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经文:罗8∶22-25:多2∶11-13。中学时代,一本名为《等待戈多》的书曾吸引了我。时隔十年之久,这本书又再次引起了我的注意,缘出于前不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位导演林兆华匠心独运地把它和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三姐妹》糅合在一起,导出了一部名日《三姐妹·等待戈多》的话剧。他巧妙地把古典与现代,把盼望莫斯科的三个知识分子小姐和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集结到了一块。他

  • 标签: 等待戈多 流浪汉 三姐妹 知识分子 契诃夫 俄国作家
  • 简介:内容提要:即心即佛和佛思想是马祖禅法中的两个重要命题,本论文依据禅语经典,在前辈先贤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存在的几种关系,而其中特剐指出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的禅境的四种层次关系。并以此四种关系来分析一些禅宗公案,为解读禅语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 标签: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入处 出处 用处
  • 简介:自从人类脱离野蛮、蒙昧,走向文明以来,就开始对时间、空间的思考。什么叫时间?它的过去、现在、将来是怎样划分的?它是有始有终还是无穷无尽?奥古斯丁提出:既然上帝创造了一切,也包括时间。那么,在上帝没有创造出时间之前,有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这个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时间,上帝又是怎样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活动的?他问:“既然你是一切时间的创造者,在你未造时间之前,怎能有无数的年代过去呢?难道有不经你创造的时间存在吗?既然无数年代从未存在,又怎么能说过去了呢?”(《忏悔录》

  • 标签: 印度佛教 宇宙模式 时空观念 时间单位 日常时间 时间方向
  • 简介: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对老庄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著有《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和《庄子内篇注》等重要著作。在佛教史和老庄注疏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地位。憨山作书一般都会有序跋等短文明确说明其著述过程及成书时间,但《庄子内篇注》却是个例外。许多学者在考察憨山《道德经解》与《庄子内篇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相似之处,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有学者提出《庄子内篇注》当在《道德经解》之前已经完稿,而于1620年“重述”。憨山大师虽然很早就开始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对《庄子》进行疏解的工作,但是《庄子内篇注》在《道德经解》之前完稿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庄子内篇注》的真正完成时间当在1620-1621年间。

  • 标签: 憨山德清 《庄子内篇注》 庄学 佛教
  • 简介:提要思想进行还原之后.将会得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认识:《物不迁论》的主旨是非动静、体非用。也即是说,《物不迁论》谈论的不是体用问题,即有即无也不能混同于非有无。因为,既有既无是典型体用一如的玄学思维模式,是对有和无的肯定。而非有无强调的不是体用关系,而是大乘中观语义下无知而知的般若,它所观照的是不可言说的真谛。所以,如果说“即迁即不迁”是一种玄学的说、形式的说.那么,不迁则是一种宗教的说、实质的说。这种实质的说,从历史上看,为中国涅槃佛性论作好了逻辑上的铺垫与理论上的准备。

  • 标签: 《物不迁论》 体用论 玄学思维模式 佛教
  • 简介:在东方佛教系统中,时间到底是实在的还是非实在的这样的问题值得去探究。部派佛教中的有部学派(说一切有部)主张"三世实有",认为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三相皆为实有。这个观点遭到了同时期的经部学派(经量部)的反对,他们主张"现在实有",过去和未来只有通过"现在"才能获得理解。而中观学派基于"缘起性空"的立场认为"三世不可得"、"时相不可得",这种"三世假有"的时间观,彻底反对任何时间的实有论,不管是三世实有还是现在实有,都在反对之列。

  • 标签: 中观学派 部派佛教 时间 缘起
  • 简介:前段时间,有位姊妹跟我说:“我们教会有位女同工最近情绪很低落。原因是她与一位信徒结婚后,发现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对她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这位姊妹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她的丈夫虽然不信主,但很支持她在教会的服侍,而她公公也开始了解基督信仰,有信主的想法。为何教会里的人如此轻看不同信仰的夫妻?”

  • 标签: 结婚 信徒 基督信仰 教会 时间 情绪
  • 简介:克幽禅师为中唐川东名僧,与保唐无住禅师、神清禅师等同为无相禅师嗣法弟子。本文对其生平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的一些疑点进行了辩正。通过考证,本文认为,克幽并不是保唐无住。而散见于地方文献中的有关克幽禅师的史料,正可补中唐时期禅宗正史之不足。

  • 标签: 克幽 无住 禅宗史
  • 简介:本文在辨析联共(布)档案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发现的诸多材料,认为关于中共与1922年“基”运动之关系,应该区别对待: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和青年团成员两种方式参与了这场运动,但就“领导”问题而言,中共并未取得决定性的领导地位,只是在共青团影响所及范围内领导了“基”运动。中共参与并在一定范围领导“基”运动的行为,启迪了此后中共对待“基”运动的态度,影响深远。

  • 标签: 联共(布)档案 中共 非基运动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OralandIntangibleHeritage),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的概念。根据《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化表现形式,即各种门类和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水族 无形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文化
  • 简介:1,迄今为止,学界一般根据“僧果题记”,认为慧皎生于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卒于梁元帝承圣三年(554).笔者通过新的线索,进一步印证了僧果题记的可信性.2,此前学界已将《高僧传》问世时间的下限,推定在梁中大通五年(533).笔者通过新的线索,重新推定了《高僧传》问世的时间范围:最下可迟至梁太清元年(547),最早不会早于梁大同六年(540).

  • 标签: 《高僧传》 时间范围 生卒年 圆寂 大师 纪念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道教》1988年第4期上刊登的严振《杜光庭和张伯端》一文中关于张伯端的一些问题而发,并对张伯端的生卒年份、1012年张伯端返回天台、1065年授予马处厚以《悟真篇》、张伯端师承刘海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辨

  • 标签: 张伯端 《悟真篇》 历史问题 杜光庭 白玉蟾 中国道教
  • 简介:今年6月14日,是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名录中,上海道教音乐榜上有名,可喜可贺。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落实,道教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契机。“修庙建观”“、著书立说”、“妙音缭绕”,一派生气勃勃的太平景象。贺的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里,“土生土长”的上海道教音乐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音乐 国家级 上海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简介:1991年,美国夏威夷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的杜磊博士出版了《中国穆斯林:人民共和国的族群民族主义》一书。他在书中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纳家户村的“民族志描述”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这是因为,杜磊正是在对纳家户的“文化写作”中,提出了“伊斯兰教在西北苏社区复兴”的命题。而笔者以为,杜磊的这一命题是大有商榷余地的。他的“异文化”学者的身份导致了他对纳家户日常生活的误读,他对纳家户的“田野工作”及“文化写作”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伊斯兰教 西北地区 中国 宁夏 纳家户村 苏非社区
  • 简介:'一带一路'的建设带来文化发展与交流的新格局,'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交流为'一带一路'的兴盛提供可持续动力,但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培养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是'一带一路'发展的核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追溯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的阐释,反思永顺老司城的土家族摆手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足,认为应在'社会继替'中通古今之变,在'推己及人'中实现'文化自觉'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标签: 一带一路 “文化自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土家族摆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