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两压迫止血法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肝癌行介入冶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照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加沙袋压迫止血。并对两组并发症及自觉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自觉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术后仅予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优于沙袋压迫止血,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冶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肿瘤/治疗 手术后医护 止血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全面消毒和清洗呼吸机管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回收的呼吸机管道200套随机分为人工清洗组和全自动清洗机组,每组呼吸管路100套。人工清洗组使用人工清洗的方法进行清洗和消毒,全自动清洗组使用仪器进行机械化清洗,在清洗前后均在相同部位进行细菌采样,在清洗消毒后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消毒前2组的细菌培养菌落均数均超过了10000cfu/m2,消毒后全自动清洗机组所有呼吸机管路均达到了消毒合格标准,且均小于5cfu/m2。而人工清洗组有8例并没有达到清洗消毒合格标准,其清洗合格率为92%。全自动清洗机的清洗合格率高于人工清洗组清洗合格率(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呼吸机进行消毒和清洗的效果明显优于人工手洗。

  • 标签: 清洗 消毒 呼吸机 管路 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在ICU床单位消毒中应用臭氧床单位消毒机和紫外线床单位消毒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ICU60例出院或转出患者的床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用臭氧床单位消毒机,对照组用紫外线床单位消毒机,比较两组灭菌效果。结果:臭氧床单位消毒机杀菌效果明显优于紫外线床单位消毒机(P〈0.01)。结论:臭氧床单位消毒机与传统的紫外线床单位消毒机相比,具有高效、经济、方便、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优点,是控制医院感染的理想消毒设备。

  • 标签: 床单位 消毒 臭氧床单位消毒机 紫外线床单位消毒机
  • 简介:目的探讨两插胃管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日单双号将56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插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评价两组患者插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观察组为89%、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x2=15.06,P〈0.01。结论改良插胃管法能提高人工气道患者插胃管一次成功率。

  • 标签: 人工气道 插胃管法 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加温输液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出血量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术中输液经恒温水箱加温至40℃;观察组30例,术中输液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至40℃,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和全身麻醉插管后30min、60min、90min、120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寒战及躁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寒战和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输液,能够提供恒温液体,维持患者术中正常体温,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和气管插管拔管时间,降低寒战、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输液 体温 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两持续膀胱冲洗装置用于前列腺术后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装置,实验组采用改良装置。结果:实验组冲洗效果更佳。结论:改良后的持续膀胱冲洗装置具有多种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可以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及难度,因此具备广泛推广价值。

  • 标签: 前列腺术 膀胱冲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穿针的最佳清洗方法。方法 取骨穿针80支,使用污染物均匀的污染,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负压吸引器进行清洗,对照组不使用负压吸引器进行清洗。采用目测法、ATP荧光检测法对骨穿针的清洗质量进行监测;采用SPSS.2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目测法对照组、实验组的清洗合格数分别为40支、40支。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没有统计学意义。ATP 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外表面进行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清洗合格数分别为38支、39支,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5.00.00%、97.50% ,P值

  • 标签: 新型负压吸引装置 骨穿针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不同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01-2022.12收治的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研究对象。本次试验共纳入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资料无缺失、长时间接受透析治疗等入组标准。以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方法为划分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A(喜疗妥外擦+热水袋热敷)、B(热水袋热敷)、C(喜疗妥外擦)三组。结果:A组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效果优于B组和C组,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失败率、穿刺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

  • 标签: 损伤控制理念 护理干预 多发伤 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降糖药物种类很多,依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分为5类,在服用方法和服用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服用时间上如有的需餐前30min或15min服用,而有的必须在餐时服用,还有的可在餐后服用等,这些都会增加患者记忆的压力,是导致患者服药错误的因素之一。在临床中经常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多种方式的组合,一例患者可能会服用2以上的降糖药,服用时间各不相同,更增加了服药错误的机会。在糖尿病患者中,

  • 标签: 临床应用 糖尿病 服药盒 服用时间 设计 药物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两不同镇痛方法对腹部手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比较两组镇痛方法对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对术后镇痛均取得满意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术后尿潴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32例,B组20例患者通过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及排尿功能训练能自行排尿。A组4例,B组12例患者通过诱导排尿或按摩热敷膀胱区也能自行排尿。A组4例,B组8例患者通过导尿解决排尿问题。结论PCIA与PCEA两镇痛方法对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B组比A组对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明显要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均能很好地解决排尿问题。

  • 标签: 镇痛/副作用 排尿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3术中保暖措施对 LC患者术后麻醉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9年 3月到 2019年 10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 LC手术的 204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 3组,其中一组 84例采用常规保暖措施(被盖),二组 67例采用联合保暖措施(被盖、充气式加温仪 38℃),三组 53例采用联合保暖措施(被盖、充气式加温仪 43℃) ,室温保持恒定 21—25℃。对比 3不同保暖措施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3组临床相关指标(拔管时间、手术耗时、住院天数)、不同时间的生命体征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常规的 LC手术不需采取加温仪为病人保暖,只需使用被盖为病人常规保暖,即可达到良好的复苏效果。

  • 标签: 保暖措施 LC手术 麻醉复苏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0.5%碘伏和2%碘酊加优锁尔在耳前瘘管脓肿切排后换药的效果。方法将耳前瘘管感染需脓肿切排后换药的78例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奇偶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采用2%碘酊加优锁尔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0.5%碘伏换药。观察两组换药效果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换药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2%碘酊加优锁尔进行换药在耳前瘘管脓肿切排后伤口愈合时间短于用0.5%碘伏换药。

  • 标签: 瘘管 耳疾病 脓肿 换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的护理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患者卧床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的主诉及情绪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等来观察2不同穿刺途径的不同护理要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主观疼痛及情绪变化以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或不适,增加舒适感,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桡动脉股动脉 介入冠心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2胃管放置方法在CT仿真小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接受CT仿真小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胃镜引导下放置胃管至十二指肠降部组(简称A组)21例和斑马导丝辅助下经鼻将胃管放置于十二指肠降部组(简称B组)35例,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33.3%,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82.9%,B组显著高于A组;置管过程中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斑马导丝辅助下,经鼻放置胃管于十二指肠降部方法操作简便、省时,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

  • 标签: CT仿真小肠镜 胃管 放置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护理维护方法在ICU深静脉置管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8例ICU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常规维护与改造后维护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敷贴固定皮肤异常率(12.00%)低于对照组(36.00%),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ICU深静脉置管 护理维护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两不同消毒方法对皮内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将23384例输液中心皮内药物过敏试验患者,按年龄及药物类型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11693例,包括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与对照组11691例。包括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TAT组。观察组在皮内注射前先用75%乙醇消毒皮肤,再用O.9%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局部皮肤后注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在注射前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皮内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的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TAT组假阳性率比较,均P〈O.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皮内药物过敏试验先采用75%乙醇消毒后再用0.9%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局部皮肤,能有效降低过敏试验假阳性发生率,最大限度保证敏感药物的正常使用.而且方法简单、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内注射 过敏试验 假阳性 75%乙醇 0.9%生理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Prismaflex CRRT系统使用Barkey血液加热器与AsahiKASEI血透机加热器在CRRT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06月-2021年06月入住我院ICU行CRR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CRRT治疗过程中加温方式分为Prismacomfort加热为对照组(62例)和AsahiKASEI血透机加热为观察组组(65例)。入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CRRT治疗模式,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体温,治疗1h后体温,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变化的差异,及两组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体温下降分别为1.13±0.21℃和0.83±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低体温的发生率为14.2%和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ismacomfort加热和AsahiKASEI血透机加热相比,AsahiKASEI血透机加热方式降低了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

  • 标签: CRRT 加温方式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系统某重点疾病病监测与危急值管理干预措施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0年月至2022年12月出院病人的信息,通过医院病历资料病监测以及危急值辅助检查来对出院病人信息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时间段重返人数变动大,且该时间段患者出现多项危急值指针异常。结论:危急值预警能够对危重症患者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的预警,根据预警情况为患者实施高效、有效的治疗,能够实现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也能从有效治疗中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和慢性疾病,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心血管系统 重点病种监测 危急值管理 追踪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试图探讨两不同性格的乳腺癌患者乳腺根治术后护理效果,希望以此根据患者的性格不同,归纳出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提高整体治疗质量。方法: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6月,选取乳腺癌患者35例为样本,15例应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2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包含内倾型性格患者10例、外显型性格患者10例,根据患者的性格差异,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案,实行针对性的性格护理计划,比较分析两组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差异化的性格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并且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进行差异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态。对内倾型性格患者采取更加温和、耐心的护理方式,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情感支持;对外显型性格患者则采取更加积极、乐观的护理方式,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积极面对治疗。通过有效的性格护理计划,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根治术 术后护理 性格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