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现存《吴越春秋》的所有版本都出自徐天祜(一作祜)于一三○六年所编订的本子。徐氏在书的序言中说:他曾使用过一旧刊本,并对这个旧本“刊正疑讹””,然仍有许多疑难字句,“不敢尽用臆见更定,不得不“姑从其旧”。徐本共十卷。《吴越春秋》原有十二卷,皇甫遵编订的十卷本,出现在七世纪中叶前,因为它著录在七世纪中叶修成的《隋书·经籍志》里。从那时起至少到十二世纪中叶,后二种版本并行于世。大约在十二世纪中期至十四世纪初,十二卷本就失传了。很明显,从一世纪末赵晔《吴越春秋》原本的成书,到一三○六年现存本祖本的编订这一时期内,《吴越春秋》的版本肯定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又在何计呢?这个书名最早出现在《隋书·经籍志》(成于七世纪中叶)中。《隋书》著录了它的三个版本:一是赵晔撰写的十二卷本,二是皇甫遵编订的十卷本,(这二种版本前已提及),三是杨方编写的名为《吴越春秋削繁》的五卷本(成于四世初。《崇文总目》成书时(公元1038年),此三种版本尚存。《总目》以为:皇甫遵合并了原本和杨方的节本,“定而注之”,逐成为十卷本,其书名为《吴越春秋传》。然而一直依据署名作者赵晔的十卷本从事研究的徐天祜,却认为皇甫本“今人罕见”。(见徐序)我们应该把早期类

  • 标签: 《吴越春秋》 《太平御览》 版本考 今本 十二卷 引文
  • 简介:本文继续对纳兰性德这位著名词人进行考证推究,这对于理解纳兰生平及为人有重要补充作用,从而有助于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

  • 标签: 纳兰性德 饮水诗词 通志堂集
  • 简介:宋平岭南后,于左右江溪峒立五寨,太平寨为其一。关于太平寨的治所,学术界多将它定于今广西崇左。笔者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自己观点,认为太平寨的治所应该在今龙州附近。

  • 标签: 宋代 太平寨 治所
  • 简介:依据相关记载,对李诫的家世、仕途及营造项目进行了概括总结。从宋代的荫官制度入手,对李诫的生年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使大家对李诫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李诫 生年 营造法式 荫补制度
  • 简介:一、鱼凫王朝的年代记载古蜀传说历史的文献,以西汉扬雄《蜀王本纪》为最早。扬雄本人博学多能,又通天文历算,具有科学头脑,因此他的《蜀王本纪》,应该比较忠实地记录传说原貌。

  • 标签: 传说 本纪 扬雄
  • 简介:汉以后漆器上常见朱漆书写的“上牢”“作牢”等铭文,研究者一般将其释为产品的质量信息。本文通过比较漆器铭文的不同书写方式和辨析“牢”的字义,认为朱书“牢”铭特指祭祀之牲肉,“上牢”“作牢”是以牲肉祭祀的行为,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中的助丧习俗。

  • 标签: 漆器 “牢”铭 牲祭 丧葬礼仪
  • 简介:青铜峡市黄河大峡谷西岸的一百零八塔,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如此众多的塔体,按规律组合成群,在全国现存的古塔建筑中实为罕见,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群内外发现的西夏、蒙元时期的遗存、遗物,印证了史志文献的记载,说明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兴盛于蒙元时期,在西夏故地(宁夏地区)是很有影响与声誉的一处宗教圣迹。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夏时期 蒙元时期 青铜峡市 宁夏地区 大峡谷
  • 简介:<正>王韶(1030—1081),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官至枢密副使。神宗熙宁间经略熙河,主导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王韶亦能诗文,据《宋史·艺文志》,王韶著有《敷阳子》七卷、《王韶奏议》六卷、《熙河阵法》一卷,可惜已佚;《全宋诗》录其诗四首,又有补遗一首~①,存诗共五首;《全宋文》辑录王韶文二十二篇,又有辑佚五篇~②,存文共二十七篇。《宋史》卷三二八《王韶传》、《东都事略》卷八二《王韶传》、《宋史新编》卷一○七《王韶传》等对其生平事迹均有记述,然颇简略零散,兹据《茅田王氏宗谱》及相关史料~③,对其生平事迹作行年考证如下:

  • 标签: 熙河阵法 《全宋诗》 生平事迹 东都事略 神宗 熙宁
  • 简介: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年战国初期思想政治家,孔子著名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和十哲之一。他的故里在今河南省温县卜杨门村,至今村内还有他八十代和八十一代孙,家中藏有《卜氏家谱》,村南有卜子夏墓,《温县志》有戴。一、卜氏源流与子夏业绩《百家姓探源》说:“我国之所以有卜氏,与传统的占卜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卜是占卜之意,用卜骨卜甲来预知祭祝、征战、田猎、出入、匀成、风雨、疾病等凶吉。周代设有卜人,专管占卜之事。有占卜技术的人后人以先人的技艺为职业,后以官命氏。”据《路史》载,夏启的后代已有以卜为氏的。到了周代。占卜之人称为卜巫,他们是精神社会的领袖,君王身边常站着卜吏,为其占卜各种活动的吉凶,决

  • 标签: 子夏 故里 卜商 子文化 孔子 河南温县
  • 简介:本文对《诗经·生民》记叙周族始祖后稷感生神话的某些词句作了考释,并认为《史记·周本纪》中的后稷感生神话不同于《诗经·生民》中的后稷感生神话,是另一异文。

  • 标签: 周族 后稷 感生神话
  • 简介:史学界对辽代"夹山"的具体位置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山西通志》及《绥远省通志稿》把夹山定在今包头市东五当召谷,与史料记载及考古调查的实际情况不符,这是受《辽史·地理志》的错误造成的。另有认为"云

  • 标签: 夹山考
  • 简介:梓潼年画起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清末民初,是流传于文昌帝乡绵阳市梓潼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对"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产生了深刻影响。梓潼年画缘起梓潼自古即为蜀国军事重镇,秦汉即置郡县,为文昌帝君梓潼神信仰发祥地。

  • 标签: 杨家埠木版年画 文昌帝君 清末民初 传统艺术 周边地区 军事重镇
  • 简介:"河东三凤"漫说点校本《旧唐书·薛收附兄子元敬传》:"[元敬]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收为长离,德音为,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1)点校本《新唐书·薛收附元敬传》同~(2)。文中长离、、鹓雏,当皆是总名为凤的不同类别的专名。而据张《朝野佥载》卷三:"昔蔡衡云,凤之类有五:其色赤者,文章凤也;青者,鸾也;黄者,鹓雏也;白者,鸿鹄也;紫者,也。"又谓:"为凤凰之佐"~(3)。

  • 标签: 旧唐书 《朝野佥载》 点校本 新唐书 河东
  • 简介:隆慶五年(1571)俺答封貢以後,明朝與漠南蒙古右翼各萬户每年進行馬市貿易,大量商品通過長城沿線的市口輸入蒙古。萬曆三十年(1602)閏二月,寧夏巡撫黄嘉善向北京報告寧夏鎮與鄂爾多斯蒙古人封貢、互市諸事宜

  • 标签: 羊皮 蒙古人 三十年
  • 简介:在清代,江南从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单位析分成为江苏和安徽两个省级行政单位.这在清朝甚至是整个中国行政区划的沿革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江南分省是一个从康熙六年开始,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才完成的漫长而渐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江南分省实现了"名"和"实"两方面的转变.并且,这种"名"的转变是建立在"实"的转变的基础上的.

  • 标签: 江南 康熙 乾隆 清朝 行政区划 历史过程
  • 简介:<正>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王谢燕》条,力辟小说家之曲解唐诗,指出其说之穿凿,并乌衣巷得名之山,十分中肯:近世小说尤可笑者,莫如刘斧《摭遗集》所载《乌衣传》.因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遂以唐朝金陵人姓王名谢,因海舶入燕子国,其意以为乌衣为燕子国也,其说甚详.殊不知王者,王导等人也;谢者,谢鲲之徒也.余按《世说》,诸王、诸谢,世居乌衣巷.《丹阳》曰:“乌衣之初,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琊诸王所居.”审此,则名营以乌衣,盖军兵所衣之服,因此得名.《摭遗》之小说,亦何谬邪!

  • 标签: 燕子 丹阳记 笑者 诸王 王导 飞入
  • 简介:江都市宜陵镇古称东陵,《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广陵有东陵亭”。“亭”有两个含意,一是“亭侯”,即“筑亭驻兵,以伺盗寇”;一是“亭里”,汉制,一里百家,一亭十里则为千家,设亭长,掌追捕盗贼之事。当时的东陵,既是一处“亭侯”,也是一个行政区划。此东陵亭,就是现在的宜陵,传说隋炀帝的宠妃(宜妃)死后葬在这里,才将东陵改称宜陵。

  • 标签: 圣母碑 东陵 怀素 碑文 盗寇 仙宫
  • 简介:光复会后期重要领导人李燮和创建的光复军,在光复沪淞、攻克南京、援鄂、北伐诸役中,屡建战功,为东南光复和民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至今史学界对光复军尚无专论。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光复军的演变发展、历史功绩和解散原因等问题。

  • 标签: 李燮和 光复军 清政府 光复会 北伐战争
  • 简介:明清时期有关城隍封爵的说法,所在皆有。从明清城隍祭祀制度及其实施的层面,并无敕封之事。城隍封爵叙述的盛行,除受传统民间信仰中城隍当有其爵的观念影响外,明洪武二年的大封天下城隍及其相关遗存,也对城隍应有封爵这一氛围的营造产生深远影响。就绝大多数的情况而言,所谓城隍封爵叙述是不能成立的。城隍受封并非来自朝廷,而是人们对城隍封爵历史的重温。城隍封爵叙述本质上是一种解释性传说。

  • 标签: 明清时期 城隍神 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