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8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2组恢复情况、FAM和BI指数。结果 护理后恢复情况:实验组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护理后实验组 FAM和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健康教育能积极促进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病情康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手指良性骨肿瘤病理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的手指良性骨肿瘤伴有病理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和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估,研究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改善手指良性肿瘤伴有病理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手指良性肿瘤 病理性骨折 循证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探讨血脂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本文随机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骨质密度正常的同龄段女性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骨碱性磷酸酶(BAP)以及血脂水平进行观察,其中观察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两组对象的差异性,以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骨碱性磷酸酶(BA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低;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在骨质疏松症基础上发生的骨折,又称脆性骨折。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骤升,随之而来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增加,骨创伤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一般骨折的共性和自身特殊性,治疗充满挑战。与此同时,交叉学科的兴起与骨代谢基础研究的深入为提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带来诸多机遇。笔者从疾病认知、骨折评估、药物研发、内置物设计、术后康复及再骨折预防等方面系统阐述和分析我国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引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询问其跌倒时状态,根据X光片确定骨折部位等,分析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得出诱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因素。结果:骨折部位主要有股骨颈骨折57例,占比47.5%,椎体25例,占比20.8%,12例前臂远端骨折,占比10%,其余26例为其他部位,占比21.6%。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可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突然性外力损伤、脆性骨折史、骨折家族史等。结论:为预防高令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护理人员从饮食、训练、药物等入手,降低骨折发生概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骨折联络服务模式(Fracture Liaison Services,FLS)是一项对发生脆性骨折后的患者识别登记、评价、治疗和随访的全面体系,也是目前国际社会骨折管理最佳推荐模式。骨折联络服务的实施,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有很大意义,可以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降低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骨质疏松骨折率和服药依从性。我国引入时间晚,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本文作者查阅文献后,对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在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研究进行综述,归纳了骨折联络服务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干预内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缓解疼痛,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7.8±0.3)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以及14d时VAS分别(5.3±0.4)分、(4.1±0.4)分以及(2.1±0.3)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占2.9%、不良情绪占8.8%、满意度97.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中药热敷、音乐疗法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疼痛缓解速度快,疗效好,可帮助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

  • 标签: 中医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与营养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对象以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例,时间以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为起止,将80例对象经随机法分为2组(各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和补钙干预参照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组。比较2组ADL、FMA等评分及总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干预后ADL、FMA等评分及总满意率的统计结果表明研究组更优(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营养干预 老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本院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病例纳入年月为2019年12月起始直至2020年12月,依是否为骨折诊断分设骨折组(n=56例)与未骨折组(n=32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得出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钙饮食、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家族骨折史、跌倒等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独立风险因素(P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骨折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骨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骨微环境发生变化,如免疫因子变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趋化及分化异常、雌激素分泌量减少及受体下调、机械敏感性下降,这些均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目前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增强MSCs的趋化成骨活性、补充雌激素和提高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能重构骨微环境平衡,从而有效改善骨质。笔者从骨微环境变化、骨微环境失衡影响骨折愈合的途径及重构骨微环境方法等方面,阐述骨微环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愈合 骨微环境
  • 简介:[摘要]老年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很常见,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由于骨折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因此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舒适度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许多临床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手术。手术治疗有效,但创伤性大,但容易降低患者的耐受性。保守治疗在安全性,经济性和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机理,优缺点。我们目前正在进行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的保守治疗研究,以期在保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减轻患者家庭负担方面有一定的进展。

  • 标签: []保守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进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