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经辅助切口圆形吻合与腔内吻合的安全和有效。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并完成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具备术后6个月完整随访资料的26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食管空肠吻合方式不同进行分组,采用经辅助切口圆形吻合139例(辅助切口圆吻组),腔内吻合122例(腔内吻合组),腔内吻合组中OrVilTM吻合43例(OrVilTM吻合组),Overlap吻合79例(Overlap吻合组)。与辅助切口圆吻组的基线资料比较,腔内吻合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偏大,肿瘤直径偏小,肿瘤T分期和M分期偏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Overlap吻合组基线资料比较,OrVilTM吻合组术前合并胃癌所致梗阻比例以及侵犯食管的比例均较高,T分期较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观察指标为比较辅助切口圆吻组与腔内吻合组以及OrVilTM吻合与Overlap吻合两个亚组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上述各组手术情况、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M(IQR)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ney U检验;分类变量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辅助切口圆吻组与腔内吻合组手术情况比较,腔内吻合组手术切口更小[5.0(1.0) cm比8.0(1.0) cm,Z=-10.931,P=0.001]、联合脏器切除比例更低[0.8%(1/122)比7.9%(11/139),χ2=7.454,P=0.006]、R0切除率更高[94.3%(115/122)比84.9(118/139),χ2=5.957,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辅助切口圆吻组和腔内吻合组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4/139)和4.1%(5/1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842)。在术后恢复方面,两组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辅助切口圆吻组比腔内吻合组更早恢复全流食和半流食[分别(5.1±2.4) d比(5.9±3.6) d,t=-2.268,P=0.024;(7.3±3.7) d比(8.8±6.5) d,t=-2.227,P=0.027]、术后更快出院[(10.5±5.1) d比(12.2±7.7) d,t=-2.108,P=0.0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辅助切口圆吻组与腔内吻合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9%(36/139)和31.1%(38/122),食管空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7/139)和8.2%(10/12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吻合组中,与Overlap吻合组比较,OrVilTM吻合组中出血量较多[100.0(100.0) ml比50.0(50.0) ml,Z=-2.992,P=0.003],手术切口较长[6.0(1.0) cm比5.0(1.0)cm,Z=-3.428,P=0.001],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更久[(9.5±6.1) d比(7.2±3.1) d,t=2.367,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OrVilTM吻合组比较,Overlap吻合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低[2.5%(2/79)比7.0%(3/43)],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也低[27.8%(22/79)比37.2%(16/43)],并发症严重程度较轻[Ⅲ~Ⅳ级:7.6%(6/79)比14.0%(6/4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辅助切口食管空肠吻合与腔内食管空肠吻合在安全方面相当。而腔内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较OrVilTM吻合更显安全、更具开展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优化。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食管空肠吻合 Overlap OrVilTM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verlap引导管(OGT)在腹腔镜全胃切除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描述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48~61岁。患者均行腹腔镜全胃切除联合OGT引导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食管反流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联合OGT引导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均行D2淋巴结清扫,均获得R0切除,无联合脏器切除、无中转开腹和(或)中转联合开胸、无中转其他食管空肠吻合方式。5例患者肿瘤长径为3.0(2.8)cm,切口长度为5.0(2.0)cm,清扫淋巴结数目为47.0(21.0)枚,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21.0(5.0)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62.0(23.0)min,手术时间为295.0(75.0)min,中出血量为50.0(60.0)mL。5例患者中,4例钉砧置入食管腔一次成功,1例经2次钉砧置入食管腔操作完成食管空肠吻合。(2)术后情况:5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0(1.0)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0(2.0)d,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为4.0(3.0)d,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为6.0(3.0)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7.0(4.0)d,住院时间为9.0(6.0)d。5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胃腺癌,分期为pT2~4aN0M0期;食管切缘均为阴性,食管近切缘距离为5.0(4.0)cm。5例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轻度(Clavien-Dindo Ⅱ级)肺炎,经抗感染、促进排痰等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无非计划二次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随访情况: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5例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食管反流。结论OGT应用于腹腔镜全胃切除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中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胃肿瘤 胃上部 全胃切除术 Overlap吻合 Overlap引导管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早期临床试验显示,基于射频能量的肾交感神经消融,可安全有效地降低难治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然而,目前仍无明确结论。Symplicity HTN-3试验结果表明肾交感神经消融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近期研究试验又证明了肾交感神经消融的有效。因此,本文就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难治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交感神经去除术 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
  • 作者: 杨力 吴健章 尤俊 樊林 靖昌庆 王权 燕速 余江 臧潞 邢加迪 胡文庆 刘凤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南京21002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3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厦门 361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西安 710061,山东省立医院普通外科,济南 25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长春 13006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西宁 81000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广州 51051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25,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北京 100143,长治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长治 04609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切除后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11家医疗中心就诊的338例近端胃切除后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3例,女性65例,年龄(63±10)岁(范围:28~91岁)。其中管状胃食管吻合159例(管状胃组),空肠双通道重建107例(双通道组),食管胃双肌瓣技术吻合72例(双肌瓣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分级、术后营养状态,根据洛杉矶分级法对术后12个月胃镜下反流食管炎进行分级,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多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双肌瓣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管状胃组和双通道组[(352±63)min比(221±66)min,(352±63)min比(234±61)min,P均<0.01]。管状胃组、双肌瓣组、双通道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7/159)、9.7%(7/72)、10.3%(11/107)(χ2=3.51,P=0.173)。三种重建方式术后体重指数变化趋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P<0.01)。管状胃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体重指数较术前的下降幅度高于双肌瓣组(均数差值:1.721 kg/m2,P<0.01;均数差值:2.429 kg/m2,P<0.01),双通道组术后12个月体重指数下降幅度高于双肌瓣组(均数差值:1.319 kg/m2,P=0.027)。三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2个月双通道组反流食管炎的发生率为12.9%(4/31),低于双肌瓣组的45.9%(17/37)(χ2=8.63,P=0.003)。双肌瓣组术后Visick 2~4级不适症状的比例为10.4%(7/67),低于管状胃组的34.6%(27/78)(χ2=11.70,P=0.018),但与双通道组的22.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肌瓣技术手术时间长于管状胃吻合及双通道重建,但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双肌瓣技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其优势相较于管状胃吻合更加明显。双通道重建术后反流食管炎发生风险低于双肌瓣技术。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胃切除术 胃食管反流 管状胃吻合 双通道重建 双肌瓣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各级教学医院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开展情况,为推动临床手术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研究团队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0家医院(包括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和省、市、县级的非直属教学医院)的300名临床医师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结果共有来自249家医院的286名医师参与了调查。目前仍然在开展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医院占比42.2%(105/249),主要集中在大学直属附属医院[33.3%(35/105)]和市级非直属教学医院[36.2%(38/105)],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学生主要为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74.3%(78/105)]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学生[56.2%(59/105)];而曾经开展但目前已经停止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医院占比29.7%(74/249)。77名来自停止阑尾切除教学手术医院的医师认为停止开展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高的医疗风险[70.1%(54/77)]和医学生临床基础知识较差[42.9%(33/77)];对于未来大范围开展阑尾切除教学手术,93.0%(266/286)的医师表示支持,并指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增加学生担任第一助手的机会、以及提高学生腹腔镜基础技能,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保障该教学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我国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开展面临挑战,重新大范围开展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可能依然存在,且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阑尾切除教学手术注入新的活力。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临床教学 手术教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病人行腹腔镜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02例年龄≥65岁行远端胃癌根治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剔除6例病人,最终入组96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病人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设为腹腔镜组;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2)中情况。(3)术后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人96例,男66例,女30例;中位年龄为69岁,年龄范围为65~85岁。96例病人中,腹腔镜组49例,开腹组47例。(2)中情况:两组病人均顺利行远端胃癌根治+D2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病人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50 mL(50 mL,100 mL)、(7.1±1.7)cm,开腹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 mL(100 mL,200 mL)、(19.1±1.7)cm,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79,t=-34.880,P<0.05)。(3)术后情况:腹腔镜组病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9枚(35枚,62枚)、1.9 d(1.3 d,2.9 d)、2.6 d(2.2 d,2.9 d)、3.4 d(2.7 d,4.0 d)、5.9 d(4.7 d,7.7 d)、4.9 d(3.5 d,6.8 d)、7.7 d(6.7 d,8.9 d),开腹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40枚(27枚,51枚)、2.5 d(1.8 d,3.3 d)、2.6 d(2.2 d,2.9 d)、3.9 d(2.9 d,5.7 d)、4.9 d(3.9 d,5.9 d)、6.3 d(4.7 d,8.9 d)、8.7 d(6.9 d,11.7 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54,-2.210,-2.743,-2.474,-2.906,-2.503,-2.359,P<0.05)。(4)随访情况:两组病人均获得术后30 d随访,随访期间,腹腔镜组8例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Ⅰ级、Ⅱ级、Ⅲb级分别为1、7、0例;开腹组13例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Ⅰ级、Ⅱ级、Ⅲb级分别为2、10、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1.135,1.973,1.054,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6.3%(8/49)和27.7%(13/47),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803,99.7%可信区间为-∞~2.4%,P>0.05),99.7%可信区间上限小于非劣效界值15%,可行中期分析,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非劣效于开腹组。结论老年胃癌病人可行腹腔镜或开腹远端胃癌根治,腹腔镜手术未增加病人中、术后并发症;且腹腔镜手术微创化和精细化优势更明显,病人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为NCT02246153。

  • 标签: 胃肿瘤 老年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为保证合唱排练活动的开展质量,指挥人员通常会在正式排练前做好排练前案头工作。这部分工作属于准备工作,过程较为繁琐。为保证合唱排练前案头工作的开展质量,本文先从必要、具体内容角度出发,对合唱排练前案头工作进行简单介绍。随后,又分别从案头工作理论、排练设计情况两个角度出发,对合唱排练前案头工作的开展细节进行分析。

  • 标签: 合唱排练 前案头工作 必要性 内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验光仪验光对眼科验光检查,方法:临床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20例患者进行验光配镜。结果是各60例电脑、综合验光仪验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及主觉验光结果分析。结果:综合验光仪验光组明显低于电脑验光组球镜及柱镜屈光度。柱镜散光轴位的结果明显综合验光仪验光组高果,数据比对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综合验光仪 眼科 验光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验光仪验光对眼科验光检查,方法:临床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20例患者进行验光配镜。结果是各60例电脑、综合验光仪验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及主觉验光结果分析。结果:综合验光仪验光组明显低于电脑验光组球镜及柱镜屈光度。柱镜散光轴位的结果明显综合验光仪验光组高果,数据比对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综合验光仪 眼科 验光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0年12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腹腔镜胃癌外科多中心临床数据库中16家医院收治的65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9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2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9例、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43例、江苏省中医院25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14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12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7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2例,女210例;年龄为(57±12)岁。患者均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652例患者中,617例行D2淋巴结清扫,35例行D2+淋巴结清扫;348例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illroth Ⅱ吻合,218例为Billroth Ⅰ吻合,25例为Roux-en-Y吻合,61例为其他;12例行联合脏器切除;569例中输血,83例中未输血。65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7(155,240)min,中出血量为100(50,150)mL。(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652例患者肿瘤最大径为(4.5±2.0)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19,35)枚,其中>15枚570例,≤15枚82例;淋巴结转移数目为4(1,9)枚;肿瘤近端切缘为(4.8±1.6)cm,肿瘤远端切缘为(4.5±1.5)cm。652例患者中,肿瘤Borrmann分型为Ⅰ~Ⅱ型255例,Ⅲ~Ⅳ型334例,缺失Borrmann分型资料63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171例,低-未分化430例,缺失肿瘤分化程度资料51例;肿瘤病理学T分期T2期、T3期、T4a期分别为123、253、276例,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分别为116、131、214、191例,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60、392例。(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652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间为3(2,4)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3,5)d,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为5(4,6)d,术后住院时间为10(9,13)d。652例患者中,6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 Ⅰ~Ⅱ级、Ⅲa级、Ⅲb级、Ⅳa级并发症患者分别为60、3、5、1例。同1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和系统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分别为十二指肠残端瘘(3.07%,20/652)和呼吸系统并发症(2.91%,19/652)。69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转归并出院。(4)随访情况:6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0~1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4个月。298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中,255例术后≤5年复发转移,其中远处转移、腹膜转移、局部复发、多处复发转移、其他部位复发转移分别为21、69、37、52、76例;43例术后>5年复发转移,上述指标分别为5、9、10、4、15例;两者复发转移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5.52,P>0.05)。术后≤5年和>5年复发转移患者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62、193例和23、20例,两者病理学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5.36,P<0.05);病理学T分期T2期、T3期、T4a期分别为42、95、118例和9、21、13例,两者病理学T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5),进一步分析,两者病理学T2期、T3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52,2.08,P>0.05),两者T4a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84,P<0.05);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分别为19、44、85、107例和12、5、18、8例,两者病理学N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P<0.05),进一步分析,两者病理学N0期、N3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6.52,8.47,P<0.05),两者N1期、N2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85,1.18,P>0.05)。652例患者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1个月,10年总生存率为46.1%,其中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6%、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5.29,P<0.05)。进一步分析,病理学TNM分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ⅢC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6%、55.8%、46.9%、37.1%、24.0%,5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06,P<0.05)。病理学T2期、T3期、T4a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2%、46.5%、41.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39,P<0.05)。病理学N0期、N1期、N2期、N3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7%、56.2%、48.5%、26.4%,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89,P<0.05)。(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N2期、N3期),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45,1.64,1.37,2.05,1.30,1.68,3.08,0.56,95%可信区间为1.15~1.84,1.32~2.03,1.05~1.77,1.62~2.59,1.05~1.61,1.17~2.42,2.15~4.41,0.44~0.7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4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48,1.44,1.81,95%可信区间为1.19~1.84,1.11~1.88,1.42~2.30,P<0.05),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57,95%可信区间为0.45~0.73,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肿瘤学疗效满意。病理学TNM分期Ⅲ期、病理学T4a期、病理学N3期患者术后≤5年复发转移比例高,而病理学TNM分期Ⅱ期、病理学N0期患者术后>5年复发转移比例高。肿瘤最大径>4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CLASS研究组 腹腔镜手术 局部进展期胃癌 D2淋巴结清扫 远端胃切除 10年总生存
  • 简介: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的快速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以及社会发展的公用事业的支撑,电力工业已经是人们必要的生活主力,它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垫脚石。我国为了有效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对于配网技术进行了升级换代,配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普及。但是从目前来看,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开发以及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配电质量。这就需要相关人士对于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提升整个系统的管理水平,保障配电网供电的可靠

  • 标签: 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电网 供电可靠性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