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护理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三种不同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护理方案研究

王惠,通讯作者李石岩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三种不同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01-2022.12收治的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研究对象。本次试验共纳入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资料无缺失、长时间接受透析治疗等入组标准。以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方法为划分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A(喜疗妥外擦+热水袋热敷)、B(热水袋热敷)、C(喜疗妥外擦)三组。结果:A组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效果优于B组和C组,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失败率、穿刺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喜疗妥外擦+热水袋热敷操作简单,无需花费较高的费用,对于维持性透析患者是一种值得使用的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方法。

关键词:损伤控制理念;护理干预;多发伤;骨折;应用效果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延长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而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效与血管通路质量密切相关。一个理想的血管通路应具备血流量足、使用时间长、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但实际上目前并没有一种血管通路全部满足以上条件[1]。比较而言,在上肢外周动静脉血管吻合建立动静脉瘘是最理想的选择,将其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能够实现避免反复穿刺的目标,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使用时间[2]。因此,做好动静脉内瘘血管的长期维护十分关键,是提高治疗效果,保障生命安全的先决条件。本文旨在观察三种不同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获伦理委员会审批,从本院在2021.01-2022.12期间收治的维持性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方法随机分为以下三组:A组(n=30)男16例,女14例;年龄46~76(57.23±6.12)岁;B组(n=30)男17例,女13例;年龄47~75(57.41±6.36)岁;C组(n=30)男15例,女15例;年龄48~75(58.16±5.97)岁。将一般资料中的基础信息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录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得出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穿刺方法

    在实施穿刺前,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既往临床资料及其目前身体条件全面评估其动静脉内瘘状况,由操作技能熟练、穿刺经验丰富、病患反映良好的护理人员负责穿刺。护理人员均需接受专业培训,以提高护理穿刺技术水平与监督管理能力,确保能够做好穿刺前的健康宣教、透析中的监督管理、治疗后的锻炼指导等多项工作,实现增加患者内瘘使用时间,提高以此穿刺成功率的目标。在患者透析治疗中,轮流更换穿刺部位,例如呈绳梯式确定3~ 5个等距离排列穿刺点,每个穿刺点间1~2cm,以利患者血管的有效恢复。

1.2.2血管保护法

A组:透析结束后用纱球按压针眼,确认无出血后松开。以穿刺针眼为圆心,沿血管走向涂抹喜疗妥药膏,并用保鲜膜覆盖,随后使用热水袋进行热敷,时间在30min左右。揭开保鲜膜,涂抹揉搓,并注意避免低血压、受凉等刺激因素。B组透析结束后单纯使用热水袋热敷。C组透析结束后单纯使用喜疗妥药膏涂抹。

1.3观察指标

(1)穿刺成功率。(2)疼痛程度。采用VAS评估,分值高低与疼痛程度成正比。(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血管狭窄、瘢痕形成、内瘘堵塞、血栓形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x2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

A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1。

表1三组穿刺成功率对比[n(%)]

组别

n

穿刺例次

穿刺成功

穿刺失败

例次

例次

A组

30

4954

4943

99.78

11

0.22

B组

30

4938

4900

99.23

38

0.77

C组

30

4961

4919

99.15

42

8.47

2.2 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血管狭窄

瘢痕形成

内瘘堵塞

血栓形成

发生率

A组

30

0

1

0

0

1(3.33)

B组

30

3

2

2

1

8(26.67)

C组

30

2

1

1

2

6(20.00)

2.3 比较三组疼痛程度

A组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2。

表3 三组疼痛程度对比(

组别

n

VAS评分

A组

30

6.46±2.71

B组

30

7.54±2.76

C组

30

8.13±2.32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急剧下降,通常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才能保证体内微环境的平衡,进而有效控制病情,延长生存周期。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透析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其功能的完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疗效,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穿刺失败、反复穿刺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内瘘闭塞、狭窄,既不利于内瘘的长时间使用,还会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保护,而这就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

[3]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效果优于B组和C组,分析其中原因与密闭湿热敷能发挥以下作用有关:(1)提高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以利渗出液的充分吸收;(2)软化皮下组织,以利痉挛的解除;(3)提高疼痛阈值,以利疼痛不适感的缓解。(4)加速新陈代谢、化学反应及局部血液循环,以利炎症反应及疼痛不适感的缓解。尤其是应用具有抗炎、消肿、止痛的喜疗妥进行涂抹后,还能加强上述作用,利于瘢痕与结缔组织的软化[4]

综上所述,密闭式药物湿热敷对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明显强于单纯热敷和单纯药物涂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姜红芳,许秀君,贾艳清,等. 医联体模式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延续护理实践与效果观察[J]. 浙江医学,2021,43(15):1690-1693.

[2] 余苑辉,陈翠清,高耀森,等. 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预后[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39(4):739-741.

[3] 罗慧嫦,刘清彪,肖庆璇. 综合护理模式对提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溶栓治疗患者满意率的观察[J]. 医药前沿,2022,10(31):180-181.

[4] 王秋静. 对比分析不同动静脉内瘘拔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2,4(5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