(眼轴≤26mm),研究组(高度近视)200例(眼轴>26mm)。使用美国Sonomed公司高度近视程序公式计算人工晶状度数,ODM-1000A眼科超声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计,超声乳化仪均为AMOSOVEREIGNPhavo4。评价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2周为测量时间点。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前、术后角膜、眼轴长度。结果(1)组内比较时,研究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术前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的差值与眼轴呈负相关(P<0.05r=-0.89)。(3)对照组65%屈光度误差<0.5D,研究组72%屈光度误差>1.5D,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患者与正常眼轴患者相比,造成长眼轴患者术后眼轴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后使眼轴变长或术后屈光度偏近视,巩膜后葡萄肿会影响测量结果。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角膜屈光力 眼轴长度 术后屈光度
  • 简介:摘要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计算要点,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可植入性后房型晶状(ICL)植入术作为不正的主要矫正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逆性等优势,目前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尽管ICL的材料和设计逐渐改进,但术后并发症仍有可能发生,如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等,可影响术后效果,甚至需再次手术。现就ICL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类、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晶状病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用力过猛,眶压过高而引起手术切口裂开,有便秘和咳嗽者宜用药物加以控制。

  • 标签: 晶状体病 眼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有晶状眼的人工晶状植入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这是为了矫正高度近视而在透明的晶状前植入一个双凹面的人工晶状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对有晶状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是矫正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和有晶状眼屈光性晶状(phakicrefractive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可植入式接触镜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
  • 简介:Toric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TICL)是一种以亲水性胶原共聚物为材料的人工晶状,可用来矫正近视<-20.00DS、远视<+10.00DS合并散光1.00~6.00DC的不正.现今临床上TICL植入术不仅用于矫正不正合并高度散光,而且开始应用于因圆锥角膜、角膜移植术等引起的继发性高度角膜散光的矫正.本文就TICL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设计选择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TICL植入术在特殊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 标签: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临床应用 有晶状体眼 矫正屈光不正 高度散光 角膜移植术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后人工晶状眼的波前像差,讨论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对术后人工晶状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69眼),年龄41~84(平均63.4±4.0)岁。其中男24例(28眼),女38例(41眼),右眼38例,左眼31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使年龄性别相匹配。其中A组植入三片式人工晶状(ACRYsof^@MA60BM),B组植入一片式人工晶状(ACRYsof^@SA60AT),C组植入蓝光滤过型一片式人工晶状(ACRYsof^@SN60AT)。同一术者,同一超声乳化仪(Alcon^@INFINITIVISIONSYSTEM)和手术显微镜(CarlZeissStativS88),术中均采用角膜曲率最高经线上宽3.2mm长1.75mm的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术后1mo使用客观型波前像差仪(NidekOPD-scanARK-10000)进行波前像差检测,得出总体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h)。结果:A组三片式(ACRYsof^@MA60BM)的RMSh平均达到0.702±0.090μm,B组一片式(ACRYsof^@SA60AT)的RMSh平均达到0.529±0.067μm,C组蓝光滤过型一片式(ACRYsof^@SN60AT)的RMSh平均达到0.566±0.066μm。三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5.0mm瞳孔大小时A组的总体像差值最高(P〈0.01),其余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1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晶状襻的设计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后人工晶状眼的像差有明显影响,但光学区染色对单色像差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对进一步完善白内障手术以及人工晶状材料和设计的改善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 标签: 波前像差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球形晶状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悬韧带晶状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为晶状脱位或不全脱位和继发性青光眼,并发症发生时间早,致盲率高,因此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球形晶状的治疗主要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而定,可以分为晶状手术和抗青光眼治疗,晶状手术包括晶状吸除+人工晶状植入术、晶状吸除+改良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植入术等;抗青光眼手术包括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小梁切除术等。球形晶状晶状手术后视力恢复明显,不同的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效果不一,手术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观察。(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95-299)

  • 标签: 球形晶状体 晶状体不全脱位 继发性青光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晶状疾病护理心得。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晶状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避免高眼压、角膜水肿、浅前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晶状体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晶状巩膜层间固定术在眼球挫伤所致晶状脱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部分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眼球挫伤致晶状全脱位或不全脱位者58例(58只眼)行晶状摘出联合人工晶状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91.5±61.4)d,观察术后视力、眼压、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晶状脱位范围超过3个象限者30例(51.72%),需行后段玻璃切除术,其中需重水辅助者8例(13.79%),合并高眼压28例(48.28%)。术后视力(logMAR)为0.76±0.56,优于术前的1.52±0.57(t=9.71,P<0.05)。术后眼压为(14.3±5.4)mmHg,低于术前的(27.5±16.4)mmHg (t=5.95,P<0.05)(1 mmHg=0.133 kPa)。术中1例人工晶状坠入玻璃体内。术后3例眼压高于21 mmHg,1例出现前房积血。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眼内炎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人工晶状位置均居中,无明显偏移。结论人工晶状巩膜层间固术可用于眼挫伤所致晶状脱位患者一期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晶体半脱位 晶体,人工 晶体植入,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