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针对2020年老年病房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将其渗透到2021年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两年的护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探讨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不论是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来看,还是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情况来看,引入风险管理后的老年病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结论:在开展老年病房护理工作时,引入风险管理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强化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对促进老年病房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风险管理 老年病房护理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应用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择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西药房收录的88例使用高警示药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模式管理(对照组)和安全管理模式管理(研究组),分析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药品安全管理后,观察组使用错误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从对安全管理服务满意度方面来看,研究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安全管理在西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药品管理 高警示药品 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情况与用药安全性。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对照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间段作为观察组,在分析对照组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并落实,两组管理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摆放不合理、不合理用药、认识不足发生次数都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摆放不合理、认识不足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可保证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高危药品 管理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择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126例为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析组63例,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组63例,行常规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高密度脂蛋白(LDL-C)指标均低于比较组数据,P<0.05有意义;且分析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数据均低高于比较组,P<0.05,存在临床比较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之后,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炎性因子,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高脂血症 炎性因子 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方法:治疗方式为中药治疗;收治时间在2021.1-2021.12;研究患者例数为64例,所有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其产生原因。结果:对患者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64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是由于中药不符合中医辨证导致的,其他原因还包括药物炮制不当、联合不当、使用功能剂量不当等。不符合中医辨证原因所占比例较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结论:中药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用药过程中应注重其用药规范,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干预,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应对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并施行。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院98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8.16%)低于对照组(32.65%),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安全隐患 风险管理措施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护理中的实践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老年精神病患者17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化护理)和实验组(联合安全管理护理)两组。对比差异性护理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实验组综合依从83例(97.65%),对照组综合依从74例(87.06%),(p<0.05)。对比不安全行为发生:实验组不安全行为发生2例(2.35%),对照组不安全行为发生9例(10.59%),(p<0.05)。结论:安全管理护理措施提升了老年精神病护理的效果,患者依从率高,不安全行为发生率低,建议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精神病护理 实践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情况与用药安全性。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对照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间段作为观察组,在分析对照组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并落实,两组管理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摆放不合理、不合理用药、认识不足发生次数都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摆放不合理、认识不足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可保证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高危药品 管理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我国医疗体系随着时代的步伐更新越来越快,这几年来我国医疗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电子病历对医疗控制和安全管理就有着相应的更高的要求。电子病历是现在临床医学发展的最广泛的集体化平台,电子病历有完整的有效数据,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临床信息,是我国医疗体系的一次升级,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在这次的探讨中,将电子病历作为探讨对象,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出安全有效的管理策略。

  • 标签: 电子病历 医疗质量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并观察该种管理效果。方法:设置2021年4月--2022年3月为观察时间段,采用数字表法将82例老年患者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普通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优化组采用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普通组和优化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中,普通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例)78.04%、4(例)9.75%,优化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例)97.56%、1(例)2.43%,(x2=9.354,p=0.01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老年患者 风险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2例患者均为急诊科救治的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分组采用平行信封抽签展开,分别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实验组,n=56)及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n=56)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预警时间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均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缩减急救时间,在有效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海恩法则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名,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采用海恩法则引导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但两组并无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海恩法则实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海恩法则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管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2例患者均为急诊科救治的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分组采用平行信封抽签展开,分别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实验组,n=56)及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n=56)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预警时间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均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缩减急救时间,在有效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由于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的最重要内容,严格的护理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护理的质量,更直接地关系到医院护理的质量,从而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安全。由于资源和治疗方面的限制,乡镇保健中心的高技能医务人员大幅减少,从而使乡镇保健中心的护士的专业素质普遍低于大型综合医院。因此,只有不断采取进一步措施,才能保证和提高社区基本保健中心的保健质量。加强保健安全管理是保健质量保证的最重要方面,因为护士是整个医疗过程中与病人接触最多的群体,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行使一定的检查和安全控制职能。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乡镇卫生室 护理质量 提升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6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的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观察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中抽选68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分析常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整体情况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急诊科 分诊 安全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中抽选68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分析常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整体情况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急诊科 分诊 安全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医院于2020年1月在中医内科实施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设为实施前,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可有效地规范中药用药剂量,把控中药材的品质,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明显提高,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进而减少了医患纠纷。

  • 标签: 安全用药管理理念 中医内科 疾病治疗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过程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价值。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对象是于我院血液透析室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8月,实验完成时间为2021年6月,根据奇偶数法将患者完成参照组与观察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涵盖患者数量为45例。参照组患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比对两小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