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卒后睡眠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卒后睡眠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1篇有关卒后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优势比(odds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的计算。结果有5个因素与卒后睡眠障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习惯性打鼾(0R14.77,95%CI5.52-39.53)、高血压(OR1.3,95%CI1.03~1.66)、糖尿病(OR1.41,95%CI1.08~1.84)、饮酒(OR1.59,95%引1.19-2.12)、皮质型卒(OR1.31,95%CI1.06~1.63),合并结果稳定性较好。尚不能确定性别(OR1.12,95%CI0.96~1.31)、高血脂(OR0.96,95%CI0.7-1.133)、吸烟(OR1.27,95%CI0.73-2.20)、卒史(OR1.05,95%CI0.74-1.49)与卒后睡眠障碍有关。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习惯性打鼾及皮质型卒是卒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电刺激治疗对精神科住院病人拒食、拒药、兴奋躁动毁物伤人等精神症状的疗效。方法应用皮电极接触患者相关治疗穴位1~3秒,使患者局部产生胀、麻等难受感。形成对电刺激治疗的厌恶性条件反射。结果149人次(95.5%)患者相关精神症状得到控制。较好地解决了精神科病房管理的实际困难;无一例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应用电刺激治疗疗效确定,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我们认为电刺激治疗在精神科病房仍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电刺激治疗 精神科 穴位 条件反射 病房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条件下术实时超声导航进行微侵袭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急诊手术病例36例,诊断包括自发性和创伤性脑内血肿,所有病例在清除血肿前进行术实时超声导航定位,手术在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结果36例术后复查结果提示血肿清除彻底,无残留血肿。GOS预后评分,良好29例,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术实时超声在急诊脑内血肿清除术应用能够更好的定位血肿,为选择合理的皮层切口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 标签: 脑内血肿 手术 超声导航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临床常见疾病,有症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手术治疗已成共识,多可获得痊愈,但仍然有部分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钻孔引流术后易转化为顽同性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复发,致使患首需反复、多次手术。我科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改用“Ommaya囊植入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OMMAYA囊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要本文报道了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五年开展健康热线电话在心理咨询应用状况,五年共接到求询电话691次,发现常见求询问题情绪焦虑和抑郁(23.73%),睡眠问题(19.10%),精神疾病用药问题(14.03%),子女教育问题(11.72%),健康问题((8.39%),人际关系问题(6.95%),恋爱问题((6.36%),婚姻家庭问题(6.65%),工作问题(8.97%)。比较不同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的求询者其求询问题不完全一样,咨询工作人员应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对求询者求询问题采用分析解释指导(50.94%),应对能力指导(29.81%),疏泄(13.02%),认知矫正(15.34%),支持理解(10.27%),预约咨询门诊((7.53%).大多数求询者当即表示满意,提示电话咨询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也是一种简便、实用、迅速和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之一.

  • 标签: 健康 恋爱问题 心理咨询 常见 心理社会干预 疏泄
  • 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专业特色为神经学科,在医药分开试点工作,神经内科作为重点科室,以“中国第一死亡原因”的脑血管病为试点,探讨科学规范施治、施教举措。

  • 标签: 医药分开 健康教育 卒中
  • 简介:远程诊断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大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网络技术,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为本医疗机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宁夏地区前期在远程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睡眠远程诊断。通过基础单位与睡眠远程诊断中心互联互通,实现患者在基层单位就诊及实施睡眠监测,远程中心诊断并指导治疗的模式。目前该睡眠远程网络已投入正常运行,方便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 标签: 远程医疗 睡眠障碍 互联网+医疗健康
  • 简介:大多数卒(大约80%)为缺血性卒,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越来越多的急性缺血性卒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但大多数患者仍接受“保守药物治疗”。实现血管再通的干预手段很多,或者是药物方法,或者是机械方法。同时缺血性卒急性期血糖的控制、血液黏稠度、体温和血压调节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溶栓在理论上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脑缺血的逆转。但溶栓治疗存在脑出血的风险,很多情况下是致命的,因此针对具体情况实施溶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2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患者1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2年预后、复合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其中预后采用mRS量表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复合血管事件包括再发卒、脑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2年预后和死亡的影响。结果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年龄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重,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贫血是急性缺血性卒患者2年预后不良(OR5.063,95%CI1.887~13.590)、死亡(OR13.266,95%CI1.364~128.99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合并贫血的急性缺血性卒患者年龄较大,共存疾病较多,神经功能缺损较重。贫血是卒后2年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贫血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肌张力障碍(dystonia)也称肌张力不全或肌紧张异常,是病人不能随意控制的骨骼肌的不正常动作的一种,是由于某种原因使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间歇性、持续性的收缩导致身体一部分或全部出现的扭曲、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姿势异常的综合征.神经内科医生在临床上遇到以不自主多动为主要症状的肌张力障碍疾病的频率仅次于震颤麻痹.但在临床实践中有时诊断很困难,不易与其他形式的不自主多动相鉴别,有时易误诊.但如果掌握肌张力障碍的不自主多动及有关的一些常见疾病的特征,可减少误诊[1-4].

  • 标签: 肌张力障碍 诊断 治疗 临床分型 不自主多动
  • 简介:为了防范护理缺陷和杜绝某些潜在危险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06年开始,在手术室各个区域合理、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使用视觉提示标识,并在护理实践不断完善,形成系统和规范的提示,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术室管理 提示标识 视觉 潜在危险 护理缺陷 护理实践
  • 简介: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在手术实时了解神经功能完整性,鉴别神经结构和非神经结构,帮助术者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和手术并发症,已逐渐成为神经外科手术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圆锥马尾区手术易造成病人下肢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本文就术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圆锥马尾手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监测 生理学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肌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评定表在临床教学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综合评定表的制定和建立以及临床教学工作的应用,客观地对临床护理实习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带教老师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且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综合评价表在临床教学工作的应用是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综合评定表 临床教学 应用
  • 简介:中国是全世界卒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我国卒已成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且致残率非常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重症监护病房(ICU)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但目前我国对神经危重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患者分布在综合监护病房或者监护治疗配备不全的普通病房。由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具有累及多器官的特殊性,有别于普通内科的重症患者,因此应加强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提高我国重症卒的诊治水平.

  • 标签: 脑梗死 重症监护
  • 简介: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是泌尿外科医师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见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颅脑创伤之后[1-3],储尿和排尿功能控制障碍常导致泌尿系统并发症,卒后发生神经源性膀胱更是对患者的双重打击,1周内尿潴留和尿失禁的改善也被认为是卒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长期卧床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6]。目前,通过神经科学、康复科、影像科和泌尿外科的合作研究,对于卒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影像特点和治疗都有新的进展。

  • 标签: 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近期出现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有效的内科治疗,有些患者需要手术切除颈动脉斑块。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内膜切除术可降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总体卒中风险,中度狭窄患者也可获得一定的益处。然而,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更严格地筛选患者能够改善内膜切除术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首先要利用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来准确地确定手术对于不同程度狭窄的总体效果,鉴别能够从手术获益较多的患者亚组,并应用风险模型来确定不进行手术时卒中风险极高的个体。这样一种方法也有助干在不可能行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确定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候选者。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卒中 预防 内科治疗 内膜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 简介:亚低温治疗可以控制急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压、改善其预后。但传统的体外诱导和维持低温技术仍有较多缺点。通过血管内技术诱导和维持亚低温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逐渐开展。本文主要就亚低温技术要点、疗效及优缺点作文献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亚低温
  • 简介:2010年12月在STROKE官方网站上率先公布了《2011版AHA/ASA缺血性卒及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预防指南》(后简称《指南》)[1],与2006版(2)及2006版之后的部分更新相比,该新版指南在针对血压控制方面,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压控制 短暂性 指南 预防 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实践及效果。方法: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采用常规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方法,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采用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比较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前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0.88‰,实施后为0.4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风险管理 住院患者 跌倒 坠床
  • 简介: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手术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后颅窝开颅的患者行骨瓣成形术,其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6例,髓母细胞瘤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3例,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结果所有行后颅窝骨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无长期发热、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后颅窝骨瓣成形术保持了颅骨的完整性,有效地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避免了术后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

  • 标签: 后颅窝 骨瓣成形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