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出发,探索少年儿童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训练规律,寻找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目的是使教练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少年儿童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及竞赛水平。

  • 标签: 少年儿童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运动训练
  • 简介:本文利用B超显象技术,测定速滑运动员不同负荷下的肝脏最大前后径、左叶长、右叶长、左叶厚、右叶厚5项形态指标,探讨运动员在运动中肝脏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

  • 标签: 速滑运动员 肝脏 B超显象
  • 简介:目的:旨在探索有氧运动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3名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n=23)和对照组(n=20).运动组进行为期16周的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分别于实验前后测定各组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安静心率、诊室血压(OBP)、24h动态血压(ABP)、动脉顺应性(C1和C2),利用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最大吸氧量(V02max)并描记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曲线、主观疲劳感觉(RPE)曲线和血压曲线.结果:两组受试者基线变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实验后,运动组体重、BMI、体脂百分比、安静心率均显著性下降;各类血压指标中,24hABP均值中收缩压(SBP)下降了5mmHg(P<0.01)、舒张压(DBP)下降了3mmHg(P<0.01)、日间SBP下降了6mmHg(P<0.01)、日间DBP下降了4mmHg(P<0.01),而夜间ABP及OBP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动脉顺应性(C1和C2)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V02max显著性升高(P<0.01);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中心率曲线、RPE曲线以及血压曲线均发生右移.而对照组各指标在实验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16周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并提高其运动能力.

  • 标签: 有氧运动 难治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运动能力 动脉顺应性
  • 简介:高校田径运动会有自己的特点,参赛的大学生一般在运动技术上存在缺点和错误,缺乏参加比赛的经验,对防伤的意义认识不足,从而容易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生运动损伤。赛前体检、比赛场地的检查和维护、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做好赛前准备活动和设立赛场应急医疗站等可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 标签: 高校田径运动会 运动损伤 损伤预防 体检 器材维护 准备活动
  • 简介:通过对北京优秀运动队7个项目84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对部分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发现专业运动运动损伤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关。集体项目运动员的慢性(陈旧性)损伤比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比例高。损伤产生的原因以身体疲劳为第一位,个人项目以运动技术不规范为主,集体项目则以准备活动不足和技术动作不规范为主。同时还发现,运动损伤会对运动员产生心理影响,怕运动成绩下降,怕教练员和队友的埋怨,怕亲人担心,不敢做高难度动作,厌烦训练。建议,重视高水平运动运动损伤的预防。新的技术动作应放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进行,训练课的后半部分应减小运动负荷,可进行耐力性训练。个人项目应注意专项技术训练,加强技术巩固,及时尽早建立动力定型。集体项目还应注意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当运动员出现运动性损伤时,应积极治疗,轻伤做到边练边治,练治结合,中等损伤以治为主,达到痊愈后再训练。同时注意运动员心理干预,减小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在治疗伤病期间可采用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巩固运动技术,尽早恢复训练。

  • 标签: 优秀运动员 伤病原因 心理影响 个人项目 集体项目
  • 简介:以参加全国冠军赛的140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运动损伤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运动员中中度损伤为28.6%,重度损伤为16.4%;中度和重度运动损伤的发生比率男子高于女:由于该项目技术特点和运动员下肢力量较弱,损伤部位主要为膝、足踝、腰;主要原因依次为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及医务监督人员充分注意。

  • 标签: 跆拳道 运动损伤 状况 比率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对比分析法,对两组(14名)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各关节工作性质及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时间、速度、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跳远起跳阶段髋关节工作为先等长收缩再离心收缩,不是缓冲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不同水平运动员膝、踝关节缓冲、蹬伸工作能力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对提高重心垂直速度的贡献不显著;运动员水平越高蹬伸时间指数、水平速度转变率越高,重心轨迹曲线越平滑。

  • 标签: 跳远 起跳腿 工作性质 重心运动 重心提升角
  • 简介:2006年2月9日,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组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苏州市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宣布由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和江苏省省长梁保华担任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胡家燕,江苏省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江苏省副省长何权。苏州市市长阎立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的筹备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体育大会 组委会 第三届 国家体育总局 工作会议 党组副书记
  • 简介:什么样的跑步机才是让你一见钟情的跑步机?外观气派?曲线优美?智能化操作?人机合一的应用感受?当新一代智能跑步机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是不是想体验奔跑?迈宝赫董事长赵世龙介绍说,今年迈宝赫主推智能跑步机。除了在外观设计上匠心独运外,其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预设运动程序并自动留存使用酱健身记录,让跑步机与手机无缝对接,还能实现无极变速控制、一键起停坡度控制。这款智能跑步机还具有“自我维护能力”,

  • 标签: 智能化控制系统 跑步机 健身 外观设计 一见钟情 维护能力
  • 简介:目的:对比8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儿童哮喘临床症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1名哮喘患儿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HIE)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E)组和安静对照(RC)组,HIE组和MCE组分别进行8周HIE或MCE,RC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试验前后,测定患儿生活质量(QOL)、肺功能、功能性运动能力,以及有氧、无氧运动能力。通过哮喘日志记录日间和夜间症状、应急用药、运动情况和运动时的不良反应。结果:(1)MCE运动时间和能量消耗分别是HIE的6.7倍和3.1倍,HIE组和MCE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和3.8%;(2)试验后,HIE组和MCE组哮喘症状评分和应急用药评分均低于RC组(P〈0.05),无症状天数高于RC组(P〈0.05);(3)试验后,HIE组QOL问卷中各分项得分及总得分,O2max,MAP,PP,MP和6MWT后的步行距离增加(P〈0.05),6MWT后HR,SBP,DBP和RPE降低(P〈0.05),肺功能参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MCE组除无氧运动能力外,其他指标的变化与HIE组基本一致,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具有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相同的哮喘患儿临床症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由于HIE较MCE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刺激性,并可提高无氧运动能力,因此可作为哮喘患儿运动康复处方的有益补充。

  • 标签: 哮喘 运动 生活质量 运动能力 功能性运动能力 肺功能
  • 简介:选取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把倒二步着地至起跳作为研究范围,以三维录像解析和数理统计为主要研究方法,论证了影响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诸因素及其运动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 标签: 女子跳远 助跑 起跳 摆动腿 衔接技术
  • 简介:膝关节运动损伤是高山滑雪运动员最常见的伤病,在高山滑雪运动项目中,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膝关节损伤后,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缩短运动寿命,甚至危害身体及健康。调查发现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最常见的膝关节伤病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滑囊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和髌骨劳损等,提出对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膝关节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及运动损伤后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为今后的高山滑雪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治疗途径。

  • 标签: 高山滑雪 运动员 运动损伤 康复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分析法,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运动员不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在台阶指数、反应时、4×10米往返跑、软踏闭眼单足站立四项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性。与传统抗阻力量训练方法比较,核心稳定性训练不但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而且能有效发挥运动员灵敏、协调和平衡等身体能力。

  • 标签: 核心稳定性训练 传统抗阻训练 高校 女篮运动员 运动能力
  • 简介: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步长与步频何者更重要却又是一个百年的辩题。长期以来,广大学者围绕着步长、步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激列的辩论,至今仍无取得令人完全信服的研究结果。由于,不同的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指标、研究方法各异,因而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 标签: 运动成绩 男子短跑运动员 步长 步频 相关分析 研究者
  • 简介:目的旨在通过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中血液指标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求IHT的有关机制,为游泳运动项目建立相应的IHT模型,使IHT成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有效辅助训练方法,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发挥作用。方法以陕西省游泳队男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为期3W氧浓度逐周递减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测试血液学指标、血乳酸、力竭时间、心率。结果(1)RBC、HB、HCT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但有个体差异;WBC、Lymph%均在正常生理含量;(2)在逐级递增负荷中,间歇性低氧训练后运动员力竭时间延长,由1606.57s提高至1689s,力竭负荷由低氧训练前267.7w提高到281.5w;(3)乳酸阈功率在七位受试者中有一人下降,两人不变,四人提高,总体平均值提高12.25%。结论(1)血液指标检查结果IHT前后均在正常生理含量,说明IHT对于游泳运动员机能影响机制有别于高原训练;(2)经过IHT后,运动时间延长,表明IHT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力素质;(3)IHT后安静心率比训练前降低,且同级负荷时训练后心率始终低于训练前,表明心脏的输出功率增大;(4)乳酸阈强度提高充分显示IHT使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增强。

  • 标签: 间歇性低氧训练 游泳 运动能力
  • 简介:通过对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前、后程的跨栏步的三个技术时相进行运动学技术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造成男子110m栏运动员后程跨栏步减速主要是由后程起跨攻栏太近,重心水平速度损失明显,起跨攻栏支撑时间和下栏着地支撑时间太长,起跨腿在栏上时下压不积极等技术因素引起的。

  • 标签: 跨栏步 后程减速 运动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