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黄晓健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6期
  • 机构:摘要: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师参与课程决策。职业教育要努力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探索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已迫在眉睫,现就电工基础“相关链接”知识部分参与课堂层次的课程决策教改,谈一点体会。
  • 简介: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其教育的理念和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调整。根据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观察,笔者发现幼儿普遍都存在规则意识欠缺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对于规则教育的缺失,缺少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就简单探讨了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学前教育 规则意识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如何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科技意识的重视进行了阐述,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科学的奥秘,造就客观、公正、无私的情感。

  • 标签: 情感教育 科技意识 强化 实事求是 创新能力 主动参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依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

  • 标签: 法律意识 法制建设 法律信仰
  • 简介: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采取的几项策略是1.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使他们产生创新动机,激活创新行为。2.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3.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创新。4.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会创新。

  • 标签: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策略
  • 简介:摘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实效技能,使学生对英语兴趣倍增,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和素质。

  • 标签: 中学英语教学 学生 主题意识
  • 简介:从地缘文化出发,研析不同族群、宗教、语言、风俗、制度等文明差异,是社会人类学的一个崭新视角。青海作为一种地缘文化的范式,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生成的某些规律,表明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主体社会的同质性只能来自对不同族群文化异质性的广泛包容,在这个基础上,中国人的政治行为和经济理论将最终突破地域、种族、制度的差异,形成全民族认同的社会共同体价值。

  • 标签: 地缘文化 族缘意识 湟洮区域 中华民族
  • 作者: 郑蕊1,2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赤子》 2012年第21期
  • 机构:郑蕊1,2(1、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2、七台河市实验高级中学,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 简介: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的经济结构也在慢慢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的模式也与以往不同,节奏不断加快,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工业生产,也在不断优化工业厂房建筑的结构,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强大的动力。现如今的工业厂房多数是采用“钢结构”来替代传统的水泥钢筋结构建筑。特别是多层钢结构,相比单层钢结构而言,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特色,以钢结构为主体,并辅以一些其它构件所构成的厂房非常适合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生产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理清设计思路,有效应用到实践当中,确保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质量。

  • 标签: 多层钢结构 工业厂房 设计要点
  • 简介:金融机构对于客户的挖掘和分类有利于挖掘潜在客户和做出适当的营销决策。将决策树、逻辑斯蒂回归和贝氏机率分类算法用于挖掘购买股票、美金和期货的客户,同时用其分析被访者对不同金融产品的交叉购买行为,为金融机构的交叉营销提供依据。

  • 标签: 数据挖掘 决策树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是工具,但是在学生的意识中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课题研究,尝试寻找改变他们的这种片面认识的途径。利用课堂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中形成信息技术初步的应用意识

  • 标签: 信息技术 应用意识 初步培养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由于工程人员伦理意识较弱而导致工程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这其中既有社会外部原因也有工程技术人员的自身原因。

  • 标签: 工程 伦理意识 途经
  • 简介:摘要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 标签: 数学教育 创新意识 探索研究
  • 简介:在当前中日关系不断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兴盛的形势下,如何将中日文化的交流意识导入日语教学中,已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日语的一般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中日关系的知识及中日文化交流意识,仍缺乏敏感。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中日文化交流意识,并将其导入教学中,是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本文通过对近期中日文化交流的重大典型事例的关注,提出了帮助学生树立中日文化交流意识的方法。明确了在新形势下的日语教学中,更应重视文化交流意识的导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及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

  • 标签: 日语教学 中日友好事例 文化交流意识 导入方法
  • 简介:摘要开展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是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符合“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 标签: 解题方法 研究 举措 创新意识
  • 作者: 姚松涛(河南电视台,河南郑州45000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魅力中国》 2009年第7期
  • 机构:对于电视纪录片创作本身来说,画面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相对画面而言,声音就不像画面那样被人肯定。纪录片的创作中对声音的争论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纪录片的声音大体可以分为:音响、音乐和解说词,解说词在纪录片的创作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从电视纪录片诞生之日起,解说词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电视纪录片创作初期的“画外音”解说词的形式,到现在的“解说”形式的多样化,解说词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面对21世纪如此庞大的电视纪录片市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人文精神越来越浓重,更多的电视纪录片人开始关注人、服务人,从人们的生活本身出发去体现人,这就使电视纪录片的语言系统,从单纯的“画外音”形式走向了画外音、同期声和字幕并存的时代,这种变迁昭示着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观念的变革。同时创作者的地位、工作方式、解说词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由此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的人本意识已是大势所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模拟现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 标签: 小学数学 应用意识 创新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