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编制“小学1~4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测验”,该测验有文字、数字、图形三种测试材料,包括比较分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认知、类比推理、抽象概括6个分测验。793名1~4年级小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测验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信度和效度较高。

  • 标签: 小学生 思维能力 测验编制
  • 简介:警察职业性质和职业特点决定警察应该具备较高心理素质,而警察心理素质提高,必须要求警察院校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手段化引导和培养。特别是运用心理技术手段与招生选拔和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本文试图对合格警察必备心理素质品质、警察院校提高学员心理素质主要性,及其方法途径进行探讨。

  • 标签: 心理素质水平 警察院校 心理训练 学员 人民警察 心理咨询
  • 简介:为考察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中介作用及此作用在不同性别群体中差异性,对北京市四所初中697名初一到初三学生进行了班级地图量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测查。结果表明:(1)总体班级环境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女生在学业自我决定上具有小效应量显著优势,男生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女生,核心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和班级行为自控可以显著预测学业压力,两者共同解释学业压力12%变异;(3)男生和女生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4)女生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中介作用显著高于男生群体,说明性别对此中介效应存在调节作用。最后对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中介机制及其对女生群体重要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初中生 班级环境 核心自我评价 学业压力 性别
  • 简介:引言在现代心理学界中,由于长期以来受"非道德化"思潮影响,与道德心理学相关诸种研究成果一直被担心与种种"洗脑"行为相关联而不很受重视。这种情况在近60年中随着科尔伯格与吉利根(KohlbergGilligan)道德水平理论(及其与之相关其他进展)~(1)等具有开拓性研究成果普及和推广已经出现很明显改善。

  • 标签: Kohlberg-Gilligan 吉利根 南传上座部 科尔伯格 道德水平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儒家伦理之精神性内涵及其当代心理健康价值。儒家伦理思想从先秦百家之一种学说发展为汇通儒道佛理学,经过历史磨砺与选择,最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代表性名片,成为洗印中国人心理统一底片,这种无与伦比影响力足以与任何宗教比肩。如果以"永恒信念、情感联通、自我超越"作为所有宗教精神性公约数的话,那么儒家"天理伦理、民胞物与、圣人之道"等价值观以非宗教形式完全起到了宗教精神性功用,还避免了宗教带来种种弊端。同时,儒家伦理精神性功用对于中国人身心健康亦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对于因为封建专制制度带给儒家文化负面作用我们也不必讳言。

  • 标签: 儒家伦理 伦理精神性 心理健康
  • 简介: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人格研究取向是更多关注人格中积极力量和正向特质,即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被称为积极心理健康,它不仅意味着消除或摆脱了各种心理问题,同时还意味着正向力量或积极品质产生与增加。很多研究已表明积极良好的人格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影响,那么这种作用具体如何发生,影响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将是本文探讨重点。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采用年龄认同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4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老年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数比例为55.7%,平均年轻4.07年。实际年龄和自评健康对老年人年龄认同有显著影响。(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等变量后,年龄认同仍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表现在对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综上,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存在年轻化偏向。而且这种年轻化偏向程度越强.老年人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少,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这意味着可以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促使老年人保持年轻化年龄认同.这可能将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老年人 年龄认同 心理健康
  • 简介:证言心理学研究由来已久,然而对心理健康因素对证言准确性研究很少涉及。本研究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证言心理学研究深入和发展。

  • 标签: 心理学研究 健康因素 证言 口供
  • 简介:青少年心理问题、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与他们社会支持有关。社会支持系统中,教师肯定、支持、师生关系最令青少年不满;青少年主观体验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方面存在问题较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建立、完善并引导青少年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 标签: 青少年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违法犯罪
  • 简介:该文就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特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以及通过归因干预改善和提高个体与群体健康水平研究进行了简要叙述,并对已有研究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作者认为,归因干预可能是改善和提高个体与群体健康水平一条重要途径: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揭示个体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生活事件在特定归因和维度归因上对心理健康影响特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并就归因干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归因方式 心理健康 归因干预
  • 简介: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获得了27项研究和42个独立效应量,共包含25911名被试。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元分析发现,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正性指标有显著正相关(r=0.47),与心理健康负性指标有显著负相关(r=–0.38)。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群体类型和消极结果类型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减少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心理弹性 心理健康 元分析
  • 简介:目的:对膜拜成员进行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心身健康关系研究,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评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63名膜拜成员和69名正常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膜拜成员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以及健康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②相关分析显示膜拜成员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健康水平有显著正或负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膜拜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主要因素是自我和谐项目中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以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④自我和谐及人际信任均对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膜拜成员低自我和谐和低人际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健康水平

  • 标签: 膜拜成员 自我和谐人际信任健康水平
  • 简介:本文以实际观察与体验出发,综合已有研究成功,具体讨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大学新生主要面临适应、人际关系、学习与自我意识心理问题,并对团体辅导在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运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对高校政工干部与辅导员开展新生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团体辅导 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采用Simon效应研究范式.以阿拉伯数字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分别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数字空间位置、颜色和大小.系统考察Simon效应、空间一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加工特点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发现:(1)三个实验中,不管采用何种判断标准.被试总是对左侧数字按左键反应更快,对右侧数字按右键反应更快。数字加工中出现Simon效应:而对不同大小数字按左键和按右键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数字加工中均未出现SNARC效应。(2)Simon效应和SNARC效应不同质,两者加工机制也互不相同,而且Simon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3)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相比,Simon效应相对更稳固,SNARC效应则相对更灵活,易受知觉信息变化影响。

  • 标签: SIMON效应 SNARC效应 空间表征 抑制.
  • 简介:以往研究发现中西方文化混搭会出现文化排斥效应,而在时间维度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混搭,避免了文化侵略效应干扰,是否会出现同样效应?通过设置老字号现代化两种实验情境,本研究发现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混搭时,人们会扩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感知差异,并产生排斥效应,表现为降低对老字号评价。但这种排斥效应存在一个调节变量——文化相容性。当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文化元素所反映价值观不冲突时,即文化相容时,排斥效应会消失。研究结果对文化混搭理论、品牌延伸理论有一定贡献,亦为老字号现代化、年轻化提供路径,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 标签: 文化排斥效应 老字号 文化混搭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 简介: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方法,研究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责任归因结构及其应对策略。对416名被试研究结果显示:(1)责任归因心理结构是一个“责任推断→责任情感→责任行为”一元结构模式。(2)我国大学生责任推断过程与维纳经典理论基本一致,但在行为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文化差异。(3)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责任推断倾向明显并与情感体验基本保持一致,但与行为应对策略存在一定冲突。(4)大学生在网瘾和作弊责任推断、情感体验以及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责任推断 责任归因 心理结构 网瘾 作弊
  • 简介:采用问卷法以453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孤独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孤独感总分、孤独感和孤独应对策略及气质类型各维度上存在性别、城乡、专业差异;大学生孤独感各维度与其气质类型以及3种类型孤独感应对策略得分间呈不同程度相关;气质类型、孤独应对策略因子对孤独感。以及气质类型、孤独感各因子对孤独应对策略分别构成显著回归效应。

  • 标签: 大学生 孤独感 孤独应对策略 气质类型
  • 简介:一、近现代研究坠入爱河时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坠入爱河会使人一年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处于增高状态。这一类似激素物质会刺激新脑细胞生长,有助于神经系统恢复并增进记忆力。同时,恋爱中“被爱”满足感会使身体和思想处于镇定状态。

  • 标签: 心理健康 神经生长因子 情绪 研究人员 神经系统 近现代
  • 简介:<正>“异性相吸”最初只是物理学中概念,现在已被广泛地引入到社会交往过程中,曾有一位心理学家从实验中得出: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时比仅有男性要文明得多,因为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形象。“异性相吸”能使我们在愉悦情感状态中积极进取,建立超常良好形象。

  • 标签: 社会交往过程 异性交往 情感状态 性理解 美国妇女 心理安慰
  • 简介:从小在一个宁静清新山村长大,故乡山水滋养我纯真向善,坚忍不拔坚强意志,父母崇高秉性培养了我吃苦耐劳、自信自尊品质。12岁独自一人走进繁华喧闹城市,在求学和工作历程中,伴随多少辛酸和汗水,经历多少坎坷和挫折,复杂的人生经历使我有着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强烈责任意识,练就我“从容应对挫折、坦然笑对人生”乐观向上做人理念和人生哲理。我梦想是做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

  • 标签: 人生经历 挫折 从容 坦然 心理咨询师 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