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小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2023年我院50例急性小脑炎患者,等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小脑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头颅MRI是诊断的关键,及时的抗病毒、激素及对症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小脑炎 临床诊治 MRI
  • 简介:摘 要:建筑幕墙在传统意义上一般指建筑外立面维护墙体,发展至今已兼具绿色、节能、耐用、舒适、智能等特点,其材料也多种多样,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型幕墙材料,即钢丝网。由于是新材料,暂无相关检测规程对该种材料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因此本文采用非标方法研究钢丝网的变形、强度等性能参数,通过研究结果为该新型材料使用者提供选型依据。

  • 标签: 建筑幕墙 新材料 钢丝幕网 变形 强度
  • 简介:摘要:结合某公园景观建筑—螺线球建筑工程为例,为了保证异型气膜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施工的成型质量和效果,分析了采用传统气膜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一种“二步法”施工方案。从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施工环节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为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 标签: 螺线球幕,建筑结构,气膜,施工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室环境下分流并伽玛刀治疗下脑肿瘤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脑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指标更稳定,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脑室环境下分流并伽玛刀治疗下脑肿瘤期间,运用针对性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室环境下分流 伽玛刀 幕下脑肿瘤 生命体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期护理应用于老年气管切口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2022.10-2023.10期间我院收治老年气管切开患者40例进行研究,以等量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20例/组,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长期护理。统计组间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将长期护理应用于老年气管切开患者中可实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标,值得普及。

  • 标签:   老年 气管切开 长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小脑电刺激联合芳香疗法对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所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年限≥1年的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9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睡眠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睡眠干预的基础上行慢性小脑电刺激联合芳香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8天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28天后,实验组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慢性小脑电刺激联合芳香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 标签: 慢性小脑电 芳香疗法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拔管后反复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60例气管切开拔管后反复肺部感染患者;选取时间:2023.1~2023.12;随机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体征、症状、实验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所用时长以及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征、症状以及实验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用时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气管切开拔管后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促使患者依从性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说话瓣膜(PMV)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23.1至2023.12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56例,根据是否佩戴说话瓣膜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28例,佩戴说话瓣膜),参考组(28例,未佩戴说话瓣膜),对比两组在治疗4周后患者的吞咽功能(SSA量表)、生活质量(QOL量表)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参考组相比,研究组在佩戴说话瓣膜后的SSA评分更低,QOL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气道切开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吞咽功能,预防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气管切开 说话瓣膜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截取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将入选患者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后以92.5%和75%呈现满意度,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吸痰者进行优质护理后满意度明显提升。

  • 标签: 气管切开 吸痰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慢性小脑电联合关香疗法对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改善的研究概况和进展,现有研究表明,慢性小脑电能改善脑血流灌注、抑制大脑细胞兴奋度、调节睡眠频率,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而芳香疗法以其独特的方香气味,通过鼻腔、皮肤等方式渗入体内,具有舒缓情绪、宁心安神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两者结合可能产生更好的疗效,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将从慢性小脑电、芳香疗法的定义及作用机制,现有慢性小脑电、芳香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对未来的研究局限与展望入手,分析慢性小脑电联合芳香疗法改善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的切实性和可行性,为护理人员提供一种新颖的、有效的睡眠质量改善方法。

  • 标签: 慢性小脑电 芳香疗法 护理人员睡眠质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1,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用于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在患者护理满意率提升上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临床中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脑卒中 气管切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儿麦粒肿切开术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后,对其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方法:样本时间在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100例麦粒肿患儿,通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心理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配合度。结果:研究组患儿配合度显著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麦粒肿切开术中给予患儿心理护理价值意义高,可以提高患儿手术配合度,减少其恐惧心理,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麦粒肿 心理护理 患儿恐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外科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将其中术后发生肛瘘的34例患者设为肛瘘组,68例未发生肛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治疗及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肛瘘组糖尿病、术前服用抗生素、有肛周脓肿史、深部脓肿、肠道菌群感染、便秘患者的构成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5。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服用抗生素、有肛周脓肿史、肠道菌群感染、便秘是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P.05。结论:术前服用抗生素、有肛周脓肿史、肠道菌群感染、便秘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肛周脓肿术后肛瘘发生率,术前应全面充分评估,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

  • 标签: 肛周脓肿 切开术 肛瘘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院内收治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共计50例,2023年1月-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则采取全面护理,对两组护理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血气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护理后血气指标,相对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 全面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