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湛若以“天理”为道德根据,为其由参差不齐之现实人性回复到本然之性德性修养理论奠定了基础。湛若这里,作为规范理性天理并不与主观对立,它植根于吾人心中自然发出道德感,因而能为道德努力提供动力支持。他以“随处体认天理”为核心德性修养理论,将认知、实践与境界融为体,兼具境遇性、亲身性与习熟性等品格,体现出他对道德实践审慎思考与复杂体察,并向细密化和深层化迈进。

  • 标签: 人性论 德性修养 知行并进 境遇性 亲身性
  • 简介:康德自然观直受到广泛误解,“人是创造终极目的”这命题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典型代表,他二元论哲学框架也被指责为人与自然对立罪魁祸首。然而人们只注意到康德对理性主体高举,却忽视了他美学和历史哲学中关于“自然主体性”阐发;在其中,自然不但不是僵死、对象性东西,而且被认为人之成为人过程中以及人类历史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康德所努力探索种现代版“天人合”蓝图,使得自然科学和人类自由都得以保全。

  • 标签: 康德 自然观 现代 天人合一
  • 简介:罗尔斯正义战争观,是并未为其“民主和平观”提供种比较令人信服证明,同时,他证成其民主和平观过程中,经验层面的论证方法和规范层面的论证方法之间进行较为随意取舍,取舍标准在于哪种论证方法有利于自己论证;二是所使用“法外国家”这概念不甚恰当,对法外国家提出战争理由并不是充分;三是非常关注开战正义和作战正义,但是并未给予战后正义应有的重视,这也是当今关于正义战争观研究个普遍缺陷。

  • 标签: 正义战争观 法外国家 万民法
  • 简介:与西方哲学家由于要限制社会中贫富差距、改善处境较差社会成员生存状况而讨论正义问题初衷不同,俄罗斯思想家却是鉴于平均主义民族心理俄罗斯根深蒂固和平均主义社会思想在俄罗斯广泛传播而讨论正义问题,因此,俄罗斯思想家正义观总是透露着对人个性和独特性凸显与强调。作为20世纪俄罗斯著名政治哲学家,伊万·伊里因(1883-1954)对正义思想表达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正义思想这独特性。伊里因正义观以其精神哲学为基础,着重于强调人独特性,提出作为差别化艺术正义思想,由此表达出种批判平均主义、强调要尊重人个性和独特性社会建设方向。相较于西方正义理论,伊里因正义观不失为讨论正义问题个面相,同时,对于我们远离平均主义误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 标签: 正义 精神 人的独特性 差别化的艺术
  • 简介:"德福致"信念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伦理情境中有不同表现形态。以种新伦理学方法——伦理人类学来看,幸福中国化话语是以"幸"与"福"之意义合成,它分别从消极与积极层面与道德关联,表现为伦理终极实体"天"、"命"等必要、伦理共体中道德生活以及以家庭为主三大特色。随着伦理道德"祛魅化"和家庭生活退居次要地位,中国式"德福致"信念逐渐瓦解,当下中国社会重塑"德福致"信念两大关键是:重新找到伦理终极实体与实现社会公义。

  • 标签: 幸福 道德 伦理实体 社会公义
  • 简介:近六十年学术研究生涯中,罗国杰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创建新中国伦理学宏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出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其著作等身、卓见非凡,为伦理学从业者和学生所敬仰。在其多达数十卷著述中,1980年《哲学研究》第6期发表题为《论科学技术、物质生活与道德关系》文,为国内学术界较早关注这课题力作,为奠定和开拓我国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乃至整个应用伦理学确定了基本理论原则和规范。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道德进步 罗国杰 辩证统一 科技发展 教授
  • 简介:整个西方哲学历史可以看做是部“形而上学”与“伦理学”关系史,作为“第哲学”形而上学本来具有伦理学旨意和目标:寻求存在之意义,但由于其定位于“理论”(思辨)而使得“存在”意义经过“知性”“范畴化”而失去其“实存”生命本质,从而第哲学与伦理学分离开来。但“实体论”斯宾诺莎那里,“存在”本质被置于“实存”中重新思考,而“自因”“实存”作为神或自然“自由”存在存在论意义获得了肯定,因而人作为神存在样态伦理意义也能在这种实体论存在样式中得到重新思考。因此,“实体论”作为“伦理学”不是斯宾诺莎《伦理学》个部分,而是其从存在论意义上对第哲学作为伦理学之命题原创性思想,这思想对于我们重新思考第哲学与伦理学关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 标签: 实体论 第一哲学 伦理学 生命 德性
  • 简介:社会公正是个亘古至今不衰的话题,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理想。它是当今各国理论研究热点问题,也是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跨学科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与社会公正要求不相符合不尽协调诸多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探讨思考与之相关社会公正问题,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自由全面发展,

  • 标签: 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社会 中国改革 伦理学研究 人类社会 自由和谐
  • 简介:谈到作为德性正义,我们通常将其视为种个人品质,即使我们所设想个人正义与社会正义之间存在某些(根本)关涉,但罗尔斯和其他些人则直接将正义视为"社会制度德性",因而"作为德性正义"是适用于个人还是适用于社会,实际上是模棱两可。本文将反思和探讨这种歧义性(ambiguity),尽管本文主要关注仍然是个人正义。

  • 标签: 社会正义 德性 个人品质 个人正义 社会制度 罗尔斯
  • 简介:中国古代对政治合法性反思首先寄托于天命。夏商时期天命是君主与天帝契约,臣民只能承受命定秩序。周公斩断天帝与君主血缘联系,以德行来判断天命所归,实现天命不常与恒常,而天命又只能通过民意得以反映,从而在天、君、民之间形成环形三角交互结构。周公试图用此经验把握普遍必然,以现实参验方法理解天、君、民、德等概念及天命唯德等命题,最终使理想政治只能寄托于“先王有德”绝对,从而变成对现实等级制度摹写。

  • 标签: 周公 天命 秩序 公共生活
  • 简介:《论语》对中国文化具有奠基作用,《论语》研究是推动中国哲学发展动力。以《论语》为代表孔子思想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21世纪保护本土文明世界浪潮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时代背景下,尤其需要对《论语》研究进行新探索。

  • 标签: 《论语》研究 哲学发展 “正名” 与时俱进 哲思 优秀文化传统
  • 简介:现代化进程中,人逐渐陷入抽象性存在危机,即人存在失真状态,它主要表现为:是被“常人”所左右;二是生命处于“暗昧”之中。这种失真状态不仅使内在德性源泉濒于枯竭,也使存在意义发生危机。人真实存在是集自然性、关系性和精神性为综合状态,自然性存在实现是人真实存在基本前提,作为精神性存在“能在”和作为关系性存在“真己”实现是其核心。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人真实存在途径有:真实存在物质基础:德富经济体制;真实存在社会空间:德福政治构建;存在意义道德救赎:德道统生命秩序。

  • 标签: 抽象存在 真实存在 精神解蔽 道德救赎
  • 简介: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多重维度。儒家之道中,外在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教化方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既包含了在心灵活动层面的理论思辨,也涵盖了实践活动层面的德性实践活动和外在善。对二者而言,设立法律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坏人和维护社会秩序,更重要是能够促进人们德性塑造。

  • 标签: 德性 礼法 幸福 荀子 亚里士多德
  • 简介:社会舆论往往对教师有较高道德期待,希望教师有美德,能够为人师表。但教师往往会把自己仅仅看成是个知识传授者,把知识和技能教育看作自己当然职责,而放弃自己道德实践主体地位。教师何种意义上承担道德教化责任,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实践主体地位?对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标签: 道德实践 教师 实践主体 社会舆论 为人师表 技能教育
  • 简介:舍勒何以要建立个属于他自己价值王国?这要从舍勒价值伦理学产生谈起。舍勒是现象学价值伦理学创立者,他价值伦理学不仅包含着丰富内容,并且还引入了情感因素。舍勒正是在前人理论上,批判和继承了康德伦理学,借鉴了胡塞尔现象学,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价值伦理学,而舍勒价值王国创立,就是为了帮助大众认识他价值伦理学。

  • 标签: 价值伦理学 王国 康德伦理学 情感因素 现象学 创立者
  • 简介:胡安国是南宋著名春秋学者,同时也是理学谱系中个大家。《春秋》是传统儒家五经重要典籍之,被视为孔子所“笔削”,寄托着“微言大义”。胡安国继承汉代《春秋》学特别是董仲舒详绎“原心定罪”之传统方法,并将由理学引出“天理人欲之辨”融入到对《春秋》历史情境分析当中,强调《春秋》为“史外传心”,具有事理交融、体用兼备之不同寻常意义。胡氏以理解经或借史明义做法,是理学之伦理道德观念种特殊展开与构造。伦理观念之历史情境分析,有别于心性善恶等方面的抽象论理,兼具历史与理想双重性格,是理学伦理思想实证性说明和经世之愿具体落实。因而,胡氏《春秋》学研究必然可以而且应当作为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方法重要进路之

  • 标签: 史外传心 原心定罪 天理人欲之辨 情境分析
  • 简介:生态危机全球化已是不争事实,中国情况更不容乐观,这使得我国将生态环境治理提上了优先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治理是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道德、法治与科技三管齐下,为此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构建合理而完整责任观,其内容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而有区别之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广大公众人人有责。由于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科研机构与科技工作者扮演特殊角色,发挥特殊作用,所以理应承担特殊责任: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引发生态问题,二是要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生态意识,三是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水平。

  • 标签: 生态环境 治理 责任 科学技术
  • 简介:本文分析梳理了儒家思想关于个人健康责任观点,并将其与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等流派对个人健康责任观点进行比较,认为儒家思想既倡导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道德责任,同时个人对他人健康也有关爱与救助责任,这对于深入思考个人在健康促进中所担负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思想启示。

  • 标签: 儒家思想 个人 健康责任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 简介:科技文明时代背景下,风险因素对未来影响超出了以前思想家们最大想象空间,这样种全新现实挑战着传统伦理学观念,并呼唤着全新理论应答。而风险伦理就是科技时代背景下,人们面临系列不确定性、非现实性和未知世界等各种复杂问题时种伦理应对,其中,不伤害、公正、审慎则成为人们迎应风险问题时应该坚守三项核心原则。

  • 标签: 科技时代 风险 风险社会 风险伦理 不伤害 公正
  • 简介:农村社区治理意味着人情“在场”和伦理作用不可或缺。因此,农村社区治理具体实践中,应切实发挥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传统伦理作用,利用村民求荣避辱道德心理,调动乡村精英与广大村民积极性,依托道德评议会等乡村民间组织,努力实现乡村善治,努力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村民幸福互动多赢。

  • 标签: 农村社区 社会治理 伦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