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篮球教学中性别差异对技能习得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性别学生在篮球技能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本研究发现了一些显著的差异。男女学生在技能习得速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生在某些方面表现更优秀,而女生则在其他方面表现更出色。性别差异在个体技能发展和团队合作方面也有所体现。本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别差异的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篮球技能的全面发展。综合而言,本研究对于理解和应对小学篮球教学中的性别差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小学篮球教学 性别差异 技能习得 教学策略 学生表现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病理因素引起的KOA性别差异变化的机制,认为性别对KOA发生发展存在影响,KOA分性别论治可能为精准治疗、提高临床有效率提供新思路。

  • 标签: KOA 性别差异性 机制
  • 简介:摘要: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人物描写是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通过研究当今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难看出,中学生自身的描写能力和初中语文教学里面的教学目标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通常较为笼统,不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内容,但是对于初中语文教材来说,大部分文章之中,作者都可以准确的描写人物的神态还有人物语言等每一个方面。本文基于初中语文教科书人物性别差异分析及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 标签: 初中语文教科书 人物性别差异分析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语言性别差异变成了语言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拟简要概述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历史,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男女语言的两性差异

  • 标签: 社会语言学 语言两性差异 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性别下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对大学生情境选择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问卷对成都某大学学生416人进行测查,根据分数高低筛选出高情绪智力(高EI)42人和低情绪智力(低EI)42人作为试验预选被试。排除放弃试验的被试并兼顾男女,选出参加试验的被试共计40人,其中高EI组20人(男性10人,女性10人),低EI组20人(男性10人,女性10人);利用情境图片选择任务,分别记录被试观看情境图片的眼动数据和再次选择情境图片的反应时;采用R语言Bruce R包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如有交互作用再进行事后简单效应分析。结果(1)在情境图片选择前,女性高EI组观看负性情境图片的眼跳幅度显著大于低EI组[(2.79±1.58)°,(2.46±0.85)°,F(1,36)=7.39,P=0.007];男性高EI组的眼跳幅度小于男性低EI组[(2.00±0.83)°,(2.17±0.85)°,F(1,36)=6.58,P=0.011]。女性高EI组的眼跳速度显著快于低EI组[(98.93±35.60)°/s,(92.81±20.56)°/s,F(1,36)=8.39,P=0.004];男性高EI组的眼跳速度显著慢于低EI组[(79.35±18.55)°/s,(85.11±18.53)°/s,F(1,36)=6.70,P=0.01]。女性高EI组在负性情绪图片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低EI组[(2 654.7±530.85) ms,(2 877.87±205.44) ms,F(1,36)=30.38,P<0.001];男性高EI组则在正情绪图片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低EI组[(2 839.74±405.34) ms,(2 932.83±228.07) ms,F(1,36)=9.46,P=0.002]。女性在负性图片的注视数目显著少于男性[(9.43±2.31)个,(10.24±2.05)个,F(1,36)=21.49,P<0.01]。(2)在选择情境图片时,女性高EI组选择回看正性、中性图片反应时短于低EI组[正性:(726.79±329.12) ms,(924.51±758.34) ms,F(1,36)=9.07,P=0.003;中性:(783.46±543.54)ms,(962.44±463.57)ms,F(1,36)=6.23,P=0.013];男性高EI组选择再次回看的反应时间长于低EI组,但仅在观看中性图片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092.29±905.52) ms,(871.27±461.68) ms,F(1,36)=9.07,P=0.002]。结论不同性别情绪智力对情境选择过程的影响不同。女性大学生情绪智力越高,在情境选择中越能更快处理负性情绪信息,并且加工模式越广越分散;男性大学生情绪智力越高,在情境选择过程中越能更快处理正性情绪信息,且加工模式更集中。

  • 标签: 情绪智力 性别差异 情境选择 眼动追踪技术 大学生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动物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损伤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途径等关键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雌性动物对亚低温、促红细胞生成素、脑源性营养因子和别嘌呤醇等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雄性。临床研究发现男性HIE患儿病情更重、预后更差。基于性别的治疗干预很有可能在围产期脑损伤中提供更好的神经保护。本文总结了目前HIE性别差异性的相关证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缺氧缺血,脑 性别因素 婴儿,新生
  • 简介:语言学能是形成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调查在影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语言学能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受试大学生在语言学能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外语学习水平性别差异并非源于语言学能。

  • 标签: 二语习得 语言学能 性别差异 语言学能测试
  • 简介:摘要:性别差异对于初中生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利用性别差异有效进行英语教学,成为当前教学实施的重要策略。学生在初中阶段思维活跃、喜爱接触新鲜事物,信息化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英语,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投影、声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弥补学生性别差异产生的不同学习效果,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并优化学习效果。本文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性别差异促进初中英语学习做出相关分析,希望可以为各位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信息技术 性别差异 初中英语学习 促进
  • 简介:英语学习者性别差异在3岁之前和青春期开始阶段的体现尤为显著。本文从生理因素主导期和其他因素主导期两个方面提出了平衡性别差异的对策,并认为改革现行教育体制是解决性别差异问题的关键。

  • 标签: 英语学习者 成长阶段 性别差异 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视觉性刺激诱发男女生理、心理和认知性唤起反应的性别差异。方法: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在观看外显性刺激时男女在生理、心理性唤起及大脑神经机制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大脑的认知功能等因素决定着男女性唤起的差异,特别是心理和认知因素对女性性唤起的影响更大。因此,对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应重点放在心理和认知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应用药物。

  • 标签: 视觉性刺激 性唤起 性别差异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步成为中学教师开展教学不可或缺的平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SPSS和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对两所学校百余名教师的网络辅助教学状态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性别差异下中学教师利用网络辅助开展教学的异同及原因。

  • 标签: 中学教师 性别差异 网络辅助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浆药物浓度的性别差异。方法对49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定期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用相同剂量的利培酮(各2mg/d)对男、女两组治疗,2周后检测血药浓度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剂量调整(男3mg女3.5mg),6周后再次对利培酮血药浓度检测,两组的血药浓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相同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两组血药浓度检测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用相同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有性别差异

  • 标签: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血浆药物浓度 性别差异
  • 简介:从内隐和外显两种角度探讨负面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采用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和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两种测量方法,实验共72名被试,每名被试先进行简式内隐联系测验,再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并借鉴不同方法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相关,结果产生实验性分离;(2)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但有趣的是,不同性别被试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分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的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低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而女性的结果刚好相反,其外显负面评价恐惧高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内部存在不同的组合状况。

  • 标签: 负面评价恐惧 性别差异 内隐测量 外显测量 FEAR of
  • 简介:文章根据我国东西部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非农就业资料,分析了非农就业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并对不同地区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虽然男女农村劳动力在教育、培训上有些差距,但这不是造成非农就业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非农就业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婚姻、儿童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由估计系数不同所引起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更大,可解释的部分更小。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性别差异 西部地区 就业 农村地区 原因
  • 简介:儿童阶段是对外部反馈最敏感的阶段。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反馈(积极/消极反馈)和不同性质的强化物(物质/社会性强化)对儿童学习效果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影响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联结学习范式以考察不同类型反馈对8~10岁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考察了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而在积极、消极反馈的基础上加入了物质、社会性强化物,探究物质、社会性强化条件下积极、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对于8~10岁儿童来说,消极反馈比积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大。并且,物质、社会性强化物对儿童反馈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孩来说,在物质性强化条件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其学习;而对于女孩来说,在社会性强化物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她们的学习。该研究为如何运用反馈促进儿童学习提供了实证依据。

  • 标签: 积极反馈 消极反馈 物质性强化 社会性强化 性别差异
  • 简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是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代表的是一个国家高层次的教育,需要将女性入学的机会和高等教育学历层次做一定的联系,进而直接反映出入学机会在性别上的公平程度。文章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历层次的入学机会性别差异做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不同现象分析了原因。

  • 标签: 高等教育 学历层次 入学机会 性别差异
  • 简介:大学毕业生就业程度的好坏,可以采用就业机会比率来衡量。基于微观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比率有显著影响,控制住其他变量后,男生就业的机会比率大约比女生高20%;同时,影响男女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因素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体现专业技能的一些因素,对男生有更显著的正影响;而对女生的就业机会比率来说,体现个人素质的一些因素,有更显著正影响。因此,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女生进行差别教育。

  • 标签: 大学毕业生 就业机会比率 性别差异
  • 简介:采用有较高信度的自编问卷对西南地区高校465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成绩、思维品质、情绪调节、科研实践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具体的专业发展目标上,女生的知识取向明显高于男生,而能力取向明显低于男生;成绩状况对男生的思维品质、学习策略、专业满意度和科研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专业 性别差异 学习状况 发展目标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