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大概有这么四种主张:一是认为刑事和解适用范围侧重于轻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就是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微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这种主张是具备充分的法律依据的,即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2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91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规定》第21条以及第13条第2款、《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第12条等。

  • 标签: 刑事和解 案件范围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简介:论法条竞合的范围适用原则刘明祥法条竞合,也称法规竞合、规范竞合、法律竞合,是指由于法律错综复杂的规定,使一个行为表面上同时符合数个犯罪构成,可以适用数个法律条文,而实质上只符合一个犯罪构成,仅有一个法律条文可以适用的情形。对法条竞合,我国刑法理论界...

  • 标签: 法条竞合 犯罪构成 普通法 构成要件 特别法 定罪量刑
  • 简介:合同法对撤销权的适用范围采取列举式的方法具有法律适用上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债务人处分财产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而这些行为是否能被债权人撤销直接对合同法列举式的规定产生了巨大冲击。基于此,对撤销权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大化解释成为一种必然。抛弃继承在本质上是一种财产行为,在恶意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形下,应当允许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其效力归于消灭。

  • 标签: 债权人撤销权 责任财产 抛弃继承 扩大化
  • 简介:根据国际法理论,条约在内国法上的效力由一国国内法予以规定。面对目前中国国内法规定对于船舶油污损害公约在中国的适用位阶和适用边界并不明确的问题,一种适当的解释方法应当是:与船舶油污法规相比,在中国,船舶油污损害公约应当优先适用,并且这种优先效力当然及于涉外情形。不过在非涉外情形下,立法意旨和倾向表明国内法应当予以适用

  • 标签: 船舶油污损害公约 公约的地位 公约的效力
  • 简介:中国在加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后,需要建立符合《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2014年修正案要求的财政担保体系,来避免中国籍国际航线船舶在港口国被滞留。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国内履约立法体系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修正案的研究基础上,为《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修正案在中国的适用提供参考建议。在中国的财政担保体系里,可以以社会保障为主,船东互保协会为辅,商业保险作为补充。

  • 标签: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修正案 国内法适用 海员权利
  • 简介:1958年《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了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其中第2款规定了被请求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国家的主管机关可不以当事人的举证而自行查明依该国法律争议事项不可以仲裁方式解决,或者承认与执行裁决有违该国公共政策等情况,也可拒绝承认和执行。本文拟就该条款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适用进行探讨,最终将得出尽管该条款是为弥补条约规定的不足意在增加条约适用的弹性而设立,但随着世界各国在商事领域的不断融合发展,该条款已越来越少地为各国所援引的结论。

  • 标签: 《纽约公约》 不可仲裁性 公共政策 国际商事仲裁 仲裁裁决 法律秩序
  • 简介:在国际货物贸易中,《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因其只依据“营业地”标准而被广泛适用,往往存在着与冲突规范优先适用的问题,故为了在实践中妥善处理二者关系,有必要对该《公约》的直接适用问题予以明确。本文以一个案子为例,进而讨论公约的直接适用问题。

  • 标签: 《公约》 案件管辖权 法律适用 直接适用
  • 简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目前调整国际货物买卖的最重要的国际统一实体法。本文从公约适用的主体、公约适用的销售合同及货物销售、公约不涉及的法律问题、公约适用的任意性及公约与国内法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就公约适用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某些模糊问题作了澄清和探讨。

  • 标签: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适用
  • 简介:<正>1968年《布鲁塞尔关于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及判决执行的公约》(以下称《布鲁塞尔公约》)是在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制定的关于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和判决执行的公约公约第8节为“未决诉讼——关联诉讼”,包含了第21条至第23条。其中,第21条涉及处理一个诉讼已经在一个成员国提起,相同的诉讼又在另一个成员国提起的问题;第22条处理的是关联诉讼的提起;第23条处理的是特定的管辖权规则对上述条款的影响。

  • 标签: 诉讼竞合 受诉法院 案件管辖 诉因 专属管辖 协议管辖
  • 简介: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怀孕的妇女适用死刑的规定,  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和《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中,明确了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时间应包括在审判时和审判前被羁押两种情况

  • 标签: 妇女适用 宜扩大 怀孕妇女
  • 简介:阐明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而阐明权的行使问题更是诉讼中活的机制和力量。随着我国民事诉讼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行和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主张我国民事诉讼应当由职权主义转向当事人主义成为理论和实践的主流,阐明权制度的有关理论及其行使所针对的诉讼事项的范围问题确需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对法官阐明的理念及阐明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作了回顾,概括总结了我国关于阐明权的规定和制度运行现状,最后针对我国国情提出法官行使阐明权应适用的具体诉讼事项,并从相反情形划出阐明权应当避免涉足的范围

  • 标签: 阐明权制度 确立过程 具体规定 诉讼事项 适用范围
  • 简介:随着国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社会问题的日益重视与深入研究,随着各地少年法庭的建立与发展,对未成年罪犯刑罚制度的探讨与创新倍受司法界关注。缓刑制度因在少年审判实践中更能突出帮教效果,从而成为法院少年庭着重研究与适用的刑罚。笔者认为,对未成年犯,应当加大缓刑的适用范围与幅度,这不仅符合现实发展趋势,也会使缓刑制度在不断的规范与完善中发

  • 标签: 未成年犯 缓刑制度 适用范围 审批程序 缓刑考察制度
  • 简介:《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规定了国家主权有限豁免的内容和标准.《公约》有关有限豁免主义的:规则是国际条约法规范,尚不能构成国际习惯法规范.但《公约》的通过与日后的生效,将促使有限豁免主义发展成为国际习惯法.《公约》规则在我国不应得到直接适用.我国应制定关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法律,一方面将《公约》规则转化为国内法并在缔约国之间适用,另一方面对非缔约国(也包括对《公约》提出保留的缔约国)继续实行对等原则.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应以(《公约》期则来解释国内法,从而使国内法与《公约》保持一致.

  • 标签: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钓》 管辖豁免 执行豁免 国际公约
  • 简介:中国在2006年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二百九十八条所作的声明,属于例外而非保留。而例外恰是对该条款的正当适用,即,在该公约授权下,中国有权作出此项任择性例外声明,以排除在3类特定争端上的强制程序管辖权,而“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本质上属于此3类争端范围之内,因而中国在该案中所持之“不接受、不参与”立场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常设仲裁法院 南海 菲律宾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缔约过失责任许多新的发展变化已同传统理论不相适应,发生了分歧。文章主要讨论缔约过失责任适用条件及赔偿范围的界定问题。笔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不仅适用合同未成立、被撤销、无效情况,也适用于合同有效成立的场合,其赔偿范围既包括信赖利益的损失,也应包括固有利益的损失。

  • 标签: 缔约过失 信赖利益 固有利益
  • 简介:本文从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对信托的不同理解入手,介绍了《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的公约》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原则,评析公约在信托的法律管辖、信托的法律适用和信托的承认等方面所发挥的国际协调作用。

  • 标签: 信托制度 海牙公约 协调
  • 简介:1970年UNESCO公约是文化财产保护及返还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多边国际公约,可称之为国际文化财产法体系的支柱性条约。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但由于一国两制制度,该公约并未适用于香港地区。文章比较了香港地区法律与公约的异同点,分析得出公约适用于香港在法律层面上不存在实质性障碍,且香港的既有法律规则在整体上有利于公约的实施。

  • 标签: UNESCO公约 文物走私 文化财产保护 香港
  • 简介:在我国加入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中,贿赂的范围与现行刑法的规定是不同的。刑事立法中贿赂犯罪中“贿赂”的范围的规定决定于国家的刑事政策。我国对职务犯罪的最主要的刑事政策是:“加大惩治,依法从重从严。”但是,现行刑法对贿赂犯罪的范围的规定却有失严密。修改现行刑法关于贿赂范围的规定,是我国必须履行的国际法义务,也是对我国职务犯罪刑事政策的贯彻。

  • 标签: 刑法 《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贿赂范围 刑事政策 中国 贿赂犯罪
  • 简介:探讨给付行政是否适用法律保留原则在今日中国力图构建社会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学者们对该问题的探讨却都是零散的,缺乏历史性和体系性的考量。在对给付行政和法律保留原则的理论源流进行探究之后,可以找到二者在理论演变中的联结点,即公民基本权利,从而从根源上明确给付行政适用法律保留原则的必然性。而对于其适用范围,则宜采用“重要性理论”进行确定。

  • 标签: 给付行政 法律保留原则 重要性理论
  • 简介:【裁判要旨】在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主张十倍赔偿,系以食品不符合食品实质性安全标准为核心要件,不以产生实际人身损害为前提。生产者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生产者承担支付十倍价款之赔偿责任。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赔偿责任 食品安全 安全标准 人身损害 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