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与改良留置针操作法对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三基书本常规留置针操作法要求穿刺留置针时,留置针的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观察组应用改良后的留置针操作法。观察两组留置针对患者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留置针 操作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在上腔静脉CT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接受上腔静脉CTA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分为直接组(给予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和间接组(给予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穿刺部位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直接组穿刺部位图像质量优于间接组(P<0.001)。结论:相比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应用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于上腔静脉CTA中效果理想,提供高质量、直观的影像图像,利于诊治及预后。

  • 标签: 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 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 上腔静脉CTA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1-2023.12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儿,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黄疸指数、黄疸消失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黄疸指数,缩短黄疸消失的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实践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首先分析了当前水路污染的现状,包括外部环境污染、内部基础设施问题和水质监测不足。其次介绍了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终端净化器的原理和应用方式,以及设计了解决更换频率不确定问题的微型监测装置--碘离子浓度检测器。该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净化器中碘离子浓度,合理安排净化器更换时间,降低成本和感染风险。展望未来,智能化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口腔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为口腔医疗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水质保障。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聚氨酯鼻饲管与硅胶鼻饲管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鼻饲中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情况。方法将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聚氨酯鼻饲管插管鼻饲,对照组患者给予硅胶鼻饲管插管鼻饲。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5%,对照组为60.5%,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置管所需时间为(12.2±2.3)min,对照组为(15.6±2.5)min,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插管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氨酯鼻饲管较硅胶鼻饲管更适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其置管一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聚氨酯鼻饲管 硅胶鼻饲管
  • 作者: 肖祖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9-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长寿401220
  • 简介: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三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在近一年间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例,其中动静脉内瘘患者有23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患者有3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有24例,对三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低,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会通过三血管通路进行治疗,其中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不会出现较高的并发症,通过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透析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中推荐采用动静脉内瘘透析治疗。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护理措施
  • 简介:临床上大便失禁的病人护理比较繁琐,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还容易造成病人肛周皮肤溃烂,促进压疮的发生,过量的清洁则易使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出现破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糖尿病病人皮肤容易发生破溃并不易愈合;高龄病人,由于生理性改变,肛周括约肌松弛、

  • 标签: 大便失禁 糖尿病 护理方法 危重病人 护理工作量 生理性改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破伤风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破伤风皮试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行破伤风抗毒素( TAT)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 48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232例 ,观察组 248例。两均使用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破伤风皮试液配制法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观察组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皮试液配制方法进行皮试 ,观察两组皮肤过敏试验试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 TAT皮试出现阳性者 25例 ,阳性率 10.08%;对照组皮试阳性 49例 ,阳性率为 21.12% ,两组比较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可降低破伤风皮试阳性率 ,提高患者用药机会 ,对用药安全性无影响。

  • 标签: [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配制 观察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两不同皮肤消毒方法对带肠造口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带肠造口行腹部手术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实验组分两次消毒,首先在造口周围消毒后用纱粒及手术薄膜将其密封贴好,再根据常规消毒方法及范围消毒腹部。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及范围消毒腹部,在肠造口处改用碘伏消毒,纱布覆盖造口,缝合并固定纱布于皮肤。实验组的铺巾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2组手术切皮前及手术结束后缝合皮肤前的切口周围皮肤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比较2组在一般资料、手术类型、细菌培养结果、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术后切口感染率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在一般资料、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切皮前2组均为0,缝皮前实验组阳性例数5例,对照组22例,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感染率2.14%,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1例,感染率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分次消毒方法能有效降低带造口腹部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方法 造口 切口感染
  • 简介:<正>口腔颌面部骨折较为常见,多由外伤或车祸等引起,严重影响病人的面部外观、咬合关系、语言进食,甚至呼吸功能。因此,对口腔颌面部骨折应及时行手术治疗,而手术前后的护理质量对整个治疗的作用不可忽视。现就我科74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进行探讨。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9月—2011年9月因口腔颌面部骨折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74例病人,所有病人属新鲜骨折,随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损伤 围术期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PICCSOLO)在实际测量长度基础上再加2cm的长度测量方式在临床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置入的PowerPICCSOLO导管207例未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02例。其中观察组为实际测量长度加2cm,对照组即为实际测量长度,比较两组导管尖端达到理想位置的精确率以及导管滑脱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最终有3例导管尖端未达到理想位置,对照组有11例未达到理想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滑脱6例,对照组有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长度测量时采用在实际测量长度基础上加2cm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导管尖端位置达到理想位置的精准率,同时对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无影响,该测量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 长度测量 导管尖端理想位置 导管滑脱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外敷医用兵兵贴和外涂喜疗妥乳膏在治疗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ICC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医用兵兵贴外敷,对照组采用喜疗妥乳膏涂于患处,比较两组疗效起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早;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敷兵兵贴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具有较好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用兵兵贴 喜疗妥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后不同体位调节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行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麻醉后保持左侧卧位5min后平卧并右侧臀下垫高15°;B组麻醉后立即取平卧位并右侧臀下垫高15°;C组麻醉后立即取水平仰卧位。观察三组麻醉后不同体位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C组血压下降最严重,在麻醉后2、5、10min血压下降幅度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CSEA麻醉后低血压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调节不能及时代偿,麻醉后血管扩张和下半身血液回流障碍所致。麻醉后保持数分钟侧卧位可以有效防止严重低血压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孕妇 血液动力学 体位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用的导管接头保护装置,旨在提供一使用方便的导管接头保护装置。它包括由上盖体和下盖体组成的盒体,动静脉穿刺针与动静脉血路管连接后,穿刺针的手柄至血路管手柄段置于盒体内;动静脉穿刺针与动静脉血路管连接体平行放置于盒体内并扣紧盒体。这种保护盒能有效提高导管连接的稳固性,提高血液透析的安全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接头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两气道湿化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以120例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为氧驱气道湿化护理,参照组为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护理,针对区别护理后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共有9例并发症,构成比例为15.00%;参照组共有37例并发症,构成比例为61.67%;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以研究组满意度最高为90.00%,参照组患者对湿化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为55.00%;研究组总满意度为59(98.33%)对比参照组总满意度40(66.67%)显高;两组所体现的数据出现很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显示P<0.05,检验有意义。结论 两气道湿化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临床护理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氧驱气道湿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而且湿化效果较好,临床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护理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的保护性约束方式在躁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42例研究对象筛选自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躁动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本组采取常规约束带干预,另一组为实验组,此组采取约束衣、裤干预,每组患者21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约束天数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实验组约束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躁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采取约束衣、裤干预的效果较为明显,能够较好的约束患者,且约束成功率较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安全事件。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躁动神经内科 约束衣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妇科可移动检查床在临床使用,减少患者搬动造成的再次危害。方法:材料:木质材料,为圆弧形、周边光滑的三角式高34 cm支架2块,顶层为圆弧形8cm适宜放置患者膝部的圆弧形木块海绵包裹,定制成上窄下宽的三角式支架,共2块,2块之间间距为患者病床的宽度60cm,中间有一支架杆连接,制作为可活动式,取拿方便。结果:经2年的临床使用,减低了再次搬动患者造成的伤害。减少不良事故发生,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结论:妇科可移动检查床打破了妇科检查床不能搬动的理念,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经2年临床使用,得到临床医生好评,能减少患者搬动,避免二次损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医疗安全及服务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一新型丁字鞋在固定胫骨结节骨牵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诊治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平均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单纯骨牵引,而观察组则采用自制丁字鞋,并对比两组胫骨结节骨牵引移位发生率、压疮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的胫骨结节骨牵引移位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丁字鞋用于胫骨结节骨牵引中,能够减少牵引治疗中造成的克氏钉移位,促进患者骨折畸形的愈合,能够减少压疮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 标签: 新型丁字鞋 胫骨结节骨牵引 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