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油菜素类固醇参与了植物节间的发育过程,类固醇5α-还原酶基因(GhDET2)是调控该物质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基因。为了明确棉花不同株型种质GhDET2在基因组中的异同,本研究依据GenBank中该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对11份适宜机采紧凑型和1份松散的棉花材料基因组DNA扩增及PCR产物测序,采用GeneiousPro软件对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DET2基因在参试材料间一致性为98.9%,在编码区发现18个碱基易突变位点,其中涉及到编码氨基酸变化的碱基位点6个,其中松散型材料特异位点1个。依据氨基酸序列相似度的聚类结果与果节长度数据符合程度很好,可以推测GhDET2基因碱基序列变化引起的氨基酸的改变,可能影响油菜素类固醇的合成代谢,进而调节棉花果枝上果节的伸长。

  • 标签: 机采 紧凑型棉花 GhDET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外用他克莫司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证据和安全性相关资料,并与外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比较。方法这是一项关于局部使用他克莫司或皮质类固醇治疗的3年期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一年中期分析,共有75例患儿(55%女孩)。1~3岁的中到重度湿疹儿童被收治于芬兰赫尔辛基皮肤和过敏性疾病医院。结果两组的疗效指标: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研究者整体评价、皮肤失水、湿疹面积、血清总IgE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有改善。然而,在基线时有早期过敏症状(血清总IgE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点刺试验阳性或对空气或食物过敏原有特异性IgE)的患儿,他克莫司组在12个月时湿疹部位的皮肤失水更低、湿疹面积更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皮质类固醇治疗相比,早期他克莫司治疗对AD患儿及早期过敏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中重度AD儿童可能需要更强效安全的软膏。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患病率正成比例增加。NAFLD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FL演变为NASH的患者的总死亡率和肝脏特异性死亡率均增加,并增加了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最近,一种截短蛋白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3(HSD17B13 rs72613567:T)突变体被证明可以保护个人免受慢性肝病的侵害以及与降低从肝炎向肝纤维化、肝癌的风险有关。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HSD17B13与NAFLD的相关的研究与可能涉及的遗传,危险因素,分子信号通路等可能的作用展开综述。

  • 标签: 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3 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非皮质类固醇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研究组用非皮质类固醇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皮肤固体酒精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能有效改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 标签: 非皮质类固醇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非皮质类固醇联合氟米龙眼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价值。方法  以100例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非皮质类固醇联合氟米龙眼液)与对照组(非皮质类固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非皮质类固醇 氟米龙眼液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评估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联合应用非皮质类固醇、氟米龙眼液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本院确诊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共计58例,入组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处理,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单用非皮质类固醇治疗,后者联合应用非皮质类固醇、氟米龙眼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结果:采取对应治疗方案以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较低,数值对比结果可见P

  • 标签: 非皮质类固醇 氟米龙眼液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瘤WHO分级与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瘤WHO分级与AR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胶质瘤 雄激素受体 荧光定量PCR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mRNA水平 receptor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去卵巢SD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去卵巢(OVX)后第5周组、第7周组;采用二次酶消化、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进行钙钴法碱性磷酸酶(ALP)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鉴定大鼠成骨细胞。应用半定量Westernblot对各组SD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结果通过ALP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及形态学观察符合成骨细胞特征。Westernblot显示雌激素受体表达OVX组明显低于正常组,第7周组低于第5周组。结论随着去卵巢后时间延长,成骨细胞表达的雌激素受体下降,骨质疏松风险变大。

  • 标签: 去卵巢大鼠 雌激素受体 Western blot
  • 简介: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更年期之后的女性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一种重要的雌激素受体。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称为“雌激素阿尔法受体”的雌激素调节蛋白分子,对维持骨骼的强度很重要。缺少这种受体,雌激素就难以产生作用。科学家以体内缺少“雌激素阿尔法

  • 标签: 更年期 女性 雌激素受体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PR表达。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59.5%和54.8%,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95.2%患者甲状腺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呈阳性;女性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微小癌中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前乳腺癌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危险因素对乳腺癌的影响与雌激素受体(ER)的状态有重要关。临床上已将ERα检测作为评估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指标。1996年发现的ERβ低表达与它莫西芬产生治疗耐受相,且其表达低水平可能与乳腺癌正相关。在雌激素受体基因与乳腺癌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ERβRNA在对它莫西芬治疗产生耐受的乳腺癌患者中表达增高,且ERα和ERβRNA的同时出现可能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究竟是哪种受体主要调节雌激素对于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以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基因
  • 简介:摘要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TSHR)可在多种非甲状腺组织中表达,通过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产生不同的作用。在脑组织表达的TSHR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与精神疾病之间相联系的关键;在心肌表达的TSHR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力衰竭有关;在脂肪组织表达的TSHR与Graves眼病、肥胖、胰岛素分泌异常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肝脏表达的TSHR参与了糖、脂代谢的调控;在骨组织表达的TSHR则主要参与骨代谢的调控,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讨TSHR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脑组织 脂肪组织 肝脏 骨骼
  • 简介:目的探明小鼠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在卵巢的位置分布,揭示促性腺激素(GTH)调节卵巢机制及与卵泡发育分化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小鼠卵巢FSHr、LHr分别进行定位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析阳性切片。结果①FS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GC、TC、卵母细胞及间质细胞。随卵泡的发育,FSHr、LHr阳性细胞数量呈增长趋势,卵泡早期与中期之间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②L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卵泡TC、间质细胞、GC、卵母细胞,阳性物质着色以卵泡中、晚期较强,阳性细胞数量以卵泡中期与晚期之间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上受体是接受促性腺激素的主要调节部位,受体数量与卵泡大小和发育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

  • 标签: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受体 卵泡 卵巢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股骨头内不同区域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基因表达水平及活化差异。方法选用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切除的人新鲜股骨头组织标本,分别对人股骨头松质骨区与软骨下骨区的BMECs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培养,用一系列低浓度梯度氢化可的松(0、0.03、0.06、0.10 mg/ml)分别对两个区域BMECs进行干预,观察股骨头不同区域的BMECs的细胞表型与功能状态,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观察血管生成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比较不同部位BMECs内11β-HSD1、11β-HSD2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11β-HSD1、11β-HSD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氢化可的松浓度升高,股骨头松质骨区和软骨下骨区BMECs 11β-HS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软骨下骨区BMECs 11β-HS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松质骨区(均P<0.05)。11β-HSD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在股骨头松质骨区BMECs表现为先缓慢减少,然后在0.10 mg/ml时略微增加,而在软骨下骨区表现与之相反,软骨下骨区11β-HSD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略高于松质骨区(均P<0.05),但在0.10 mg/ml时两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3±0.018比0.126±0.021、0.577±0.231比0.609±0.174,t=1.380、0.409,均P>0.05)。0.06 mg/ml氢化可的松处理后不同时间,股骨头不同区域BMECs划痕闭合率、管腔数、出芽数和小管分支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股骨头不同区域BMECs 11β-HSD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松质骨区BMECs 11β-HSD1高度表达而11β-HSD2却低表达,软骨下骨区则表现相反,这有助于解释激素性骨坏死的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

  • 标签: 股骨头 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糖皮质激素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区域雌激素水平和雌激素受体与胆道结石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疝腹壁外科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资料。胆道结石患者(结石组)共186例,男性59例,年龄(49.88±12.29)岁,女性127例,年龄(50.35±13.54)岁。女性患者中育龄期62例,年龄(42.50±5.33)岁;绝经后患者65例,年龄(58.56±8.74)岁。选取同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无胆道结石者186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7例,年龄(49.93±12.19)岁,女性129例,年龄(45.64±13.34)岁。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育龄期69例,年龄(37.76±7.53)岁;绝经后60例,年龄(54.87±6.51)岁。所有入组人员于8~10时空腹抽取静脉血3~5 ml,女性育龄期患者均取黄体中期静脉血。检测并对比结石组男性患者和对照组男性、育龄期和绝经胆道结石患者与相应对照组女性、单发结石与多发结石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睾酮、孕酮、催乳素等指标。结石组患者取胆囊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结石组患者和对照组人群的性别、年龄、民族分布、合并疾病及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胆道结石患者与对照组男性比较,雌二醇[(39.56±17.2)pg/ml比(20.86±13.57)pg/ml,t=2.250]、促黄体生成素[(5.72±3.74)mIU/ml比(2.75±2.53)mIU/ml,t=2.13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刺激素、催乳素、睾酮、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女性相比,结石组女性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催乳素、睾酮、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水平升高[育龄期(64.69±24.00)pg/ml比(96.81±42.88)pg/ml,t=2.056,绝经后(32.80±26.51)pg/ml比(46.91±37.97)pg/ml,t=4.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结石患者与单发结石患者比较,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催乳素、睾酮、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水平升高[(41.99±28.81)pg/ml比(49.64±25.15)pg/ml,t=3.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患者胆囊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阳性表达率52.69%(98/186),雌激素受体β表达阳性表达率57.53%(107/186)。结论新疆区域雌激素水平和雌激素受体与胆道结石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胆石 受体,雌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