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曾繁揆

桃源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南桃源415700

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为其采用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为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VAS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其cobb角、椎体压缩率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降低其椎体压缩率与疼痛度,缩小cobb角,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临床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ndcomparetheapplicationofkyphoplastyandkyphoplasty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ticspinalfractures.Methods:30patientswith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swhoweretreatedbetweenOctober2014andOctober2017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TheyweretreatedwithvertebroplastyKyphoticangioplasty.VASpainscores,cobbangle,vertebralcompressionrate,an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VASpainscoresandcomplicationratesofthestudygroupwere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TheCobbangleandvertebralcompressionratewerealso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kyphoplastyinpatientswithosteoporoticspinefracturescanreducetherateofvertebralcompressionandpain,reducethecobbangleandpreventtheoccurr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Theclinicaleffectismoresignificant.

【Keywords】OsteoporoticspineFracture;Vertebroplasty;Kyphoticangioplasty;Clinicaleffect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群的常见骨科疾病,进入老年期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量明显减少,骨质变得愈加疏松,若是遭遇外界力量的冲击,便有可能因为相邻椎体之间的生物力学作用而发生压缩性骨折[1]。由于此病可引发活动障碍与严重腰背疼痛,因此患者生活质量大受影响,传统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制动,患者容易发生褥疮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临床需要采取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等术法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本文选择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试对比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为其采用不同术法,分别为采用椎体成形术的15例对照组患者与采用后凸成形术的15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对照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最小54岁,最大74岁,平均(64.58±10.24)岁;骨质疏松病程最短3年,最长13年,平均(8.28±1.66)年;单椎体骨折9例,双椎体骨折4例,三椎体骨折2例。研究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73岁,平均(64.42±10.31)岁;骨质疏松病程最短2年,最长14年,平均(8.17±1.72)年;单椎体骨折10例,双椎体骨折4例,三椎体骨折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如下基线资料——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病程长短、椎体骨折数量等,差异全部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全麻,取俯卧体位,以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定位,明确病椎位置,借助其引导在正位椎弓根上方进行经皮穿刺并使针尖达椎体1/3,拔出穿刺针,从骨小梁间隙向腰椎和胸椎中注入调和好的黏稠骨水泥,腰椎可注入3.5~4.5mL的骨水泥,胸椎可注入3~3.5mL的骨水泥,待骨水泥浸润椎体之后停止灌注。停针10分钟,待骨水泥硬化后拔出,给予2分钟局部压迫。

研究组按照与对照组相同的麻醉方式、体位、穿刺方式、穿刺过程进行处理,与之不同的是,研究组灌注骨水泥之前使用球囊进行扩张,穿刺后更换套管,借助骨钻为球囊建立通道,置入球囊、注入造影剂并将球囊充分扩充,待椎体高度达到要求后将造影剂抽出,将球囊推出,随后以对照组使用的方法及标准将骨水泥注入,最后推针。术后,两组均平卧至少6小时。

1.3观察指标

为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其中疼痛评分由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度选择纸条上相应的表情,0分无痛,1~3分微痛,4~7为尚可忍受的中度疼痛,8分以上为无法忍受的剧痛;cobb角、椎体压缩率则借助CT图像进行观察与计算[3]。

1.4统计学方法

纳入到实验研究中的患者其所有临床数据均以21.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检验。其中的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均以(n,%)表示,行卡方值检验。而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等计量资料则以(±s)表示,行t值检验。若两组数据在统计计算后得到P<0.05的结果,则分组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相关指标

见表1,研究组的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临床极为常见,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与免疫功能较年轻患者而言明显衰退,多伴有各种各样的基础疾病,对于传统的内固定治疗难以耐受,需要使用更加微创的术法进行治疗。本文所涉及的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均是典型的微创外科手术,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椎体成形术可以通过向骨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来加强病椎的强度,但是骨水泥本身具有一定的流体性质,这使得患者容易在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问题,并且充填的骨水泥会使椎体刚性增加,使周围的椎体发生应力分布变化,使椎间盘受到更强的压力,进而出现疼痛[4]。而后凸成形术这种基于椎体成形术发展而来的术法在灌注骨水泥之前先以球囊对骨折塌陷部位进行了扩张,在扩张后形成的空腔中灌入骨水泥,恢复了脊柱的正常序列,缩小了cobb角、椎体压缩率;并且,其全程操作均有C型臂透视引导,既可以避免内压升高,降低患者神经根疼痛发生率,也可以避免骨水泥过量灌注导致的渗漏问题[5]。见结果,研究组在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仅6.67%,远远低于使用椎体成形术的对照组其53.33%的并发症发生率,这正是后凸成形术疗效优于椎体成形术的直接体现。

结语:

相较于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对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的椎体恢复效果也更高,临床应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贵成,杨正国,周金才,等.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4):203-204.

[2]吴远征,魏东,何健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5):60-61.

[3]张斌.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8):100-102.

[4]许明义.用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197-198.

[5]陈勇.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0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