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汉族大学新生抑郁症(MDD)发病率遗传学病因的性别差异。方法对8 079名基线调查(2018年4—10月)时未患抑郁症的来自济宁、日照、潍坊市的汉族大学新生开展1年随访调查,同时收集4 828份全静脉血。提取DNA后,使用Sequenom Mass 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技术进行抑郁症相关17个遗传位点基因型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中文版(CIDI 3.0)筛查抑郁症。结果汉族大学新生抑郁症1年发病率为2.23%(95%CI:1.91%~2.60%),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97%(95%CI:1.52%~2.56%),女性发病率为2.39%(95%CI:1.98%~2.90%),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68705位点(邻近基因:TMEM161B)的AG型是MDD的风险因素(OR=1.98,95%CI:1.24~2.83),rs17727765位点(邻近基因:CRYBA1)的TC型是男性MDD的风险因素(OR=9.61,95%CI:2.04~45.30)。一个8基因座(PMFBP1、OLFM4、LHPP、ENOX1、TMEM161B、SPPL3、FBXL4和L3MBTL2)交互作用模型预测女性抑郁症的准确度为60.05%。尚未发现有效的男性抑郁症预测模型。结论抑郁症遗传学病因可能存在性别差异,需要进一步开展男性抑郁症遗传学病因研究。

  • 标签: 抑郁症 性别差异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队列研究
  • 简介:对体育学院各专业学生进行人格评估以完善和调整体育专业大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EPQ作为工具对体科院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收集数据录入SPSS20.0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校体育大学生比常模人群更外向,情绪稳定性较差,心理整合性适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外向程度最低,情绪稳定性最差,精神失调倾向最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精神整合性最高;社会体育-潜水专业学生社会化程度最高.男性学生在E、N人格维度高于常模;女性在E维度高于常模.专业对性别的交互作用表现在对E维度较显著.体育大学生的专业、性别因素交互影响其人格特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既注重因材施教,也要注重完善人格,以促进体育人才的培养.

  • 标签: 体育 教育 人格特质 性别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女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不如男生。本文借助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进行分析,发现女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成绩均高于男生,但其数学学习动机显著低于男生。

  • 标签: 数学成绩 学习动机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增龄、性别差异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关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按年龄段分为老年1组(60~69岁,n=77)、老年2组(70~79岁,n=109)和老年3组(≥80岁,n=160),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和脉压参数。结果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5)。日间平均压(dABP)老年3组低于老年1组和老年2组(P<0.05)。24小时动态脉压(24hAPP)方面,老年1组低于老年2组和老年3组(P<0.05)。脉压参数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hDBP呈现降低趋势,24hAPP呈现增高趋势。24hAPP远大于正常脉压。脉压与性别无关。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脉压
  • 简介:摘要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投资理财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全民财富管理进入新时代,但是对理财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居民的随机调查访谈,对居民投资理财现状及问题有了深刻认识,分析居民投资理财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女性对于理财以及理财产品的认知不清;女性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和必要的风险控制能力;不同性别的理财结构不同、理财效果有差异。针对居民投资理财的现状问题以及性别差异,提出相关理财建议。

  • 标签: 居民投资理财 性别差异 调查研究
  • 简介: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的重点,这些学生在心理、行为以及思想上都各有特点,很难保持一致。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也需要有所针对性,尤其是要基于学生的性别差异,因为性别差异是导致性格差异最大的原因。本文先对高职院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状态进行了说明,包括其优势发展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最后阐述了,在学生性别差异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一些管理办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性别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方法对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49例(男72例,女77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男性组的积极应对分高于女性组(P<0.05),消极应对分高于女性组(P>0.05)。已婚男性组的积极应对分高于女性(P<0.05),消极应对分高于女性(P<0.0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组积极应对分高于女性(P<0.05)。无论有或无宗教信仰的男性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分值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伴有自杀观念的男性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比女性好,但消极应对方式与女性无分别。已婚男性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的分值均高于女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患者积极应对方式比女性好。有无宗教信仰对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没有影响。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观念 应对方式 性别
  • 简介:社会福利不仅要提供人们生存所需的资金和物质援助,还要使每个人公平地享有参与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分析发现,老年女性个人经济收入、养老保险水平、医疗保险水平均低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生活照料需求率高于男性,但是照料需求的满足则明显低于男性;老年女性基层政权参与度、社会事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度均有待于提高。因此,建议从提高老年女性的经济收入、纠正社会保险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缓解女性服务需求不足现状、提高老年女性对基层政权建设和各类社会事务的认知度以及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入手,建构性别平等的社会养老福利体系。

  • 标签: 老年人社会福利 老年女性 老年男性 社会性别 社会福利水平
  • 简介:内容摘要在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教育理念的今天,却出现了一种极不和谐的现象,那就是男女生的学习成绩,各方面的表现差异越来越大。女生的得分越来越高,男生的越来越低;成绩优异的女生越来越多,而其中的男生越来越少;领奖的女生多,男生少。同时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上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我们不仅不能忽视教学中出现的性别差异,还得寻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并探索解决的方法。本文就是基于以上现象和目的,讲述了男女生在英语课堂活动中的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教学对策,希望能够促进男女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共同进步。

  • 标签: 小学英语 教学活动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假设前提“性别差异对于青少年责任教育意义重大”,从而进行阶梯式探索,即“如何在重视性别差异的情况下,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感”的理念,最后结合现实,为教育过程提供材料参考。

  • 标签: 性别差异 责任教育
  • 简介:教师性别是审视教育活动的重要视角.教师育人素养和育人效果伴随着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加剧而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采用自编的“中小学教师育人素养调查表”“中小学教师育人效果调查表”以及Paulhus编制的“操纵印象量表”,对来自重庆市30所中小学校182个班级的522名教师以及3852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男女教师的育人素养状况总体趋同且成分趋近;育人素养的性别差异存在稳定性和可变性;在具体体现育人素养的一些项目上男女教师表现出各自的性别优势;语文学科教师性别差异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语数外学科均不存在同性教育效应;女班主任有比男班主任更好的育人效果及性别平等意识,但男女班主任都存在城乡偏好;班级教师性别比例均衡对学生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减弱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没有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教师性别结构、重塑教师性别角色期待以及在关注整体女性化失衡的同时警惕局部男性化失衡等建议.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育人素养 育人效果 性别失衡 性别差异
  • 简介:对2015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我国公众中男性对气候变化认识程度以及对气象灾害预警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都比女性高。城镇女性选择环保产品、环保出行及愿意对生活或工作方式做出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比例高于城镇男性,而农村男性选择调整或改变种植或养殖方式、改变种植或养殖品种及转换谋生方式的比例高于女性。男性选择购买相关气象或气候保险、参加培训或辅导的比例比女性高,而女性选择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比例比男性高。建议:1)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及其灾害认知的社会性别研究,建立灾害认知性别数据库,将社会性别融入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2)在气象服务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加强针对女性的宣传和指导,开发适合女性的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渠道,提升她们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 标签: 社会性别 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公众认知
  • 简介:采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用条件性习得范式探讨厌恶与恐县情绪习得的性别差异。行为结果表明,在成功习得厌恶、恐惧和中性情绪之后,男女性在唤醒度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脑电结果表明,在早期N1和P2成分,厌恶情绪与恐惧情绪的习得无显著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同性别在N2成分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厌恶、恐惧、中性这三类CS的N2成分均差异显著,但男性仅厌恶与中性情绪的CS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在负性情绪的习得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

  • 标签: 条件性习得 历恶 恐惧 N2
  • 简介:分析102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男女病人的临床特征。结果发现,男女患者在病程、婚姻、文化程度及用药剂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作者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女病人文化程度显著低于男病人以及丧偶者明显多于男性,可能是造成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中女多于男的一个因素。

  • 标签: 晚发性精神分裂症 性别差异 临床特征 症状 治疗 随访
  • 简介: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主观评价,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参数,具有相对稳定性。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资料检索发现。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尤其福州市,对城区市属中学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福州城区市属初中生展开生活满意度实证调查,

  • 标签: 生活质量 福州城区 满意度 初中生 性别差异 中学
  • 简介:目的调查我院7年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人数和住院病死率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病例1778例的临床特征.结果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者1778例,男性1483例,女性295例(男:女为5.0:1).其中死亡213例,男女死亡比例为3.6:1,但男(11.2%)、女(15.6%)病死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002年的男、女住院人数与1996年相比分别升高了130%和62%,以男性升高幅度更显著(P<0.01),7年间男、女病死率分别由1996年的17.4%和17.6%降为2002年的10.8%和7.3%.结论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而女性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近年来,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每年患病住院人数均显著增加,但住院病死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男性 住院人数 住院病死率 女性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植入起搏器患者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植入起搏器年龄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一病区连续收治的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比较整体、青中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起搏器植入平均年龄的性别差异。结果研究入选1 431例植入起搏器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年龄(68.1±13.1)岁,年龄范围19~96岁,男680例(47.5%,680/1 431)。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存在性别差异:女患者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患者[60.1%(451/751)对41.2%(280/680),P<0.001],房室传导阻滞[23.3%(175/751)对32.5%(221/680),P<0.001]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伴长间歇或慢心室率的比例[9.6%(72/751)对14.6%(99/680),P=0.004)]显著低于男患者。青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均存在相似的性别差异。②植入年龄存在性别差异:青中年组中,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接受起搏器治疗的女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男患者[(53.0±7.1)岁对(49.7±10.3)岁,P=0.037];老年组中,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75.9±7.0)岁对(72.2±6.4)岁,P=0.012)]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伴长间歇或慢心室率[(74.5±8.4)岁对(70.8±6.9)岁,P=0.007)]接受起搏器治疗的男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女患者。结论植入起搏器治疗患者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构成比以及部分类型的植入年龄上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性别因素 缓慢性心律失常
  • 简介:通过对756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道德判断在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判断不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道德判断可以显著地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2)道德判断在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较高的道德判断能力难以削弱道德推脱对男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可以明显地削弱道德推脱对女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道德推脱 道德判断 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