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后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LDG)和直接行TLDG治疗早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3例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05例,女218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6~86岁。623例病人中,25例为ESD后行TLDG,设为ESD+TLDG组;598例为直接行TLDG,设为TLDG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2)TLDG中和术后情况。(3)ESD+TLDG组病人分层分析。倾向评分匹配按1∶2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623例病人中,75例配对成功,其中ESD+TLDG组25例,TLDG组50例。ESD+TLDG组病人倾向评分匹配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长径(≤20 mm、21~30 mm、>30 mm),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2.3±3.6)kg/m2,16、6、3例,24、1、0例,TLDG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24.3±2.7)kg/m2,238、125、235例,312、126、160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4,Z=-2.834、-4.209,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病人BMI,肿瘤长径(≤20 mm、21~30 mm、>30 mm),临床分期(Ⅰ期、Ⅱ期)分别为(22.3±3.6)kg/m2,16、6、3例,24、1例和(23.6±2.9)kg/m2,29、12、9例,48、2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2,Z=-0.597、0.000,P>0.05)。(2)TLDG中和术后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病人TLDG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80 min(124~289 min)、6 d(4~13 d)和170 min(106~250 min)、6 d(4~9 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96,-3.039,P<0.05);两组病人中出血量(<50 mL、50~100 mL、>10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围期并发症(切口脂肪液化、术后胃瘫、吻合口出血、肺部感染)分别为7、9、9例,34枚(16~58枚),8 d(6~31 d),1、1、0、0例和170 min(106~250 min),18、26、6例,39枚(22~68枚),8 d(6~29 d),0、0、1、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703、-1.958、-1.139,χ2=0.033,P>0.05)。发生吻合口出血病人经内镜下止血后缓解,其余并发症病人经保守治疗后均缓解。(3)ESD+TLDG组病人分层分析:①5例ESD后≤14 d行TLDG病人与20例ESD后>14 d行TLDG病人,TLDG手术时间,中出血量(<50 mL、50~100 mL、>10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期并发症分别为200 min(170~289 min),0、3、2例,36枚(9~57枚),7 d(5~9 d),8 d (7~9 d),1例和180 min(124~253 min),8、6、6例,34枚(8~78枚),6 d(4~13 d),8 d(6~31 d),1例,TLDG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36,-1.993,-0.238,-0.932,-0.589,P>0.05),围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3例ESD后≤21 d行TLDG病人与12例ESD后>21 d行TLDG病人,TLDG手术时间,中出血量(<50 mL、50~100 mL、>10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期并发症分别为200 min(145~289 min),2、6、5例,34 枚(8~57枚),6 d(4~11 d),8 d(6~11 d),1例和179 min(124~240 min),6、3、3例,34 枚(16~78枚),6 d(5~13 d),8 d (6~31 d),1例;TLDG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1,P<0.05),TLDG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71,-0.163,-0.084,-0.194,P>0.05),围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5例ESD后≤28 d行TLDG病人与10例ESD后>28 d行TLDG病人,TLDG手术时间,中出血量(<50 mL、50~100 mL、>10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期并发症分别为190 min (145~289 min),2、7、6例,33枚(8~57枚),6 d(4~11 d),8 d(6~31 d),1例和179 min(124~240 min),6、2、2例,37枚(16~78枚),6 d(5~13 d),8 d (6~14 d),1例,TLDG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19,-2.000,-0.667,-0.370,-0.057,P>0.05),围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接行TLDG比较,早期胃癌行ESD+TLDG会延长TLDG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但不影响近期疗效;早期胃癌ESD后≤21 d行TLDG与>21 d行TLDG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 安全性 近期疗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膜离断食管空肠π形吻合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和可行。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11例实施全腹腔镜全胃切除系膜离断食管空肠π形吻合胃癌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系膜离断食管空肠π形吻合时间、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11例胃癌患者均实施全腹腔镜全胃切除系膜离断食管空肠π形吻合,无中转开腹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64.50±33.13)min,系膜离断食管空肠π形吻合时间(31.82±8.15)min,中出血量(127.30±108.10)ml,淋巴结清扫数目(53.91±19.78)枚,术后住院时间(13.73±2.33)d。11例患者无术后吻合口瘘、出血、十二肠残端瘘及死亡等并发症,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pTMN分期ⅠA期2例、ⅠB期2例、ⅡA期4例、ⅡB期1例、ⅢB期1例、ⅢC期1例。1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期间无胃癌术后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手术满1年患者的内镜检查提示吻合口均通畅无狭窄。结论在胃癌患者中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系膜离断食管空肠π形吻合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π形吻合 腹腔镜
  • 作者: 杨力 吴健章 尤俊 樊林 靖昌庆 王权 燕速 余江 臧潞 邢加迪 胡文庆 刘凤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南京21002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3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厦门 361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西安 710061,山东省立医院普通外科,济南 25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长春 13006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西宁 81000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广州 51051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25,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北京 100143,长治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长治 04609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切除后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11家医疗中心就诊的338例近端胃切除后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3例,女性65例,年龄(63±10)岁(范围:28~91岁)。其中管状胃食管吻合159例(管状胃组),空肠双通道重建107例(双通道组),食管胃双肌瓣技术吻合72例(双肌瓣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分级、术后营养状态,根据洛杉矶分级法对术后12个月胃镜下反流食管炎进行分级,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多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双肌瓣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管状胃组和双通道组[(352±63)min比(221±66)min,(352±63)min比(234±61)min,P均<0.01]。管状胃组、双肌瓣组、双通道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7/159)、9.7%(7/72)、10.3%(11/107)(χ2=3.51,P=0.173)。三种重建方式术后体重指数变化趋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P<0.01)。管状胃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体重指数较术前的下降幅度高于双肌瓣组(均数差值:1.721 kg/m2,P<0.01;均数差值:2.429 kg/m2,P<0.01),双通道组术后12个月体重指数下降幅度高于双肌瓣组(均数差值:1.319 kg/m2,P=0.027)。三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2个月双通道组反流食管炎的发生率为12.9%(4/31),低于双肌瓣组的45.9%(17/37)(χ2=8.63,P=0.003)。双肌瓣组术后Visick 2~4级不适症状的比例为10.4%(7/67),低于管状胃组的34.6%(27/78)(χ2=11.70,P=0.018),但与双通道组的22.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肌瓣技术手术时间长于管状胃吻合及双通道重建,但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双肌瓣技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其优势相较于管状胃吻合更加明显。双通道重建术后反流食管炎发生风险低于双肌瓣技术。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胃切除术 胃食管反流 管状胃吻合 双通道重建 双肌瓣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各类体表恶性肿瘤患者,完善检查行多学科会诊初步诊断,根据术前拟定诊断采用相应彻底切除原则,联合中切缘快速病理检查进行肿瘤切除,或采取减瘤姑息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根据手术体位需要、缺损面积及需组织量大小、血管口径及长度等实际情况,分别选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共纳入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8 ~69岁。肿瘤位于头面部13例、上肢4例、下肢6例、胸部6例。鳞状细胞癌12例、基底细胞癌4例、软组织肉瘤9例、晚期乳腺癌4例。切除肿瘤后遗留创面9.0 cm×7.5 cm~22.0 cm×17.0 cm。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20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4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1例。皮瓣大小10.0 cm×9.0 cm~24.0 cm×18.0 cm。术后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探查桥接静脉后成活,1例动脉危象患者不同意探查,皮瓣坏死后改植皮修复。其余病例皮瓣均顺利成活。25例患者达到R0切除,随访时间半年至2年,肿瘤均无复发,局部外观平整。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减瘤姑息切除,创面修复局部无再发,生存期内生活质量改善。供区直接缝合关闭13例,余16例收拢创面后移植头部刃厚皮片修复,供区未遗留功能障碍。结论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能较好地解决体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的较大的复杂创面,是体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显微外科 恶性肿瘤 穿支皮瓣 彻底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本中心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临床疗效及式演进。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3 012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病理证实为胃恶性肿瘤、术前检查及中探查未发现远处转移、施行腹腔镜胃癌根治、重要脏器功能完好及病例资料完整者;排除因胃癌出血或穿孔或梗阻等而行急诊胃癌切除者、中发现肿瘤侵及邻近脏器如胰腺或横结肠等者、中中转开放手术者、5年内罹患其他恶性肿瘤(甲状腺癌除外)以及术前伴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不全者。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1)患者基本情况;(2)胃癌手术量逐年变化趋势;(3)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演变;(4)手术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早期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并发症分级按照Clavien-Dindo标准进行分级归类,其中Ⅲ级以上并发症是指需要手术、内镜或放射学干预,或威胁生命或发生死亡;(5)生存分析:生存时间定义为自手术之日至末次随访时间(或死亡时间或随访截止时间)。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分布变量以x±s的方式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住院天数以“M(Q1,Q3)表示,并利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离散变量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对比。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手术量与手术年份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双尾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组3 012例患者中男性2 114例,女性898例;年龄(61.1±10.7)岁。按累计病例数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组,每组1 004例患者。前期、中期和后期3组接受手术的时间依次为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和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1)患者基本情况,3组中男性患者分别为691例(68.8%)、699例(69.6%)和724例(72.1%);平均年龄从2010年的56.6岁逐年增加至2022年3月的62.8岁。肿瘤T1、T2、T3、T4期患者前期组分别占49.0%、14.4%、23.9%和12.6%;中期组分别为47.5%、12.9%、26.9%和12.6%;后期组分别占39.7%、14.6%、30.0%和15.6%。N0、N1、N2、N3a、N3b期患者前期组分别占56.8%、13.7%、13.4%、11.0%和5.0%;中期组分别占55.7%、12.9%、12.8%、11.6%和6.9%;后期组分别占51.0%、16.1%、12.8%、12.5%和7.5%。(2)胃癌手术量逐年变化趋势:从2010年的19例/年到2021年的786例/年,每年胃癌的手术量与手术年份成正比(y=47.505x,R2=0.67);病理分期为Ⅰ期患者占比随时间推移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而Ⅲ期患者比例略有增加,截至2022年3月占比为34%。(3)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演变:除2010年外,其他年份行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中,远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侧重于Billroth-Ⅱ+Braun吻合,从2016年不到20%的占比逐渐升至2021年以后的70%左右;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从2016年开始出现π吻合和Overlap吻合逐渐增加,其中π吻合于2019年达到65%左右,Overlap吻合于2020年占比接近30%;近端胃切除术后吻合方式自2016年以来以双通道吻合(占比54%)和食管胃吻合方式(占比30%)为主,双通道吻合在2019年占比达70%。(4)手术时间:前期、中期和后期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3.3±49.8)min、(186.9±44.3)min和(206.7±51.4)min,中期组比前期组明显缩短(t=3.005,P=0.003),后期组比前期组(t=5.875,P<0.001)、中期组(t=9.180,P<0.001)均明显延长。(5)术后住院时间:前期、中期和后期3组胃癌患者的中位住院天数分别为9(8,11)d、8(7,10)d和8(8,10)d。中期组和后期组的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前期组患者(分别Z=-12.467和Z=-5.981,均P<0.001),但中期组与后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5,P=0.678)。(6)术后并发症:前期、中期和后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205/1 004)、16.2%(163/1 004)和16.2%(162/1 004),中期组较前期组有明显降低(χ2=5.869,P=0.015),后期组较前期组也有明显降低(χ2=6.165,P=0.013),但中期组与后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52);3组患者术后早期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80/1 004)、7.6%(76/1 004)和4.9%(49/1 004),后期组较前期组有明显降低(χ2=7.965,P=0.005),后期组较中期组也有所降低(χ2=6.219,P=0.013),但中期组与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739)。(7)生存分析结果:随访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9.5个月,全组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为74.7%,其中Ⅰ、Ⅱ、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77.2%和40.3%。进一步按照TNM分期进行分组,患者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ⅢC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87.8%、81.1%、72.7%、46.2%、37.1%、34.0%。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量逐年增加,随着累计病例数的增加,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 腹腔镜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基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环境,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始终是土木工程企业发展和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土木工程建设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势必为土木工程企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也会为其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因此,要求土木工程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保障其安全及经济,基于此可将土木工程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使得我国当下建筑行业可以更好地借助时代契机快速进步和发展。

  • 标签: 土木工程 结构设计 安全性 经济性管控
  • 简介:摘要:目前,基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环境,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始终是土木工程企业发展和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土木工程建设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势必为土木工程企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也会为其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因此,要求土木工程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保障其安全及经济,基于此可将土木工程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使得我国当下建筑行业可以更好地借助时代契机快速进步和发展。

  • 标签: 土木工程 结构设计 安全性 经济性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与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给予阿卡波糖50mgtid口服,设为对照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大用药剂量至100mgtid口服,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体重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阿卡波糖100mgtid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上述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reatmentoftype2diabetesacarboseefficacyandsafety.MethodsIhospitalinJuly2013~May2015fortreatGmentof120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forthestudy,60patientsweregivenoralacarbose,asthecontrolgroup;60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onthebasisofincreasethedosage,observationgroup,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andaftertreatmentofbloodglucose,glycosylatedhemoglobin,bodymassindex,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ResultsBeforetreatment,theindicatorscompar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P>0.05,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Aftertreatment,thetwogroupsofpatientsdecreasedtheindicators,theindicatorsobservedinpatients,incidenceofadverseevents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comparedtothedifferenceP<0.05,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sAcarbosetreatmentoftype2diabetes,safeandeffective,willhelptoimprovKeeyblwooorddgslucose,glycosylatedhemoglobinlevelandbodymassindex,reduce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improveprognosis,worthyofpromotion.Acarbose;Type2diabetes;Effectiveness;Safety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32-01

  • 标签:
  • 简介:党的教育方针一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方向。现在的中学生是一代跨世纪建设者,他们走向社会将面对高科技社会的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我们重点中学的领导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智育,也要重视体育,使学有强壮的体魄,顽

  • 标签: 班主任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体育锻炼 重要性 体育意识 发展方向
  • 简介:程序正义有两条分歧的经验,一是相对程序工具主义,二是程序内在独立价值论.对此不应择一而用,而应建立综合程序正义理念,就是在分析各种理论局限性的前提下,撷取各种理论优长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进而型构一个综合程序正义的理论框架.其核心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多重价值选择体系,针对变革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区域、时域、对象,在多重价值体系中作出最优的价值抉择,推动现代法律秩序生长.

  • 标签: 程序工具主义 程序内在独立 综合性程序正义
  • 简介:在证据理论领域,已有学者开始冲破传统刑事诉讼法学关于证据作用观点的范囿,将证据作用从控诉与辩护职能的简单界定发展到更精确地涵盖控诉、辩护与定案三种职能,从而将证据划分为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三种。定案证据是审判人员在经过双方当庭质证和辩论之后,...

  • 标签: 刑事诉讼证据 控诉证据 合法性 证据理论 证据能力 证据形式
  • 简介:摘要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Ⅱ型内漏行腹腔镜下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结扎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手术细节及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60 min,中失血200 ml,中成功使用止血夹双重结扎发自瘤体前壁的肠系膜下动脉、2对发自瘤体后壁的腰动脉以及1根发自瘤体后壁的骶正中动脉。住院期间无血制品使用,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内包含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的三期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造影检查瘤腔内均未见造影剂显影。说明采用腹腔镜技术结扎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处理EVAR术后Ⅱ型内漏是有效、安全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复杂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9年5月收治复杂难愈创面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3~67岁。5例患者存在多种组织结构缺损,7例患者创面面积大,7例患者创面位于特殊部位。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8 cm×5 cm~23 cm×7 cm。根据修复的需要,选择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血流桥接修复5例;股前外侧皮瓣嵌合股外侧肌肌瓣修复7例,其中2例行血管吻合;单侧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6例;双侧股前外侧串联皮瓣修复1例。皮瓣面积为10 cm×7 cm~25 cm×9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头部刃厚皮修复。观察术后及随访时皮瓣成活情况、供区外观及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例患者分叶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清创移植腹股沟中厚皮修复;18例患者皮瓣成活,血运良好,其中1例患者分叶皮瓣组织肿胀。18例供瓣区直接缝合患者,供瓣区仅遗留线状瘢痕;1例供瓣区取头部刃厚皮修复患者,供瓣区遗留片状瘢痕。术后随访1个月~1年,所有创面均愈合良好,5例患者由于皮瓣臃肿于术后3个月行修薄处理,7例重建局部血流的患者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显示吻合血管通畅。结论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可形成分叶、串联、嵌合等特殊股前外侧皮瓣,满足复杂难愈创面修复的个体化需求,取得供区组织最大化利用及受区良好修复的双重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复杂难愈性创面 个体化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2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 08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8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51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30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39例、福建省肿瘤医院128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4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04例、潍坊市人民医院103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02例、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97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8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丽水市中心医院26例、广东省人民医院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23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例)行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剔除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特征资料的缺失数据后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将P<0.2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患者2 089例,男1 512例,女576例,性别数据缺失1例;年龄为(62±1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3)kg/m2。(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 089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总发生率为20.728%(433/2 089),生化瘘发生率为19.627%(410/2 089),B级胰瘘发生率为1.101%(23/2 089),C级胰瘘发生率为0。(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23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B级胰瘘患者中,2例引流管放置时间>21 d,予以抗感染治疗;4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腔积液,其中2例经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1例尝试穿刺引流失败,1例未行穿刺引流,均予以抗感染治疗;11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腹腔积液,但临床表现发热或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升高,均予以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治疗;6例无典型临床表现,给予生长抑素以抑制胰酶分泌且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延长(中位时间为7 d)。2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未行二次手术治疗。(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2 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BMI,新辅助治疗(无、有)分别为(23±3)kg/m2,1 487例、160例,生化瘘和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3)kg/m2,386例、22例和(24±3)kg/m2,22例、1例,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7, χ2=8.269,P<0.05)。(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2 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辅助、全腹腔镜),淋巴结清扫范围(D1、D2、其他),网膜囊切除范围(未切除、部分切除、全部切除),能量设备使用(无、超声刀、LigaSure、LigaSure+超声刀),生物胶使用(无、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737例、624例、292例,24例、1 580例、51例,418例、834例、381例,63例、1 530例、23例、16例,1 431例、201例,(33±14)枚,生化瘘和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例、189例、74例,11例、389例、9例,110例、171例、128例,35例、359例、6例、9例,378例、31例,(31±14)枚和14例、5例、4例,0、20例、3例,6例、13例、4例,2例、18例、1例、2例,22例、1例,(37±16)枚,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8,9.397,15.023,28.245,8.359,F=4.945,P<0.05)。(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能量设备使用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χ2=9.9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0.168,3.922,9.250,1.030,95%可信区间为0.036~0.789,1.031~14.919,1.036~82.602,1.001~1.059,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率较低,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ClinicalTrial.gov注册,注册号:NCT03391687。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胰瘘 影响因素 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