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前表面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9月-2023年5月期间眼科收治6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与观察组(n=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切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1月的视力恢复情况与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视力、角膜散光不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0.8±0.2)、术后1个月视力(0.9±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程度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中,在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可促进患者术后视力,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发挥积极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手术切口 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人体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国家临检中心乙肝表面抗体质控品2份,来自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线性参比品的国家标准品3份。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对其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3份参比品、国家临检中心2份质控品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本浓度值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对于1-400号高抗血浆、401-800号低抗血浆、801-1000号普通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本浓度值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结论对于人体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不但检验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而且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对血液制品行业乙免原料血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对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在 2014 年 1 月 到 2017 年 1 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 60 例 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 86.3±7.3 )分高于对照组( 64.5±6.3 )分, 对比差异显著,且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 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 简介:背景:关节置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置换后出现关节感染是灾难性的,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率已明显下降。目的:观察自制活动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感染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22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感染患者,女14例,男8例,年龄66-81岁,平均69.5岁。明确诊断后给予翻修处理,如考虑一期翻修,取出原有假体,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再次安装;如选择二期翻修,则在清创同时将自制活动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放入股骨及胫骨处,待6个月-1年感染控制后再考虑安放翻修假体。于翻修后随访,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治疗后2例单纯清创患者和1例一期翻修患者感染复发,给予二期翻修处理,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达到感染治愈标准。末次随访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58-86分,平均(70.2±0.4)分。提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需根据相应病情及感染不同时期,选择正确治疗方法根治感染,尽力保留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 感染 翻修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龄30周以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对象是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胎龄30周以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6例,将其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有患儿23例.23例甲组患儿治疗方案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其中治疗期间有3例患儿自动出院,观察对象将其去除;23例乙组患儿治疗方案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将两组患儿治疗后12h、24h、48h的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值、氧浓度(FiO2),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并发症情况,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乙组患儿治疗后12h、24h、48h的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值、氧浓度(FiO2)与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儿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乙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甲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甲组P<0.05.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龄30周以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和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益.关键词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30周以上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扫描后应用表面重建(SSD)、多平面重建(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48例眼眶骨折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为眼眶骨折,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0例)采取普通轴位CT扫描检查,观察组(28例)实施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描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诊断准确率方面,对照组是75.00%,观察组是96.43%,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眼眶骨折 多层螺旋CT 表面重建 多平面重建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患者临床中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治疗效果差异性。 方法:此次根据我院 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 AB两组,均有 22例, A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使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患者进行了三年的随访调查, A组有 16例优秀, 2例良好, 4例可,总优良率是 81.82%; B组有 20例优秀, 2例良好,可 0例,总优良率是 100%,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效果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优秀。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自体血富血小板血浆(platlet-rich plasma,PRP)技术是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切口不愈合的治疗上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案。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患者的切口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如果在切口处理上不及时、不恰当可进一步造成关节感染,甚至造成整体手术失败。目前以浓缩血小板衍生物为代表的疗法,在创面生物治疗上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本篇报告中的病例采用的自体血富血小板血浆(platlet-rich plasma,PRP)技术成功治疗1例TKA术后切口不愈合患者。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血小板 PRP 切口不愈合 创面修复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CPAP组及联合组,各39例,CPAP组应用CPAP治疗,联合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观察两组患儿PaO2、PaCO2、p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联合组PaO2水平及pH高于CPAP组,PaCO2水平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CPAP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可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肺功能和体内酸碱度,并有效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建议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CPAP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医院于2021-05-28至2022-05-25治疗的70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组,对照组采用全麻诱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患者不同麻醉阶段的BP、DBP、HR、SpO2比较,对比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插管即刻、插管5minSBP、DBP、HR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12.00%(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其插管反应较少而且麻醉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喉上神经阻滞 气管内表面麻醉 老年高血压 插管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细菌生物膜(BBF)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在45枚钛板表面建立SA的BBF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15枚钛板。其中两组随机选取10枚钛板分别置于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中作用5min,另外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中的其余5枚钛板经超声裂解后做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3组活菌率比较以SPSS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不同层的活菌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培养24h后成熟BBF中层活菌率为(67.4±1.1)%,底层活菌率为(39.4±2.2)%。中层和底层的BBF活菌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35.81,P〈0.01)。0.5%、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分别为(66.7±1.4)%,(38.2±3.2)%、(66.5±1.0)%,(39.1±2.4)%;0.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与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25%和0.5%聚维酮碘组钛板经超声裂解后的血平板细菌培养均可见SA菌落形成。结论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钛板表面SA的BBF作用5min无明显抗菌活性。

  • 标签: 葡萄球菌 金黄色 骨板 生物膜 聚维酮碘 抗菌药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中假体安放位置的控制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42例45髋因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39例,男3例,平均年龄46.3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按Crowe分型,Ⅰ型17例18髋,Ⅱ型17例19髋,Ⅲ型6例6髋,Ⅳ型2例2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入路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DDH患者股骨前倾角均有增加,术中应适当减少,并减少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所有髋臼均为真臼重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cm,术后平均0.5cm。平均随访14.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3.6分,最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88.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年青DDH并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效果满意,术中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假体安放位置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发育不良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高,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和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femoralnerveblock,CFNB)是TKA后常用的镇痛方法。目的:比较CFNB与经静脉PCA在TKA围手术期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全身麻醉下行单膝TKA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CFNB(A组),静脉PCA(B组)和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C组)作为术后镇痛方式。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动态VAS评分与静态VAS评分差值(Δ_(动态VAS-静态VAS)),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吗啡的使用量。同时记录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内,A组及C组患者动静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A组与C组术后VAS评分无差异。A组术后第3天,Δ_(动态VAS-静态VAS)最低。术后第6天,三组Δ_(动态VAS-静态VAS)无差异。C组吗啡使用量及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术后第6天,三组膝ROM无统计学差异(A组114°,B组111°,C组114°)。A组有2例出现镇痛失败,1例出现术后导管脱落,行静脉PCA补救镇痛。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2%,显著高于A组(8%)及C组(25%)。结论:TKA术后,CFNB镇痛可获得有效的静息镇痛及运动镇痛,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副作用小,但存在镇痛失败的可能。单次股神经阻滞联联合静脉PCA可减少镇痛不全,PCA用药次数和用量,降低单纯使用静脉PCA镇痛的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 镇痛 连续股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镇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与小剂量丙泊酚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与丙泊酚联合进行,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收缩压、HR、SpO2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与小剂量丙泊酚,可以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易接受。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 小剂量丙泊酚 老年 无痛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推拿结合腰椎牵引在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杭州国芳盲人医疗按摩所接受治疗的79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牵引治疗)、观察组(40例,牵引治疗+中医推拿)。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JOA得分及腰椎活动度、右侧、左侧MPF、IEM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VAS得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观察组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右侧、左侧MPF、IEMG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结合腰椎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较于单纯牵引治疗效果更佳,且能有效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提高肌力。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气滞血瘀型 腰椎牵引 中医推拿 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