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关于盗窃罪的标准,学界提出了"秘密窃取说"和"平和取财说"。"秘密窃取说"坚守概念类型但对概念类型的偏向存在疑问以及易造成处罚的漏洞,"平和窃取说"强调处罚公正以及区分标准客观化却忽视对概念类型及立法现实的把握。"修正的平和窃取说"结合了两种学说的优势与劣势,以取财方式作为划分标准,以区分盗窃罪、抢夺罪和抢劫罪。"修正的平和窃取说"在概念类型的坚持、处罚的公正、立法现实的契合性以及标准的明确性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盗窃罪 秘密窃取说 平和窃取说 修正的平和窃取说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刑罚的人道化是我国当前刑罚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死刑制度的改革尤其体现了这一特征。但改革显然只能是渐进式的,而不能一蹴而就。这就涉及一个问题,究竟让谁先享受刑罚人道化的成果?针对这一问题,有两方面的因素在不同的方向上起作用:一面是刑罚正当化的根据,它积极地为刑罚的存在或加重寻找理由;在它的对立面是刑罚的人道化,它在消极的意义上为刑罚的废除或者减轻提供根据。这两种力

  • 标签: 人道化 刑罚人道 刑罚正当化
  • 简介: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是对立的派别。如果说当代自由主义的代表是罗尔斯,那么当代保守主义的代表就是布鲁姆。布鲁姆对罗尔斯的批判典型地体现了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而这种批判是通过如下四个方面的对立表现出来的:首先是自然状态对原初状态,其次是优越对平等,再次是合理性对理性,最后是等级制对民主制。通过对这些批判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与其说是揭示了自由主义的缺点,不如说是暴露了保守主义自身的问题。

  • 标签: 政治哲学 保守主义 布鲁姆 罗尔斯 自由主义
  • 简介:老舍是受狄更斯的影响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张的哲学》也是受狄更斯作品的启发创作出来的。比较《艰难时世》与《老张的哲学》在对功利主义的批判方面的相同与相异,《艰难时世》体现了狄更斯坚持的人道主义,而《老张的哲学》则体现了老舍在新旧交替时期对国民性的批判

  • 标签: 狄更斯 老舍 功利主义 比较
  • 简介:列宁是西方民主社会的“例外”,是当代西方左翼政治理论的典范。同样的列宁,“经济主义”的左翼认为是“好的列宁”,“恐怖主义”的左翼却认为是“坏的列宁”,二者都割裂了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抛弃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失却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在《重述列宁》一书里,齐泽克对当代西方左翼混乱的政治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试图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再次阐发列宁“真理的政治”;指出重述列宁就是像列宁一样行动,悬置资本主义符号象征秩序,重述列宁规划无产阶级革命的姿态。

  • 标签: 齐泽克 列宁 左翼政治理论
  • 简介:本文从总体上阐明了MEGA^2第2部分(《资本论》及准备稿)对研究《资本论》的重大意义。首先说明马克思在实施“资本一般”计划过程中遭遇到“抽象”与“具体”的矛盾,因而原本限于研究抽象领域的“资本一般”计划逐渐被研究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资本论”计划取代,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也藉此具有两个不同的主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其次,作者借助MEGA^2第2部分的文本对马克思审订的《资本论》第1卷不同版本做了比较说明,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强调德文第2版的修订手稿对于研究“价值形成”的意义。作者还以“危机理论”和“信用理论”为例,说明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在某些地方与马克思的意图不相符合。最后作者借助马克思的手稿和一些书信证明《资本论》无论在研究还是写作方面都远未结束。

  • 标签: 资本一般抽象领域 单个资本 社会总资本 价值理论 危机理论 信用理论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一道高考试题的解读与质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唤醒学生的审题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单元知识体系的思考,值得深思。

  • 标签: 解读 质疑 基本概念 知识体系 思考
  • 简介: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学生讲授有关西方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知识。而各种类型的英文媒体,例如报纸、杂志、书籍、电台、电视节目及其电影,不仅是展现英美等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貌的窗口,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可否认的一项事实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是英文媒体所传播的各类英语信息的积极消费者和接受者。本文提议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英文媒体来培养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批判能力。通过传媒知识的普及、对各种媒体体裁的分析,以及对媒体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辨别英文媒体传达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当今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美国特征",培养大学生形成基于自身的文化背景来解读和诠释西方文化的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理性地评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的能力。

  • 标签: 英语教学 英文媒体 西方文化 美国文化 批判能力
  • 简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开创了大众文化批判的新纪元,其中收录的《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集中体现了二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与”大众文化“不同,”文化工业“是对现代大众文化形式负面特征的描写,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伴生品。”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恰以”大众“、”欺骗“、”启蒙“三个关键词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同一性、蒙蔽性和启蒙性,这在当代中国文化现象中仍有投射,颇具启示意义。然而,精英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论调也构成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局限,应予理性、辩证地看待。

  • 标签: 启蒙辩证法 文化工业批判 大众文化 当代启示
  • 简介: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中的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的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的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的。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的~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线索。

  • 标签: 马克思 物化关系 交换关系 资本 雇佣劳动 资本批判
  • 简介:传统的法学方法论范式,被学界概括和界定为归类(或包摄和涵摄)、推论、等置和评价——这四种范式。但归类或包摄和涵摄均可再归属于形式主义的推论范式,于是传统四范式最少可化归为推论、等置和评价——这三范式;其中的等置范式试图借助于具有实践理性的类推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实现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关系的等置或者对称性,但其重心依然倚重于逻辑理性;而评价范式不仅离开了“客观化”的逻辑框架,而且也因脱离价值评价的主体及其特定语境,而成为无法实施的一厢情愿。最后认定,唯有具有主体间性(交往理性)、综观性、动态性的语用范式,才可以克服和超越传统三范式的缺陷,经由交往理性而实现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从而最终实现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关系的对称性。

  • 标签: 归类 推论 等置 评价 语用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二战以后,美国成为西方国际关系学研究的中心,并一直主导该学科的话语体系。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理论无法解释世界政治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人们不断反思主流理论的基本假定和实质内容,并促成了各种“非主流理论”的产生。在这其中,批判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 标签: 国际关系学 批判理论 全球化时代 世界主义 简评 诉求
  • 简介:在现代文学史中,鲁迅、沈从文分别深入地审视了权欲、情欲这二种人性欲望。鲁迅利用长者为中心的权欲结构批判了日常生活的专制性,体现了中国社会从宗法制度到现代民主的过渡;沈从文从道德失衡导致的情欲畸变的角度批判了城市生活的阉寺性,对日常生活进行的道德批判,则体现了一种现代性的犹豫。

  • 标签: 抽象权力 情欲图景 批判
  • 简介: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意识到先验自由的实在性不能从一个思辨理性设想的理知世界获取,康德于是先肯定道德律令的存在,再以此出发去设定自由。康德直接肯定道德律的客观有效性,认为我们的理性可以直接意识到这一点,具有自明性。阿多诺指出,康德这种严格的道德命令,这种简单的绝对应当,绝不是自明的,康德的绝对的应当其实是一种压制,是对复杂的现实条件的归约。阿多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是为他设想伦理寻求的第三条道路做铺垫。

  • 标签: 阿多诺 康德 道德律 自明性
  • 简介:不作为在传统理论中是'无',为了获得与作为相同的刑法上的地位,不作为的研究必须要'无中生有',这便是不作为正犯判断的核心。早期该研究的重点在于,突破不作为在存在结构上与作为的差异,寻找不作为与作为之问在价值判断上的等值性,从而确定不作为犯的处罚根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不作为犯的等价值性研究成为了不作为犯理论的重点。[1]不真正不作为犯在是否可罚,以及处罚的范围和程度上,必须以与作为犯的等价值判断为必要条件,因而与作为犯的处罚原则相比,对不作为犯的处罚属例外、特殊的规定。

  • 标签: 不作为犯 犯不作为 真正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