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乙肝病毒血清的检验效果。方法:以100例乙肝患者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验,给予实验组(5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阳性率为62.0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定性、定量检测率分别为60.00%、52.00%、24.00%、42.00%和60.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对于乙肝病毒血清的检验效果更加显著,更加有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本院纳入的97例心肌桥-壁冠脉患者,均实行螺旋CTA并与CAG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相比于CAG,CTA评估的浅在型和深在型MB-MCA患者MB长度均相对较高;97例患者中,冠脉MB-MCA检出105段,相比于CAG,CTA在诊断MB-MCA类型中CAG诊断结果存在一致性(P

  • 标签: CTA 心肌桥-壁冠脉 血管形态学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3月-2022年2月开展研究,将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血常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病患,所有病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6ml,并分装在A、B两个试管中,A试管(A组)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B试管(B组)进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然后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阳性检出率B组更高,对比A组有统计意义(P〈0.05)。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粒细胞、单核细胞阳性检出率B组略高,但对比A组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度的数据参考,具备一定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传统的手术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外科医师学习切开、止血、缝合、打结等最基础的操作时,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将短视频充分应用于手术教学,建立基于新技术及新器械的短视频教学数据库,形成一套完整的手术短视频教学体系,并且随着新技术与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而增添数据库内容。

  • 标签: 手术学教学 短视频教学数据库 创新性思维
  • 简介:【摘要】 目的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我院收集的血常规检验阳性样本120份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份。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比较检验效果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可以提高血常规检验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筛查应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92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比较TCT检查、HPV基因分型检测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TCT结果阳性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感染率升高(P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冠疫情防控下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儿科疾病谱调查、流行病特征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初至2020年1月底期间于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6586例患儿为疫情防控前组,2020年2月初至2022年1月底期间于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2293例患儿为疫情防控后组。统计两组患儿男女比例、年龄分布以及疾病构成比例。结果:疫情防控之前,男女比例为1.10:1,疫情防控之后,患儿总数量明显下降,男女比例为1.05:1;在疫情防控前后患儿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基本没有变化,主要分布在1岁至7岁之间,并且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在疫情防控之后患有意外伤害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患儿占比有所提高。结论:疫情防控期间患儿数量明显下降,但是患儿男女比例以及年龄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别,同时意外伤害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占比有所提高,临床应给予重视,及时调整医疗资源,保障患儿的健康。

  • 标签: 新冠疫情 疾病谱 儿科 流行病学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SDPL1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预测SPDL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PIA2.0、HPA、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PDL1表达对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GeneMANIA数据库探讨SPDL1在HCC发生中的可能机制。结果:SDPL1 mRNA在H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53突变型HCC中SPDL1mRNA表达在较未突变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SPDL1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PPI分析显示NEK9、KNTC1、ZW10、UBXN1、YLPM1等蛋白与SPDL1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KIF18A、LMNB1、BUB1B、TTK和SGOL2等蛋白在HCC中与SPDL1共表达,这些蛋白能够促进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定位、DNA复制、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重组等,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结论:在HCC中,高表达的SPDL1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的染色体不稳定,促进HCC的发生及发展,并成为判断HCC患者预后新的生物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50例血常规检验人员作为案例,将所有血常规检验人员通过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血常规检验人员仅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而观察组血常规检验人员则是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的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通过特定方法进行检验,并根据疗效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血常规检验人员在采用单一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后报警为25份,而观察组人员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的方式检验后血常规报警为39份。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检验的准确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快速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收集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进行快速血清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快速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检出率越低,差异较小,(P>0.05);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于病程<7天的检出率高于快速血清检验,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快速血清检验对于病程时间≥7天的检出率高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快速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在临床中需要根据患儿年龄、病程选择最合适的检验方式,提高检出率。

  • 标签: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 检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丁苯酞注射液应用于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丁苯酞药理作用及其对 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 2019年 7月 ~2020年 6月 1年时间段内收治的 9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数据分析,按照随机数字原则进行平均分组,两组各 46例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脑血栓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脂、抗血小板、防感染等治疗,观察组 对症常规治疗 联合丁苯酞注射液 进行 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数据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血液流变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 的改善幅度明显更大; NIHSS评分明显更低; 各项 血液流变改善情况均明显更佳 ( P< 0.05) 。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 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面部瘫痪、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相关症状,改善血液流变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注射液 脑血栓 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乳腺钼靶对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5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我院2020.01-2021.03接诊肠热症患者取样76例,抽签分组,分别行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n=39,研究组)和常规检验(n=37,对照组),比较阳性检出率 。结果:研究组94.87%(37/39)阳性检出率,比对照组78.38%(29/37)低,P<0.05。结论: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可有效降低误诊、漏诊几率,检验准确性优于常规检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价值分析 血清学检验 沙门菌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进行检验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将两组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阳性检出率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阳性检出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结果:在检测结果方面,观察组检测正常为72.50%,对照组检测正常为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患者的检验工作中,对患者的血液指标检测准确度较高,同时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帮助医生实现疾病的准确判断,值得参考。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在采取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诊断时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诊断,参照组采取高倍显微镜观察,对比数据差异。结果 观察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确诊率为96.67%,参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病理组织形态学 免疫组化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HPV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000例农村育龄妇女,比较Pap、HPV检测、TCT检查宫颈病变阳性结果的检出情况。结果 HPV+TCT检查的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 HPV联合TCT检查可提高宫颈癌阳性结果检出率,与单项宫颈癌筛查相比,联合检查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刮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