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脑对语言进程起潜在调控作用,以小脑为靶点的神经调控技术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本文主要综述了小脑调控语言功能的生理机制及其在失语症恢复中的应用,旨在为小脑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小脑 脑卒中后失语 神经调控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研究病因、临床表现等。方法收集114例小脑出血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及共济失调等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半球出血为94例,蚓部出血为20例。血肿直径小于等于4cm或者出血量小于等于15ml的患者,需要保守治疗,并且预后较好。血肿直径大于4cm或者出血量大于15ml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差。结论小脑出血量的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其昏迷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内科小脑出血临床
  • 简介:高血压小脑出血是脑出血的重症,病死率高。好发部位多在齿状核附近的小脑上动脉分支小脑半球、小脑蚓部。患者起病急,大量出血后病程进展快,易引起枕大孔疝致呼吸骤停。手术治疗是抢救生命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高血压小脑出血32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小脑出血 外科治疗 小脑半球 动脉分支 好发部位 小脑蚓部
  • 简介:背景与目的:小脑前上部肿瘤位置深在且后颅窝空间狭小,如何有效显露病变部位及保护病变周围重要结构是手术的难点,本文探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术后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脑神经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该入路手术具有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Poppen手术入路 小脑前上部肿瘤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探索分析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以便对其进行治疗。本文的方法是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详细的总结归纳,得到小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血管病变情况以及临床特点等。本文的结果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引发小脑梗死最主要的因素是高血压和高血脂,同时心脏病和糖尿病也是引发小脑梗死较为主要的因素,血管栓塞。本文的结论人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同时要完善血管评估,并且及时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并给予治疗。

  • 标签: 小脑梗死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小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临床医生应对本病有充分认识,及时利用CT等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治水平。本文将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来阐述,讨论这一疾病具体情况,以期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小脑出血 脑膜刺激
  • 简介:目的探索耳内镜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内镜结合显微镜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对肿瘤病例内镜主要用于检查内耳道底部有否残留病灶,探查面神经位置和走行,分离残留瘤体.舌咽神经痛1例,内镜下显露CPA和内听道口,显露后组颅神经,并确认舌咽神经,将其游离,用微型剪将之切断.半面痉挛1例,用30°内镜观察内听道口的解剖和后组颅神经的位置,在不牵拉小脑的情况下寻找对面神经形成压迫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无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听神经瘤7例,6例全切,1例绝大部分切除,残留脑干表面和内听道内的少许囊壁;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Ⅰ级2例,Ⅱ级3例(术后3个月Ⅰ级),Ⅲ级2例(术后3个月分别为Ⅰ级和Ⅱ级).面神经鞘瘤2例,肿瘤均全切,1例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另1例面神经连同肿瘤一起切除,一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Ⅱ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听神经瘤7例术前有残余听力4例,术后有1例保存术前听力;面神经肿瘤2例,术后保存残余听力1例;其余肿瘤病例术后均未保存听力.舌咽神经切断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诊6个月未复发.面神经微血减管压并梳理术后症状明显好转,间断轻度抽搐,面神经功能Ⅱ级,随访1年仍只为轻度抽搐.结论耳内镜与手术显微镜有机结合,达到桥小脑角手术微创的目的,既可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功能.但耳内镜目前还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桥小脑角手术 内镜辅助 面神经功能 2002年11月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后组颅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小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和本院病例小脑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R平扫小脑内病灶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或者中心低信号,外周高信号,可见轻度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水肿带不强化。结论成人小脑结核瘤特征性表现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水平,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颅内结核 多发小脑 结核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一例小脑共济失调病例,分析疫苗接种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现场调查病例、接种单位和疫苗公司,收集病例发病治疗情况、接种单位接种情况及疫苗运转过程等信息资料。结果该病例接种史记录清楚,与发病无时间上的关联性,且患儿头颅磁共振显示小脑扁桃体轻度下疝和左侧颞部蛛网膜囊肿。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有接种资质,操作无误。疫苗有合格证书,运转正常。结论经专家组调查诊断,该病例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属于偶合症,不属于预防接种反应。

  • 标签:
  • 简介:早就听说球电影很奇妙,国庆节长假期间终于有机会大开眼界!我们全家去的是中闰科技馆球影院,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影院。银幕是半球形的,直径有几十米呢!座椅呈倾斜状,坐下来整个银幕便尽收眼底了。影院配备了先进的数字投影系统,中、高、低音喇叭大约有十个左右,隐藏在球的不同部位,在我的头顶上还有一个呢!

  • 标签: 电影 国庆节 影院 科技馆 银幕
  • 简介:俄历1837年1月27日,俄国诗人普希金与使其荣誉蒙羞的法国人丹特士进行决斗,两天后诗人因决斗致重伤而死。剧本《谁杀了丹特士》演绎了这桩历史公案的后续故事,似乎以双方后裔之间的再一次决斗对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进行了了断。但阅读博加耶夫的剧本一向没那么简单,剧本的荒诞悖论元素无处不在。几个节点性问题或许有助于你潜入剧本深处:向丹特士“后裔”提出决斗,与伟大诗人同名同姓的普希金究竟是何许人?其决斗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丹特士行为诡异?到底“谁”杀了丹特士?博加耶夫从来不缺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与黑色幽默,剧作家以尾声中升腾后随即熄灭的火球形象,对“俄罗斯思想”做了全新注解。

  • 标签: 喜剧 俄罗斯思想 历史公案 黑色幽默 普希金 决斗
  • 简介: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说:“世界是个舞台,男男女女都只不过是演员。他们有上场的时候,也有退场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出演很多部分。”我的妈妈在她将永久退场前,出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这个角色有点癫狂,有点感伤,但很真实;我则是配角,与妈妈共同上演了那难忘的最后一

  • 标签: 妈妈 《皆大欢喜》 莎士比亚 喜剧 感伤 配角
  • 简介:“啪、啪”两声响,筷子磕在桌沿上,断了。我赶紧提着书包钻进了自己的房间,贴着墙坐下。身体死死地抵住门。我手里紧攥着那张“闯祸”的试卷,眼泪刷刷地淌着,脑袋里不停地回想着刚才的画面。

  • 标签: 《那一幕 我难以忘怀》 高考 作文点评 心理描写
  • 简介: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

  • 标签: 《那一幕 我难以忘怀》 高考 命题作文 素材选择
  • 简介:母爱如雨,滋润我的心灵;母爱如伞,为我遮风挡雨;母爱又如一杯牛奶,醇香使人回味。追忆。小时候,我的性格很毛躁,在整理书本时体现得尤为明显。那时,我总是把全部书本都拿出来,然后一股脑地塞进书包,不管能不能装得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也因此,我的书总是有折角,有时连新书也变成旧书了。可让我不解的是,被我折角的书页,总会在第二天早晨被弄得平整。

  • 标签: 使人 一杯牛奶 折角 夜阑人静 层层涟漪 页页
  • 简介:郭沫若五史剧《屈原》版本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文学存在。本文将这部名剧已经知道线索和见到实物的版本类分为"稿本系列"、"文林出版社重排版系列"、"群益出版社二十五开本系列"、"《沫若文集》第三卷系列"等四个系列,作初步的疏理考证。更精确的版本考察和文本研究有待于后。

  • 标签: 郭沫若 《屈原》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