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口腔护理方法在口腔颌外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此类患者共83例,按照抽选黑白色的方法将其分为黑组和白组,其中黑组41例患者,白组42例患者。传统的口腔护理应用于黑组患者,个性化口腔护理则应用于白组患者。结果:白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黑组,P<0.05。结论:个性化口腔护理能够在口腔颌外科护理的过程中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口腔护理 颌面外科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颌外科护理中应用三重组合口腔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所有患者,根据留存病案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13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n=66)和研究组(n=66),参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传统口腔擦拭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口腔含漱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程度、舒适度、舌苔及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3d、1周、3周、6周口腔清洁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3d、1周、3周、6周口腔舒适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舌苔薄白46例(占69.70%)、白厚20例(占30.30%)、黄厚0例;参照组舌苔薄白24例(占36.36%)、白厚36例(54.55%)、黄厚6例(占9.09%),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口腔pH值、口腔菌斑少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三重组合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口腔清洁度及舒适度,改善舌苔状态,充分保证了口腔健康。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舒适度 舌苔 口腔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颌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择取本院40例口腔颌外科手术患者(2022.01-2023.12)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min(T5)镇静评分(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达到预期镇静效果和快速的苏醒时间。

  • 标签: 七氟烷 瑞芬太尼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热牙垂直加压法与iRootSP冷侧压法对C型根管的充填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共80个C型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随机分为两组(n=40)。组1用AHplus加热牙垂直加压法充填,组2用iRootSP加冷牙侧压法充填,观察术后充填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充填效果,组1恰填、超填、欠填分别为36例、3例和1例,组2分别为34例、2例和4例;组1术后疼痛3例,组2有2例(P>0.05);3个月复查组1显效35例,有效率97.5%,组2显效34例,有效率95.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76例疗效明显,成功率为97.4%。结论热牙法与iRootSP冷侧压法均对C型根管有良好的充填效果,但iRootSP临床操作简便,能避免热源刺激,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C型根管 热牙胶垂直充填 iRoot S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零缺陷理论用于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1月实施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零缺陷理论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应激反应水平、手术预后相关指标、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皮质醇、心功能等级、SAS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的心功能等级、SAS评分以及血清皮质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身体应激反应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发生护理缺陷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因此零缺陷理论的应用对保证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也具有差异(P〈0.05)。结论:为实施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室中实施零缺陷理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功能,降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保证了手术室治疗的安全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零缺陷理论 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零缺陷”护理对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心理弹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遴选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120例的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别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零缺陷”护理,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消化道早癌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实验组:31.92±3.63分;对照组:31.83±3.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CD-RISC评分(76.32±4.43分)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55.53±3.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护理满意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过程中,应用“零缺陷”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弹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零缺陷”护理 消化道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心理弹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优质护理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矫治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此类患者共103例,按照抽选黑白色的方法将其分为黑组和白组,其中黑组51例患者,白组52例患者。传统的护理方式应用于黑组患者,新型优质护理则应用于白组患者。结果:白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黑组,P<0.05。结论:新型优质护理能够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矫治牙颌畸形中提升患者的医治效果以及就医体验,降低患者后期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新型优质护理 牙颌面畸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此次目的则是对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颔外科护理当中的运用价值进行探究。采用的方法则是某医院口腔颔患者40例进行解析,随机将这些人员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其中每组人数有20例。研究组所采用的是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所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这两组人员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进行对比解析,对这些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最后获得的结果则是这两组人员的SAS、SDS评分都要比护理前低,其中,研究组护理后的每一项指标要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干预 口腔领面 外科护理 运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干预运用于口腔颌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134例,使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67)和研究组(n=67),给予参照组实施口腔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病情复发以及护理体验,将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67例患者中仅1例(1.50%)患者体验较差,17例(25.37%)患者体验较一般,49例(73.13%)患者认为护理较为好,参照组67例患者中9例(13.43%)患者体验较差,21例(31.34%)患者体验较一般,37例(55.23%)患者认为护理较为好,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体验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98.51%高于参照组94.03%,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口腔颌外科护理中,能够使患者的护理体验得到提升,且伤口感染、病情复发的情况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求品管圈活动在口腔颌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降低针刺伤的作用。方法: 建立品管圈小组,活动主题确定为减少口腔颌外科门诊针刺伤发生的状况,小组讨论并概括出针刺伤发生率高的缘由,选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善管理。结果: 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后,口腔颌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由月14.2%降低至2.5%,不同岗位针刺伤发生率及针刺伤发生原因发生率均降低,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口腔颌外科门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发挥了显著作用。

  • 标签: 针刺伤 医务人员 品管圈 口腔颌面外科
  • 简介:   摘要:目的:针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考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期间,对122例孕产妇开展产前三级预防,其中61例在常规三级预防基础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记为观察组,另外61例采用常规三级预防,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孕产妇配合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孕产妇配合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产妇在怀孕阶段对其开展产前三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在三级预防中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同时开展产前三级预防能有效提高孕产妇的配合度。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出生缺陷 三级预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正念家庭治疗对4至6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ADHD)儿童改善行为问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ADHD儿童3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儿童保健科保健的健康儿童15例为正常对照组。A、B 两组均给予行为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家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nners评分、智力水平及适应行为能力、发育行为及视觉运动功能、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评分。结果:治疗后A组品行问题评分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B两组WPPSI-IV总智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A组ABAS-II一般适应综合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A、B两组VM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A组家庭环境量表亲密度评分及情感表达评分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针对ADHD患儿,给予正念家庭治疗可增强家庭亲密度和情感表达,改善其精神行为障碍问题,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正念家庭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龄前 儿童 评估 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情况及治疗措施。方法:2019年1月到2021年8月,选取78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感染部位是眶下间隙、咬肌间隙,主要感染病因是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均对甲硝唑、甲硝咪唑、氯甲硝哒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78例患者入院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所使用抗生素与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患者感染控制良好,功能与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川陕甘结合部口腔颌间隙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细菌多为革兰氏阳性细菌,预防性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敏感抗生素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胃愈疡汤联合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溃疡胃肠激素及溃疡影响。方法:选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胃愈疡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溃疡面积、胃肠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AS、MLT低于对照组,SS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愈疡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提升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效果,缩小溃疡面积,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四联疗法 健胃愈疡汤 胃肠激素 溃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