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肿瘤发生在食管-胃连接部,位于黏膜下层。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含双层上皮细胞的导管,呈腺丛状、囊状分布。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形成乳头状、微腺体状结构。瘤细胞温和/或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内淋巴组织丰富,见淋巴滤泡形成。病理医师可能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胸颈两切口、经食管床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上段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间采用左胸颈两切口治疗、上段食管癌8例,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胃伴发症、切缘情况及术后1、3年生存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无吻合口出血、声音嘶哑及乳糜胸发生,无切缘阳性发生。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87.5%(7/8)。结论经左开胸并左颈部两切口具有比三切口创伤小,肿瘤切除率高,术野暴露充分,吻合确切可靠,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不占胸腔容积,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目前上段食管癌较理想的术式。

  • 标签: 食管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总结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不同吻合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对210例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采用器械吻合(68例)和手工吻合器(142例)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吻合时间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出血量以及吻合口漏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工吻合组发生3例吻合口漏,器械吻合组未发生,手术可能与器械吻合组样本量相对较小有关。结论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时使用器械吻合效果满意,可以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时间,对患者有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手工吻合在经济学上占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胃食管吻合 器械吻合 手工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手术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采用X线进行监测,对21例患者经口腔实施食管支架手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安全完成手术,其中1例经治疗后2个月支架出现移位状况,1例经治疗后9个月出现支架堵塞状况。经治疗后21例患者的临床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对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临床、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制定相应的术前护理,并对术后症状进行有效护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效延长了其寿命。

  • 标签: 晚期 食管癌 支架置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入记忆合金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术前、术、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总结20例实行该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无并发症形成,效果满意。结论置入记忆合金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痛苦小、相对安全,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护理介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记忆合金覆膜食管支架
  • 简介:目的:评价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方法:40例初诊为烧心、反流的患者,分别予以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结果:食管pH值监测灵敏度0.9722,特异度1,Youden指数0.9722;GerdQ灵敏度0.7778,特异度0.25,Youden指数0.0278;胃镜检查灵敏度0.833,特异度0.75,Youden指数0.583。24h食管pH值监测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有显著差异(P〈0.05);24h食管pH值监测较有胃镜检查显著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PH值监测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或胸胃气管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食管气管瘘和5例食管癌术后胸胃气管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根据瘘的性质及手术危险因素的不同,分别选择了食管癌切除、气管瘘口修补、消化道重建术;食管或胸胃气管瘘切除,瘘口分别修补术;食管气管瘘旷置、胃造口中术3类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8.33%,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9.16%;术后1年生存率50%,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在积极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选择病例,并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可使食管癌所致食管气管瘘的病例获得生存优势。

  • 标签: 食管气管瘘胸胃气管瘘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结扎颈段、腹段食管治疗食管破裂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对10例食管结扎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及各种引流管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10例患者术后全部治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除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呼吸道及引流管护理外,加强营养和心理支持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结扎 食管 食管破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食管支架介入治疗食管癌病人的饮食护理。方法:选用在我院进行食管支架介入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0例,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整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食管支架介入治疗 食管癌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3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取X线与CT模拟定位,然后采用放射治疗。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治疗后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88.9%。3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后的1、2、3年病情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6%、69.4%、44.4%;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0%、61.1%、41.7%,位生存期34个月。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61.1%、33.3%。结论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临床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管理示教视频》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制作《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管理示教视频》,选取2019年1~3月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视频式教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1 d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陪护人员进食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值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康复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视频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陪护人员的进食管理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患者进食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

  • 标签: 视频示教 健康教育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2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取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治疗优势,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较低,患者的早期预后相对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治疗食管裂孔疝(HH)的方法多种多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各有不同,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可分为: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腹腔镜治疗及内镜下治疗四大类。诊断价值较大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及食道高分辨率测压。本文对HH诊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此病例的CT表现,提高对食管结石CT表现的认识。资料和方法搜集我院2017年6月的1例食管结石的病人,术前采用128层螺旋CT行常规扫描,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将CT诊断结果与胃镜结果作对照。结果CT平扫示食道下段管腔扩张,壁水肿,腔内紧贴食道壁见一混杂密度占位,CT值-836HU~28HU,大小约43mm×35mm,左心房受压变形,纵隔、上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食管结石CT上表现为腔内混杂密度占位,表面毛糙呈颗粒状2,同时病灶内含少量气体,呈现一种“筛孔样”改变,与管壁无粘连,病灶形状及密度与胃肠结石非常相似。

  • 标签: 结石 食管结石 体层摄影技术
  • 简介:摘要食管结核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我们认为;食管结核大多继发于身体其它结核病变;、青年病人发生“食管癌”症状时,应想到食管结核的可能性,需常规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及食管镜检查做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食管结核可用抗痨药物治愈,病人可免手术之苦。

  • 标签: 食管结核 临床表现 报告
  • 简介:摘要霉菌型食管炎临床又称为霉菌性食管炎,是食管的一种特殊类型,属消化道念珠菌病之一。霉菌性食管炎主要由于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粘膜形成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感染所致。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正常人皮肤、口腔、肛门、阴道中都可分离出该菌,但以消化道带菌率最高,约占50%。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食管炎,当机体状况发生一定变化,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接受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慢性病及营养不良致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情况下,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发生紊乱,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均易发生霉菌性食管炎。

  • 标签: 霉菌 白色念珠菌 消化道 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