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骨科医生使用金属假体实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历史已经超过40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y,THA)及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髋膝疾病极为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在部分患者中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红斑、湿疹、关节疼痛、活动度受限的症状,甚至需要再次手术。20年前,Merritt针对这种表现提出了假体金属过敏的解释,但到目前为止,假体金属过敏的话题仍具有争议。主要原因是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缺乏较特异的实验室检查,且难以与其他TKA术后并发症相鉴别。因此,TKA术后金属过敏的诊断仍需在除外其他诊断以后做出。斑贴试验虽是诊断Ⅳ型超敏反应的金标准,但目前共识并不推荐术前常规筛查。在治疗上,局部激素治疗皮炎反应被认为是有效的[1],但若出现严重滑膜炎、关节功能障碍时,保守治疗往往没有效果,最终需要使用不含过敏原的假体或涂层假体进行翻修手术,通常会得到疼痛缓解、活动度提升的结果。

  • 标签: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金属过敏 Ⅳ型超敏反应 皮炎 滑膜炎 斑贴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4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血红蛋白、ES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等,还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血红蛋白、ES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临场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极佳。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78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治疗+机械通气治疗的参照组(n=39),以及在参照组基础上施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研究组(n=39),比较两组患儿肺氧合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A/PaO2(0.15±0.04))、PaO2(57.45±4.12)、OI(7.24±1.26)、并发生发生率5.13%均较参照组更优,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广泛使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MAS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7年9月接受的110例新生儿MAS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单纯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与实验组(55例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同一时间段PaO2、PaCO2、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MAS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有效改善个体血气指标。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MAS
  • 简介:背景:有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利于增强局部核心肌群,但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否更有利于下背痛康复尚待研究。目的:观察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无监测比较,对健康人训练前、后多裂肌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随机分成监测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监测组在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下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在无监测下进行相同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两组训练前和训练4,8周后双侧多裂肌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入组前多裂肌厚度收缩比和肌电平均振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8周训练,监测组和对照组双侧多裂肌厚度收缩比、肌电平均振幅均明显增大,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监测组增大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果证实,应用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改善健康人双侧多裂肌厚度收缩比、增大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效果优于无监测训练,为下背痛患者进行核心稳定性监测训练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下背痛 核心肌群 监测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多裂肌 超声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当中,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NCPAP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内收治的58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患儿为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分别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此基础上的NCPAP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式治疗之后的临床指标。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儿,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患儿治疗来讲,将NCPAP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结合应用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肺透明膜病 NCPAP 新生儿 活性物质 表面 肺泡
  • 简介:目的探讨靶区血管与声轴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HIFU)表面消融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胸主动脉。采用仿组织蛋清体模,在预定消融靶区埋入兔胸主动脉,根据其与声轴成角分为0°、45°和90°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个。在B超监控下采用PHIFU行表面消融,每组治疗参数设置相同。消融过程中对血管面靶区测温,消融后逐层切开体模行肉眼和超声观察,计算每组总体积(V)并进行比较,对辐照区血管行病理检查。结果空白对照组体模边缘为完整强回声带,而0°、45°、90°组血管周围部分呈低回声。空白对照组血管后面最高温度为(98.60±5.76)℃,0°组为(98.90±7.09)℃,45°组为(71.10±13.85)℃,90°组为(70.20±9.14)℃;空白对照组与45°组、9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对照组总坏死体积为(40709.70±3193.31)mm3,0°组为(40029.02±3580.17)mm3,45°组为(34562.59±3883.26)mm3,90°组为(36737.01±3278.68)mm3;空白对照组与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理检查示部分弹性纤维断裂,45°和90°组可见碎裂的细胞核。结论当靶区血管与声轴夹角为0°时,对靶区能量沉积影响最小,夹角为45°、90°时对血管壁破坏作用更强。

  • 标签: 血管 角度 声轴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 表面消融模式
  • 简介:背景: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制成的新型抗菌材料,理化性能稳定,且在电学、光学、催化方法性能较高,但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性能颇有争议。目的:探讨纯钛表面纳米银涂层构建方法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性能的影响。方法:(1)纯钛表面纳米银涂层的构建:以羟基磷灰石及银粉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将混合物进行球磨后保证颗粒能达到纳米级;(2)抗菌性能观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象,采用最小抑菌浓度试验测定纯钛表面纳米银涂层构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振荡培养时的抑菌浓度值,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经不同质量浓度纯钛表面纳米银涂层处理后葡萄球菌结构。结果和结论:(1)纳米银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一般形态表面涂层相对均匀。纳米银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颜色略呈白色但是略带黄,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钛片呈白色,涂层表面毛糙,结合牢固,均未见涂层剥脱;(2)纳米银组在37℃静态培养与37℃振荡培养抑菌能力,均高于羟基磷灰石组(P〈0.05);(3)纳米银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在7,10,30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600nm吸光度值均低于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P〈0.05);(4)与羟基磷灰石涂层相比,纳米银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细胞颜色变浅,存在破裂死亡的细胞,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减少,存在大量空泡;(5)结果提示:以20∶1比例的微米羟基磷灰石与微米银球磨经水浴、超声及热处理后成功构建纳米银涂层,该涂层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能发挥优越抗菌效果。

  • 标签: 纳米技术 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科 纳米银 抗菌材料 纯钛表面纳米银涂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双水平正压通气,观察组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aCQ2低于治疗前,PaQ2、PaQ2/FiQ2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PaCQ2低于对照组,PaQ2、PaQ2/FiQ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双水平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实验组患儿接受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患儿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患者临床中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治疗效果差异性。 方法:此次根据我院 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 AB两组,均有 22例, A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使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患者进行了三年的随访调查, A组有 16例优秀, 2例良好, 4例可,总优良率是 81.82%; B组有 20例优秀, 2例良好,可 0例,总优良率是 100%,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效果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优秀。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高,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和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femoralnerveblock,CFNB)是TKA后常用的镇痛方法。目的:比较CFNB与经静脉PCA在TKA围手术期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全身麻醉下行单膝TKA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CFNB(A组),静脉PCA(B组)和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C组)作为术后镇痛方式。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动态VAS评分与静态VAS评分差值(Δ_(动态VAS-静态VAS)),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吗啡的使用量。同时记录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内,A组及C组患者动静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A组与C组术后VAS评分无差异。A组术后第3天,Δ_(动态VAS-静态VAS)最低。术后第6天,三组Δ_(动态VAS-静态VAS)无差异。C组吗啡使用量及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术后第6天,三组膝ROM无统计学差异(A组114°,B组111°,C组114°)。A组有2例出现镇痛失败,1例出现术后导管脱落,行静脉PCA补救镇痛。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2%,显著高于A组(8%)及C组(25%)。结论:TKA术后,CFNB镇痛可获得有效的静息镇痛及运动镇痛,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副作用小,但存在镇痛失败的可能。单次股神经阻滞联联合静脉PCA可减少镇痛不全,PCA用药次数和用量,降低单纯使用静脉PCA镇痛的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 镇痛 连续股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镇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与小剂量丙泊酚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与丙泊酚联合进行,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收缩压、HR、SpO2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与小剂量丙泊酚,可以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易接受。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 小剂量丙泊酚 老年 无痛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