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病理骨折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 标签: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颈病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0例病理骨折患者中,拒绝手术治疗4例,接受人工假体置换6例.术后经病理诊断原发病分别为:肺癌1例,胃癌1例,乳癌2例,结肠癌1例,前列腺癌1例.结果:6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生存时间1.5~20个月,平均7个月,拒绝手术患者生存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论:使用人工假体置换可有效治疗股骨颈病理骨折,缓解疼痛,恢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病理性骨折 手术治疗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致股骨近端病理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7.8~2003.6期间16例股骨近端病理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一例术后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外,余15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明显缓解,伤口愈合良好,均存活在3个月以上,12例术后继续原发肿瘤的治疗.结论恶性肿瘤致股骨近端的病理骨折可积极手术治疗.采用带锁髓内钉或人工股骨头置换加骨水泥固定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病理性骨折 股骨近端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术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 简介:<正>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4岁。因双腿疼痛、全身乏力3年,颈部肿块月余入院。1年前摔伤,轻度受力致左股骨干骨折,在地方医院夹板固定,畸形愈合,而后卧床不起。1月前发现颈部包块。入院体检:右颈部可触及一3cm×3cm大小包块,质中等,光滑边清,随吞咽上下移动。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Ⅱ级,左大腿畸形,胫骨压痛,如乒乓球样感,压迫即出现凹陷。查右腿肌力抬腿时,突感右大腿疼痛、畸形。拍片示骨普遍骨质高度疏松、骨皮质菲薄,有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病理性骨折 股骨干骨折 病例报告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快速冰冻切片
  • 简介: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以来,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30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d后下床活动.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该技术需要进行不断改进,严格筛选适应证.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患者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治疗
  • 简介:情景再现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我国约有骨质疏松症患者6000-8000万。作为中

  • 标签: 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药店 骨密度检测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点。骨折可发生于椎体、前臂远端和股骨近端,在绝经后女性中尤为常见。以骨密度(BMD)这一概念为基础提出了骨质疏松症更为实用的定义。BMD低于正常青年人平均值的2.5SD即可认为是骨质疏松症,如果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亦可得到确诊。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折危险性 绝经后女性 正常青年人 骨骼疾病 骨量减少
  • 简介:当今,男性OP日益引起社会重视,但现代医学仍无较多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应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归纳总结了男性OP的辩证论治、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药物治疗。同时针对老年男性OP特点,对其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股骨颈骨折,提出并探讨了中医药防治措施,并根据老年男性OP生物力学要求,探讨了手术方式的选择,介绍了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 标签: OP 老年男性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并发症 传统医学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骨组织总量的减少,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程度亦进行性加重,故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常发生在:脊柱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发生率最高,痛苦最大,不良后果严重。我们近5年共收治172人.经治疗护理满意。临床资料本组172例,男性66例,女性106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92岁,平均68岁。其中50岁以下23例,占13.4%;50—59岁29例,占16.8%;60—69岁59例,占34.3%;70岁以上61例,占35.5%;其中60岁以上的占70%。本组股骨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高龄股骨颈骨折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 骨矿含量 脊柱压缩性骨折 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总结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情况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结论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是改善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骨质疏松患者 护理
  • 简介:骨质疏松症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病,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达6300万,其中1500万人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占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15%左右,老年人卧床者中20%是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年龄老化使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而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所致,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Ⅰ型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Ⅱ型骨质疏松症)。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人口寿命 年龄老化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3例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57岁~92岁,平均72岁,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病变部位:胸椎6处,腰椎9处,在DSA监测下对15个椎体行PVP,术后行CT检查.随访4个月~36个月(平均16.5个月).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术后48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均未出现肺栓塞、骨髓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d~4d(平均1.5d).结论PVP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缓解疼痛症状和控制并发症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压缩性 脊柱穿刺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研究老龄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应用带有力学调控系统的各向异性骨再造模型结合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进入老年期后,由于肌肉力量的降低和活动量的减少而导致外栽荷下降,骨量相对于峰值丢失25%以上,产生骨质疏松。力学因素可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表明力学因素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骨再造 模拟 老年人
  • 简介:由于激素关系,女性比男性多发流行病学表明,闭经后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较高,人体的骨形成后,还会反复进行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代谢,并且这种骨代谢贯串于人的一生。但是,女性闭经后,雌激素分泌量下降,造成骨吸收增加,但骨形成却因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 标签: 骨形成 骨吸收 闭经 骨质疏松 女性 中药
  • 简介:骨质疏松是老龄化社会中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无早期症状及常规的诊断方法,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常是悄然进行的。目前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是因出现了骨折才被诊断发现,所以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骨质疏松的危害都是不言而喻的。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生物力学 骨折 老年人 生活质量 呼吸系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