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74.2±11.3)mm、(76.3±11.8)mm、(1.5±0.4)分,(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后凸成形术有更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老年性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结构改变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作以评价。方法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检查确诊为老年性骨量减少的32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同期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确诊为骨质疏松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联用CT直接扫描所获横断图与MPR图像诊断骨质疏松效果优于X线CR平片(P<0.05)。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结合MPR与三维重建技术在实现对早期骨质疏松及时发现的我同时,准确获悉骨骼大体结构改变情况。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老年性骨质疏松 腰椎骨质结构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OVCF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VP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104例和未再骨折组196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骨水泥渗漏为OVCF患者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密度为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OVCF患者行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与年龄、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骨水泥渗漏有关,临床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VSD技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救治的7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70例患者均实施VSD技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整体组(35例,应用整体护理)、基础组(35例,应用基础护理)。研究对比整体组和基础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整体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21.30±2.61)d、住院时间(25.62±2.10)d相比基础组(29.24±3.61)d、(39.24±2.32)d明显更短,P<0.05。结论对VSD技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明显,可行性较高。

  • 标签: VSD技术 外固定架 胫腓骨 骨折 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乳头溢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病理乳头溢液的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地补充与完善。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高频彩色超声、乳腺钼靶、乳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等。近年来,磁共振(MR)乳管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更可以借助后处理软件,将MR导管成像与乳腺增强MRI相结合,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呈现导管与病变的关系。

  • 标签: 病理性乳头溢液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病理黄疸的原因。方法对258例新生儿病理黄疸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类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主要原因为围产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因素等,分别占到46.90%、31.78%及7.36%。结论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主要病因为围产期因素和感染因素。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胎儿缺氧,正确指导母乳喂养是降低新生儿病理黄疸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骨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接诊66例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3),两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碳酸钙D3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BMD、ODI评分、VAS评分、椎体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MD、椎体前缘、椎体中部、ODI评分以及VAS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加明显,经比较,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显著,能够增强骨强度,预防术后再次骨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为其采用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为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VAS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其cobb角、椎体压缩率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降低其椎体压缩率与疼痛度,缩小cobb角,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更显著。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我科收治的24例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伴有顽固性下腰痛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骨密度并判断骨质疏松情况,均行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使用椎弓根钉8~10枚,关键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平均6.5枚/例;手术时间平均158(125~200)min,出血量平均356(200~560)ml。术后脑脊液漏6例,经处理后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椎弓根钉拔钉、断钉,无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骨水泥漏致栓塞病等严重并发症。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5年。术后即刻胸腰段后凸较术前平均矫正率为71.85%,未次(2~2.5年)随访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1.43%,随访期的矫正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6月及术后1年、2年胸腰段后凸Cobb角、腰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期之间后凸Cobb角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与术后即刻及1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月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适用于后凸Cobb角〈50°、最大单个椎体压缩比〈0.70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改善顽固性下腰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Ponte截骨术 骨水泥 脊柱后凸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50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常规组,50例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患者中腕关节恢复的优良率为70%,观察组患者中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8%,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腕关节的恢复情况,效果显著。

  • 标签: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一共选取45例研究组对象,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传统手段治疗的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量和治疗后后凸畸形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锥体高度丢失量为(0.11±0.01)cm,对照组为(0.20±0.02)cm,差异明显(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后凸畸形度为(52.84±3.59)°,对照组患者为(60.02±5.76)°,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显示改善患者的后凸畸形度和椎体高度,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患者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受到很多危险因素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辅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有效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人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对8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辨证施护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辩证施护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症 辨证施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行阿仑膦酸钠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湘潭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行钙剂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阿仑膦酸钠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骨密度、骨痛缓解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经阿仑膦酸钠治疗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缓解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行阿仑膦酸钠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骨质疏松 老年男性 阿仑膦酸钠 骨密度 骨痛缓解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骨质疏松病患中联合应用钙尔奇D、鲑鱼降钙素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来我院行骨质疏松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用药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服用钙尔奇D,观察组患者加用鲑鱼降钙素,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发生的骨密度和骨物质浓度变化以及疼痛的缓解程度。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症患者鲑鱼降钙素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骨密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鲑鱼降钙素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指数。结果研究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疼痛情况,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 骨质疏松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