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临床上常用沙袋加压固定手术后切口,本科沙袋常用于加压固定肾穿刺术及长期、临时置管术后,以减轻切口及穿刺处渗血、出血。沙袋在反复使用过程中有易造成血迹污染、交叉感染、不便消毒等缺点。为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本科室利用一次性治疗中对沙袋进行再次包装后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包装方法 沙袋 术后切口 加压固定 一次性治疗 肾穿刺术
  • 简介:为了降低留置针堵管率而设计的一留置针封管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有凹槽的底座和盖板,嵌入盖板的活塞、凸轮、微电机及控制装置。输液完毕后将留置针的延长管嵌入底座凹槽,扣上盖板,启动控制装置开关,微电机带动凸轮使活塞上下移动,反复压迫留置针的延长管,使针头处始终处于通畅状态,再次连接输液时不会发生留置针堵管。该装置操作简便,显著降低留置针的堵管率和维护成本。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装置 防堵管 封管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两不同皮肤消毒方法对带肠造口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带肠造口行腹部手术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实验组分两次消毒,首先在造口周围消毒后用纱粒及手术薄膜将其密封贴好,再根据常规消毒方法及范围消毒腹部。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及范围消毒腹部,在肠造口处改用碘伏消毒,纱布覆盖造口,缝合并固定纱布于皮肤。实验组的铺巾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2组手术切皮前及手术结束后缝合皮肤前的切口周围皮肤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比较2组在一般资料、手术类型、细菌培养结果、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术后切口感染率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在一般资料、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切皮前2组均为0,缝皮前实验组阳性例数5例,对照组22例,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感染率2.14%,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1例,感染率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分次消毒方法能有效降低带造口腹部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方法 造口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基于安全用药评估的预防性家庭访视在多病老年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6年1月开始对出院并存两以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实施基于安全用药评估的预防性家庭访视,选择预防性家庭访视实施前(2015年7月~12月)为对照组和实施后(2016年1月~6月)为试验组,各55例。比较两组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安全用药知信行评分和延续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安全用药评估的预防性家庭访视对多病老年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知信行水平及延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护理 家庭访视 安全用药评估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