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出适合当地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方法 通过对2017年-2020年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HIV/AIDS人群的性别分布、民族、传播途径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该地区HIV/AIDS人群的病例特征。并用标准化法对2017年-2020年全院进行HIV抗体检测人数、阳性人数、新发阳性人数进行数据标准化后进行比较,分析四年来该院总检测人数、检出阳性率和新发阳性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对2017年-2020年全院总检测人数、检出阳性率和新发阳性率标准化分析后可以看出,HIV抗体检出阳性率从2017年的0.88%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0.54%,新发阳性率以2018年最高,为45.83%。此后的两年,新发阳性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019年的41.35%和2020年的24.68%。结论 2017年-2020年间,到红河州传染病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患者逐年增加,检出阳性人数和新发阳性率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经过HIV扩大检测后,更多的感染者被发现并接受治疗,从源头减低了HIV的传播。然而,晚发现病例占比较高,提示我们应继续加大HIV检测力度,以便在疾病早期即发现病人、管理病人,为HIV感染者/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 HIV/AIDS 病例特征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人乳头瘤病毒艾飞蜜(维吾尔医药)膏结合宫颈冷冻治疗慢性宫颈炎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06月收治的300例慢性宫颈炎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150例,采用抗人乳头瘤病毒艾飞蜜(维吾尔医药)膏治疗,观察组150例,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宫颈冷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人乳头瘤病毒艾飞蜜(维吾尔医药)膏结合宫颈冷冻治疗慢性宫颈炎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艾飞蜜膏 宫颈冷冻 慢性宫颈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地塞米松对B链球菌(GBS)引起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汕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住院诊断GBS败血症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3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是否接受地塞米松治疗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的19例患儿纳入地米组,未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的17例患儿纳入非地米组,就两组患儿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占比、后遗症发生率、死亡率等预后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住院时间与发热时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对GBS引起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预后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地塞米松 B族链球菌 新生儿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在产前B链球菌(GBS)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及感染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接受产检的500例孕35~37周孕妇为对象。采用细菌培养法、PCR、乳胶法检测GBS,比较三种方法检出率。结果 500例受检孕妇的阴道及直肠分泌物中,细菌培养法检出42例(8.04%)阳性,PCR法检出67例(13.40%)阳性,乳胶法检出23例(4.60%)阳性,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检测方法 产前B族链球菌感染 感染防治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黔北地区仡佬传统妇科方剂对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对60名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人,观察组接受仡佬传统方剂治疗,对照组不使用该方剂。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如彩超、血Hcg、孕酮、雌二醇等,以评估其妊娠情况。结果显示,使用仡佬方剂的观察组在妊娠率方面有显著提高。这表明黔北仡佬传统方剂可能对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症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 标签: 仡佬族妇科方剂 输卵管性不孕 血瘀型 传统医学 妊娠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脾脏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表达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型及其介导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烫组32只、烫伤组32只、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32只.后2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6h腹腔注射林格液或EP液延迟抗休克,伤后12h起每隔12h给予4mL林格液或EP液至伤后48h;假烫组除于37℃模拟烫伤外其余处理同烫伤组.于伤后1、3、5、7d处死各致伤组大鼠,另处死正常对照组大鼠,免疫磁珠法分离大鼠脾脏CD4~+CD25~+Treg,ELISA法检测脾脏HMGBI含量及T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表面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对数据进行多组间方差分析和2组独立样本间的t检验.结果(1)烫伤组大鼠脾脏HMGBI含量伤后1~7d显著高于假烫组,其中第1天达峰值[(46.7±8.3)ng/mg蛋白];EP治疗组大鼠脾脏HMGBI含量伤后1~7d明显低于烫伤组.(2)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伤后1~5dCTLA-4表达明显增强(t值分别为10.459、12.051、4.029,P〈0.05或P〈0.01);EP治疗组伤后1~7dCTLA-4表达较烫伤组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796、9.913、9.581、10.022,P〈0.05或P〈0.01).(3)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伤后1~7d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抑,其中伤后1d达低谷(0.167±0.059);IL-2水平伤后1~7d显著下降,其中伤后5d达低谷(44±24)pg/mL.与烫伤组比较,EP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受抑状态明显缓解,且IL-2水平明显上升.结论严重烫伤后HMGB1产生可诱导Treg向成熟发展,从而介导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下,免疫功能抑制.EP通过抑制HMGB1的合成与释放,改善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 标签: 烧伤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白细胞介素2 免疫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 简介:目的了解LPS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采集35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患者伤后1、3、5、7、14、21、28d静脉血.另设11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ELISA法检测血浆HMGB1水平,RT-PCR法检测HMGB1tuRNA表达.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35例患者的CD14基因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7例占20.0%、TC杂合子型16例占45.7%、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12例占34.3%.T等位基因和C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为57.2%和42.8%.验证表明,此研究群体达到了Hard-Weinberg平衡.在CD14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概率较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低.3例CC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仅1例死亡;9例TC杂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7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伤后1d患者血浆HMGB1水平即迅速升高,伤后14、21、28d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血浆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CC纯合子型(F值为3.5671、4.2035、3.8529,P〈0.05或P〈0.01).伤后14d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MGB1mRNA表达量为1.5±0.5,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1.2±0.4,t=-2.205,P〈0.05).伤后7、21d脓毒症组患者血浆HMGB1水平分别为(44±29)、(25±15)ng/mL,均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的(26±12)、(10±6)ng/mL(t值分别为-2.355、-3.872,P〈0.05或P〈0.01).结论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严重烧伤后HMGB1的合成与释放,并与烧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有关.

  • 标签: 烧伤 抗原 CD14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WASP家族Verprolin同源蛋白1(WAVE1)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兔尿源性脓毒血症肺组织中表达上调中的关系。方法30只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尿源性脓毒血症组(US组)。采用肾盂内高压法制备家兔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分别于术后12h、24h、36h检测家兔肺组织WAVE1蛋白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HMGB1含量及HMGB1mRN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US组肺组织HMGB1含量、HMGB1mRNA表达活性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US组肺组织中WAVE180.00%(12/15))呈强阳性表达,在Sham组肺组织中,WAVE186.67%(13/15))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源性脓毒血症急性肺损伤中WAVE1与HMGB1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尿源性脓毒血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急性肺损伤 WAVE1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层析法、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对妊娠期妇女 B链球菌的检测效能比,并分析阳性患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018年 4月 -2019年 7月于本院产检的妊娠晚期孕妇 643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阴道 -直肠分泌物作为样本,分别用免疫层析法、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进行检测,检测前均对样本进行选择性肉汤培养基增菌。统计免疫层析法及 PCR法的检测结果,并以细菌培养法为金标准,对各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比较。对阳性患者及阴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免疫层析法 GBS检测阳性率为 11.8%, PCR法阳性检测率为 11.4%,虽均高于增菌细菌培养法的 9.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层析法检测 GBS的灵敏度 63.9%,特异度 93.6%,准确性 90.8%。 PCR法检测 GBS的灵敏度 73.8%,特异度 95.2%,准确性 93.2%。免疫层析法与 PCR法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年龄 >32岁、体重指数 >24 kg/m2、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阴道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经产、流产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歸分析显示,年龄 >32岁、妊娠合并阴道炎、妊娠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经产、流产史均为 B链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增菌后免疫层析法与 PCR法对妊娠期妇女 B链球菌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基本一致,免疫层析法操作简单,用时短, PCR法可批量操作,适应性也广,临床可根据受检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测方式。临床对高龄、合并阴道炎、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经产、流产史的孕妇应加强 B链球菌的检测。

  • 标签:    免疫层析 PCR 妊娠 B族链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对并发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围生结局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6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妊娠晚期孕妇确诊为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纳入对照组,另30例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链球菌检验呈阴性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胎膜早破率、新生儿感染率和围生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胎膜早破率低于对照组孕妇的胎膜早破率(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的新生儿感染率(P<0.05);观察组孕妇的围生结局优于对照组孕妇的围生结局(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出现生殖道B链球菌感染,会增加胎膜早破率、新生儿感染率及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

  • 标签: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胎膜早破 新生儿感染 围生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殖道微环境平衡、B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同例数的足月未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生殖道微环境、B链球菌感染情况,以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阴道PH值>4.5比例高于常规组,B链球菌感染率高于常规组,微环境平衡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B链球菌感染会提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但生殖道微环境失衡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较大影响。

  • 标签: 产妇 生殖道微环境平衡 B族链球菌感染 胎膜早破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P)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早期水肿以及体外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所致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的作用。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SCI模型,观察经腹腔注射EP抑制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后脊髓水含量、HMGB1表达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OGD/R模型模拟脊髓损伤后缺血再灌注状态,观察EP对其水肿体积、HMGB1表达、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活化的作用。结果SCI后1d大鼠脊髓水含量较12h、3d明显增加,腹腔注射50mg/kgEP较25mg/kg、100mg/kgEP减轻了SCI后脊髓水肿,降低HMGBI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OGD6h/R24h时较OGD6h/R6h,OGD6h/R12h细胞水肿体积明显增大,12μmol/LEP较6μmol/LEP能够减轻其水肿体积,降低HMGB1及AQP4表达,减少TLR4/NF-κB通路活化,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抑制HMGB1能够减轻大鼠SCI后脊髓早期水肿以及OGD/R所致的体外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和AQP4表达。

  • 标签: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丙酮酸乙酯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水通道蛋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