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孕妇中医体质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GDM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7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孕妇分为GDM组和对照组。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年龄、妊娠次数、饮食习惯等)和中医体质类型(基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设计)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与GDM发病相关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GDM组年龄为(30.05±3.75)岁,孕中期体质量指数为(24.65±3.60)kg/m2,饮食偏嗜甜食率为25.40%(16/63)、糖尿病家族史率为36.51%(23/63)、GDM史率为4.76%(3/63),对照组分别为(28.40±4.10)岁、(23.45±3.40)kg/m2、6.76%(14/207)、13.53%(28/207)、0.97%(2/2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1、2.419,χ2=23.936、16.650、6.441,均P<0.05)。两组孕前中医体质类型均以平和质为主,但GDM组平和质率为41.27%(26/63),低于对照组的69.57%(144/207),阴虚质率为12.70%(8/63)、痰湿质率为23.81%(15/6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5%(9/207)、5.31%(11/2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3、5.709、18.98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饮食偏嗜甜食、痰湿体质是引发GDM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大龄、有糖尿病家族史、饮食偏嗜甜食、、痰湿体质是引发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中医体质方面来看痰湿质是GDM易感偏颇体质,阴虚质是GDM潜在的易感体质类型,平和质或可预防GDM发病。

  • 标签: “治未病” 孕妇中医体质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患者多由久病迁延或反复失治,使PA出现耐药,继而长期内伏于里,后每遇受凉、劳累、饮食不节而再次发作,与伏邪致病相似,且毒性较强、进展较速、治疗较为复杂。临证可将伏邪理论和卫气营血辨证2种理论运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疗效。耐药PA感染首犯卫分,以银翘散顺表解之;至气营两分,巧用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清营汤及桔梗汤化裁解之;后期可用清燥救肺汤合四君子救阴扶正,但本病向愈之根本在于阴津,故治疗全程需谨记养阴生津。

  • 标签: 伏邪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 支气管扩张症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灵活性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灵活性、创伤后成长、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创伤后成长总评分、面对评分及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灵活性总评分、回避评分、屈服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灵活性,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使患者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应激系统理论 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心理灵活性 创伤后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脏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对常规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心肌做功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水平分别为(0.38±0.09)及(48.27±5.09)mm,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LVEF水平为(46.35±4.35)%,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64.46±4.35)分及(93.56±3.26)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心脏术后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同时对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心脏康复护理 心脏术后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激越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例,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9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前后两组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激越行为、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CMAI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SSPI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激越行为,提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基于时机理论 家庭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 激越行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CHF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TTM的护理模式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时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用药相关信念问卷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结果两组在干预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用药相关信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用药相关信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在干预前MLHFQ问卷各维度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MLHFQ问卷各维度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TTM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升CHF患者的用药信念,提高用药依从性,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改善。

  • 标签: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 用药依从性 用药信念 生活质量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PMT)的护理干预对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轻中度OSAS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PMT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自我管理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得分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轻中度OSAS患者采取基于PMT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微觉醒指数等睡眠质量,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及预后。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轻中度OSAS 自我管理水平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机理论下家庭护理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IABP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应用时机理论对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用药、定期门诊复查、情绪控制、戒烟戒酒及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左心室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6米步行距离(6MW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运用时机理论对IABP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家庭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时机理论 家庭护理 IABP 终末期心力衰竭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对其身心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情况,其中,负性情绪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肢体康复情况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MBI)评估,生活质量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与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的SDS、SAS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的FMA、MBI评分均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DL、LSI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的ADL、LSIA评分均明显提高,两组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的ADL总分及躯体生活自理维度评分、LSI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后遗症 自我调节理论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胃十针”对脾胃湿热型失眠症患者睡眠感知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1年3月石家庄市中医院30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0例。胃十针组给予“胃十针”针刺治疗,安定组口服地西泮片,联合组给予“胃十针”针刺+口服地西泮片。3组均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程度;采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评测患者的平均睡眠潜伏期(mean sleep latency,MSL),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的睡眠效率(SE)、总睡眠时间(TST)、觉醒次数(NWAK)、睡眠潜伏期(SOL)、快速眼动期(REM),计算N1/N2/N3期占TST的百分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0%(94/100)、安定组为77.0%(77/100)、胃十针组为85.0%(85/1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P<0.01)。联合组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安定组与胃十针组(F值分别为5.70、3.65、5.23、6.37、3.66、6.19、7.54、6.40,P值均<0.01);SCL-90评分及MSL值均低于安定组与胃十针组(F值分别为8.97、7.53,P值均<0.01)。联合组治疗后NWAK[(1.36±0.87)次比(2.69±1.15)次、(2.11±1.05)次,F=5.88]、SOL[(13.62±5.85)min比(25.06±9.42)min、(19.78±7.63)min,F=6.49]、N1/TST[(5.69±1.09)%比(12.65±2.58)%、(8.49±2.45)%,F=5.13]、N2/TST[(51.07±2.06)%比(58.36±2.18)%、(55.61±2.04)%,F=9.86]值均低于安定组与胃十针组(P<0.01),SE[(90.33±2.89)%比(85.39±2.75)%、(87.53±2.69)%,F=8.36]、TST[(449.32±23.65)min比(421.66±25.33)min、(431.26±25.98)min,F=8.26]、REM/TST[(23.87±4.52)%比(14.52±3.87)%、(18.36±3.25)%,F=5.34]、N3/TST[(18.69±2.02)%比(10.31±1.64)%、(14.89±1.74)%,F=7.69]值均高于安定组与胃十针组(P<0.01)。结论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胃十针具有清利中焦湿热、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之效,与地西泮片联用可改善脾胃湿热型失眠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

  • 标签: 失眠症 胃不和则卧不安 胃十针 睡眠感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消化内科新入职护理人员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消化内科新入职的护士27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消化内科新入职的护士24人作为研究组,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合PBL教学。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成绩和对培训方法的评分比较教学效果。运用SPSS 19.0进行t检验。结果研究组新入职护士理论考核成绩[(95.08±5.61)vs.(91.63±5.27)]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94.30±7.22)vs.(87.13±6.8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新入职护士认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合PBL教学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工作自信和培训满意度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合PBL教学有利于消化内科新入职护士培养自主建构知识理论框架体系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为新入职护士的培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消化内科 护理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上线下互动教学联合三维质量理论互评在全科医师规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规培的24名全科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另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规培的22名住院医师为观察组,采取线上线下互动教学联合三维质量理论互评教学。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临床能力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规培前两组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病例分析考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规培后两组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病例分析考核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规培前两组临床操作技能评估表(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规培后两组DOP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两组住院医师规培后互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线上线下互动教学联合三维质量理论互评有助于提高规培医师理论、技能实践、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和临床能力,且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 三维质量理论 全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自我表露指导的团体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心理负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162例,采用号码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赋权理论的团体自我表露指导自我表露理论指导的团体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脑卒中病人照顾者心理负担、生存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照顾者4 w与8 w后的心理负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情绪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实施基于赋权理论的团体自我表露指导自我表露理论指导的团体护理后,可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与痛苦、困惑等负性情绪,在精力旺盛、处于快乐的正性情绪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赋权理论 团体自我表露 团体护理 脑卒中 患者照顾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多学科干预模式对提高脑瘫患儿照顾者参与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至11月沈阳市某三级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瘫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组成的家庭单位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医护人员单向输入知识为主的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以知信行理论为导向进行多学科协作式健康教育和专科指导。在干预前和干预12 w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患儿照顾者参与式康复训练知信行(KAP)水平问卷对两组患儿照顾者的知识、技能、信念及行为水平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照顾者的知识、技能、信念和行为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多学科干预模式,能够提高脑瘫患儿照顾者的相关知识、康复技能及参与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 标签: 知信行理论 脑性瘫痪 照顾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多学科协作(MDT)护理干预对肝硬化疾病不确定感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护理方式不同,行常规护理方式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基于TTM的MDT护理干预的43例患者为研究组;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情况,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CSES)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评分(IUS)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程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MUIS总评分(60.24±5.43)分、IUS评分(31.26±8.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9.30±6.68、36.62±7.88)分,研究组GSES评分(31.24±3.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8.54±2.79)分,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TTM的MDT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疾病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疾病不确定感、提升自我效能水平、降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程度,帮助患者树立、增强康复信心,促其早日好转出院。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多学科协作 肝硬化 疾病不确定感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联合"5A"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eplau人际关系理论联合"5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通过沟通交流、问卷调查、随访等方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尊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抑郁和焦虑状态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尊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术后发症、抑郁和焦虑状态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Peplau人际关系理论联合"5A"护理模式,促进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 标签: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 "5A"护理模式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指导性护理下行Orem自我护理理论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期间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指导性护理下给予Orem自我护理理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GSES)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后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和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GSES评分、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和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指导性护理下行Orem自我护理理论的护理模式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GSES评分,有利于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达到提升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的目的,对增强患者预后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直肠癌 指导性护理 Orem自我护理理论 自我效能 肠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肺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排痰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并治疗的116例肺癌手术患者,依据围术期护理方法不同分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Orem自理理论。观察比较两组的首次排痰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差异,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相关自我护理能力指标:自我感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差异及变化情况,两组的护理满意比率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首次排痰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相关自我护理能力指标:自我感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量化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均<0.05)。研究组护理满意比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给予肺癌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Orem自理理论,可显著缩短患者的首次排痰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比率。

  • 标签: 肺癌 围术期 排痰 下床活动时间 Orem自理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故事理论框架下的预警护理对泌尿外科手术患儿并发症及家属照顾感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儿10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故事理论框架下的预警护理,连续干预1个月。统计两组并发症、排尿功能、干预前后家属照顾感受(PAC)、应对方式(MCMQ)、遵医行为、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排尿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家属生活展望、自我肯定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总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故事理论框架下的预警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患儿,可减少并发症,恢复排尿功能,促进患儿保持良好遵医行为,改善家属照顾感受,以积极方式应对,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故事理论框架 预警护理 泌尿外科 并发症 家属照顾感受 应对方式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习金字塔理论下逆向多维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痛苦、健康素养、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驻马店市中医院内科高血压患者1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分别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学习金字塔理论下逆向多维法健康教育,连续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痛苦(DMSM)、健康素养、自护能力(ESCA)、健康生活方式(HPLP-Ⅱ)、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控制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痛苦温度计(DT)、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信息获取能力、经济支持意愿、改善健康意愿、交流互动能力等健康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HPLP-Ⅱ评分等级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DBP、SB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学习金字塔理论下逆向多维法健康教育是一项新型健康宣教模式,在培养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增强自护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同时能协助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控制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 标签: 金字塔理论 健康教育 高血压 健康素养 心理负担 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