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宪法诉讼重视在法律实践中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发现法律违宪的问题,对法律实践的尊重意味着人类承认有自己未知的领域存在,承认法律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宪法诉讼要求在法院解决问题,违宪审查是一个法律问题,应当用法律的方式、在法院、由法官们来决定.宪法诉讼是群众发现法律问题的智慧和法官解决法律问题的智慧的有机结合.

  • 标签: 宪法诉讼 法律实践 宪法委员会 法官
  • 简介:司法判例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涉及司法判例的选编、发布、内容、效力、引用、推翻之规则的总和。承认判例法的国家有司法判例制度,不承认判例法的国家也有司法判例制度。司法判例制度起源于自然法的发现和习惯法的传承,而且在神啊裁判中留下沿革的痕还。司法判例制度的变化受到制定法发展的影响。制定法强则判例弱;制定法弱则判例强。于是,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判例制度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两大法器的司法判例制度又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当下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需要改进和完善。

  • 标签: 司法 判例 制度 比较
  • 简介:行政程序法论吴德星一、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权运行的方式、方法、步骤、空间、时限的法律规范①。其功能不外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控制不法行政,规范行政权的正当行使,并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救济等方面。因而,从行政程序法的概念出发,行...

  • 标签: 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立法 基本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 行政行为 民主政治
  • 简介:解除权是合同主体所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法律为什么赋予合同主体解除权?“解除权的产生”成为首要研究的问题。合同是合同主体实现利益交换的方式,解除权的产生源于合同预期利益未能实现;从解除权自身而言,其又是合同债权效力的一种,解除权的行使导致合同解除。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是合同解除法律效力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立法创设了一种选择权,将溯及力的效力留给了解除权人自己选择。

  • 标签: 利益交换 合同债权的效力 解除权的行使 溯及力
  • 简介:现行的刑事立法忽略了财产刑的委托执行与民事委托执行的不同点,因此未能建立独立的财产刑委托执行制度。面对财产刑委托执行所面临的制度困境和实践困境,需要我们参照民事法律规范中关于民事委托执行的具体规定,建立满足司法实践需要的财产刑委托执行制度,并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配套制度建设。

  • 标签: 财产刑 委托执行 民事委托执行
  • 简介:卢鸿福在《检察日报》上撰突认为,从实情况看,人大代表的建议属建设性、指正性、前瞻性的居多,而带有质问、叫板、指责性质的批评很少见。

  • 标签: 人大代表 批评权 《检察日报》
  • 简介:将来给付之诉是权利人请求义务人于将来履行给付义务的一种诉讼,它能起到及时、有效地保护权利人权利的作用。但将来给付之诉尚未为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将来给付之诉的立法规定和理论研究成果,对将来给付之诉的设立目的、提起条件、适用范围及审判和执行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建议我国民事诉讼法适时确立此种诉的制度,以便人民法院据此受理和裁判将来给付之诉,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

  • 标签: 给付义务 权利人 立法规定 民事诉讼法 审判 人民法院
  • 简介:罗马法上未发展出意思具有拘束力的规则。在形式主义背景下,式口约居于一般合同地位,任何无不法、不道德、不能等缺陷的约定均可借助式口约获得可执行性。消费借贷等物合同产生的原因在于无偿性决定了当事人不宜做式口约,而嗣后的法律干预以受领人返还已受领的物为核心。鉴于无偿性是仅有的对物合同具有一定证成作用的理由,并且不为交付合意即不发生法律效力亦非妥当的制度安排,有偿的消费借贷等合同应被定性为合意合同,无偿的消费借贷等合同应被改造为要式合同,物的交付可补正形式瑕疵。

  • 标签: 要物合同 无偿性 废止 改造
  • 简介:有罪免刑作为我国刑法的一种制度设置,在司法实践中体现为一种独立的判决类型。然而,有罪免刑判决在实践中出现了“虚置”与“特设”并存的反差现象,特别是免刑在渎职侵权犯罪领域中的异化与滥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面对此困境,我们有必要考察有罪免刑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整理和分析我国刑法中有罪免刑判决的规范基础,发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且探寻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完善途径。

  • 标签: 有罪免刑 非刑罚化 刑法谦抑性 免予刑事处罚
  • 简介:我国图书馆立法论李立一、图书馆法的发展在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图书馆法具有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使图书馆冲破了封建文化的禁锢,从王宫、教堂、寺院走向社会。为了保障图书馆事业顺利地发展,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立法的形式。英国于1850年通过了建立...

  • 标签: 公共图书馆法 图书馆立法工作 立法论 图书馆管理 发展图书馆事业 窃书行为
  • 简介:今年两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民主政治领域立法"。这意味着乡镇人大改革和建设迎来了新的契机。未来的路怎么走,如何更好确保人大制度在基层生根开花?两次重大法制完善回望乡镇人大的发展历程,它始终随着基层政权组织的不断调整而变化。早在1954年9月,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就确立了乡镇人大制度。虽然年代久远,但随后的发展较为坎坷,即便是改革开放后,"82宪法"和

  • 标签: 乡镇人大 地方组织法 生根开花 人大制度 工作报告 基层政权组织
  • 简介:多年来,治理行政事业单位乱收费的措施层出不穷,但各种收费规模依然偏大、行为不规范。据报道.2005年.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达4000多亿元,越权立项、无证收费、收费不公示、任意扩大收费范围、随意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坐收坐支、只收费不服务等现象普遍存在,群众怨声载道(2007年5月6日新华社)。为此,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建议制定行政收费法律,

  • 标签: 行政收费 预防政策 行政事业性收费 法规 立法 行政事业单位
  • 简介:福建省泉州市司法局洪泓认为:要注意克服审判实践中的几种片面认识:一是不能片面理解司法公正。“法律公正”和“司法为民”二者应当相互交融、互为表里。把握、顾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终统一,才是我国立法精神的实质所在。二是不能片面理解独立审判。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它的内核是指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涉法官办案。

  • 标签: 审判实践 司法公正 司法为民 法律公正 社会效果 法律效果
  • 简介:实践中对于物合同概念存有不当认识。物合同应具有债权性、“物”强制性等属性,以此为论,物合同在我国现行法上几无存在。而以理论视角分析,物合同的存在即非其本性使然,亦不足以从价值层面充分正当化,故应废弃物合同,而以任意性规范的属性与功能为着眼点,结合有名合同对于社会典型交易行为的反映,去有效规制传统物合同。

  • 标签: 要物合同 强制性 无偿 任意性规范
  • 简介:陪审制度的存废与否已经成为时下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毫无疑问,陪审制度应当保存。然而,陪审制度在我国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有必要在借鉴世界各国陪审制度先进经验和尊重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陪审制度。

  • 标签: 陪审制度 改革 完善
  • 简介: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常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问题相互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宗教工作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于国于民意义重大,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理应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充分保障。因此,站在刑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在司法认定中明确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并针对刑事立法中存在问题提出立法完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犯罪构成 司法认定 立法完善
  • 简介: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时期以及迁台后,尤其是迁台后,为维持其统治、维护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曾经颁行了大量的单行刑法及附属刑法等特别刑法。由于绝大多数单行刑法仅为应一时之需,而极少照顾到刑事法律体系的严谨性、稳定性、协调性,因而尽管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诸多的固有缺陷,形成实际的立法与司法负面效应,有损立法与司法威信。

  • 标签: 台湾省 刑法 单行刑法 合理性 前景 立法缺陷
  • 简介:我想从个人的角度来谈一谈“中国梦”。我们作为所谓的法律人,——大家经常讲的法律人或者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我们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我们的“中国梦”可能就是法治梦。“中国梦”的内涵就我们所理解,

  • 标签: 中国梦 公权力 私权利 法律职业共同体 法律人 个人
  • 简介:福建省泉州市司法局洪泓、中共泉州市委政策研究室黄小寅认为:做好新时期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一、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坚持用发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难题的观念。二坚持依靠群众的观点。三实行综合治理的手段。四改进作风,依法行政。二、构筑大信访格局,落实责任制。一要继续抓好大信访格局的构建。整合纪检、人大、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涉法涉诉信访力量,

  • 标签: 涉诉信访工作 涉法涉诉信访 政策研究室 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