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组雌激素受体基因酵母筛选南山茶子抗骨质疏松有效部位的实验的结果显示醋酸乙酯部位对雌激素受体表现出双向调节的作用,南山茶重组人基因酵母孕激素受体拮抗作用,南山茶的抗孕激素活性测定分别称取南山茶子醇提物

  • 标签: 作用研究 南山茶 受体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与LIM矿化蛋白-1(LIMmineralizationprotein-1,LMP-1)基因转录的关系。方法将卵巢切除5个月后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7d成骨诱导后,用10μmol/L的ICI-182,780(ICI)和/或100nmol/L17β-雌二醇(17β-E2)处理24h,通过RT—PCR法扩增LMP-1的mRNA,测定扩增条带的吸光度值,并与β-aetin的吸光度值相比,比值来表示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ICI处理组LMP-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17β-E2处理组(P〈0.01)。结论雌激素刺激问充质于细胞LMP-1的mRNA表达是雌激素受体依赖性的。

  • 标签: 小鼠 间质干细胞 受体 雌激素 LIM矿化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Ki67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符合纳入与排除条件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uminal A型30例,Luminal B型31例,HER-2阳性型10例,三阴型12例。观察不同分子亚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病变组织中ER、PR、HER-2和Ki67表达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配对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临床总有效58例,总有效率为69.8%(58/83),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9例,占比为10.8%(9/83)。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最高为Luminal B型26例,达pCR最高为三阴型3例。病理学结果显示相对于治疗前,新辅助化疗后ER(阳性表达增加6例,χ2=1.03,P=0.310)、PR(阳性表达增加8例,χ2=1.56,P=0.210)和HER-2(阳性表达减少2例,χ2=0.10,P=0.748)表达无明显变化;Ki67表达化疗后25例(30.1%)较化疗前59例(71.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5,P<0.001)。Luminal A型化疗后增加5例,均由Luminal B型转化而来,但Kappa值为0.919(P>0.75),一致率为91.9%,化疗前后一致性好。临床有效比较,化疗后HER-2表达59例不变(临床有效48例)、9例上调(临床有效4例)、15例下调(临床有效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P=0.002);Ki67表达35例不变(临床有效20例)、7例上调(临床有效2例)、41例下调(临床有效3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P=0.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Luminal B型临床有效率最高,三阴型pCR率最高。且能够显著降低Ki67的表达,HER-2、Ki67下调对临床有效率有意义。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新辅助化疗 临床疗效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p53)、p16蛋白(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57例作为研究组,选取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R、PR、p53、p16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ER、PR、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61.4%、38.6%,均低于对照组的90.0%、86.7%、93.3%(χ2=4.36、5.98、24.09,均P < 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χ2=12.75,P < 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P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53在病理分期、发病年龄、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16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程度等不同患者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ER、PR、p53、p16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变有关。联合检测ER、PR、p53、p16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临床 受体,雌激素 基因,p53 基因,p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过敏性鼻炎(季节性)患者对其呼吸道 NO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组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情况和呼吸道 NO浓度情况;将同时间段内的 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其呼吸道 NO浓度详情及用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呼吸道 N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可对患者呼吸道 NO浓度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其恢复至正常水平。

  • 标签: 过敏性鼻炎(季节性) 鼻用皮质类固醇 呼吸道 NO浓度
  • 简介:  Wakata[6]报告15例伴胸腺瘤的MG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为73%,13例伴胸腺瘤的MG患者术后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73%和48%,Wakata报告的15例伴浸润型胸腺瘤的MG患者术后经1~15年的随访共死亡8例

  • 标签: 伴胸腺 切除术类固醇 治疗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过敏性鼻炎(季节性)患者对其呼吸道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进行分组研究,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NO浓度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观察组取得90%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取得73.3%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484)。两组患者治疗前鼻呼出NO浓度均大于正常值,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O浓度较之对照组更趋近与正常值,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采取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季节过敏性鼻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上呼吸道NO浓度水平,其短期疗效十分可观,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但同时,鼻用皮质类固醇对于炎症反应的药理作用甚微,应结合其他药物治疗。

  • 标签: 鼻用皮质类固醇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呼吸道氧化钠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合并小剂量茶碱口服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分为研究组(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小剂量茶碱口服,n=42)与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n=4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第1s用力呼吸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4水平低于对照组,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采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合并小剂量茶碱口服治疗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剂量 皮质类固醇 茶碱
  • 简介:目的:研究肝细胞X受体α(liverXreceptorα,LXRα)基因对HepG2肝细胞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特异性LXRα小片段干扰RNA(siRNA)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人HepG2肝细胞,同时行HepG2肝细胞LXRα的激动(T0901317)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干扰和激动前后的LXRα以及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ATP结合盒(ABC)G5、ABCG8、ABCA1mRNA的表达。结果:LXRαsiRNA干扰24h后,HepG2实验组LXR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LXRαmRNA表达抑制率为86.06%。实验组ABCG5、ABCG8和ABCA1mRNA表达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有下降趋势(P〉0.05)。HepG2加入激动剂(T0901317)48h后,实验组ABCG8和ABCA1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但ABCG5基因表达仅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RNA干扰使HepG2肝细胞LXRα表达受抑制,继而有使靶基因ABCG5、ABCG8、ABCA1表达降低趋势;人工合成配体T0901317与LXRα结合,使其活性增加,上调了ABCG8、ABCA1和ABCG5mRNA的表达。提示LXRα可调控HepG2肝细胞的胆固醇代谢基因。

  • 标签: 肝X受体Α 胆固醇代谢 RNA干扰 激动剂 胆石病
  • 简介:本实验观察了针刺对雌激素介导的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激素(E2)水平,   24 各组大鼠乳腺组织ER、ERK、eNOS蛋白表达比较 模型组ER、ERK、eNOS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均P﹤001),针刺组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

  • 标签: 乳腺增生 传导干预 信号传导
  • 简介: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性激素与高血压、冠心病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

  • 标签: 老年 男性 雄激素 单核细胞 雄激素受体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男性乳房腺发育症临床表现为乳房膨胀,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男性乳腺性疾病,导致男性患者发生此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的激素代谢和雌雄激素比例失调所导致,简单而言就是内分泌紊乱,所以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男性患者乳腺发育症的性激素受体表达进行研究,以可以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理论依据。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从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 标签: 性激素 受体 男性乳腺发育症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倍。人们对膀胱癌在性别的发病率上差异进行研究,普遍认为雄激素介导的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雄激素受体诱导膀胱癌形成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综述总结了雄激素受体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膀胱肿瘤 受体,雄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亚型α和β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7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ERα和ERβ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组ERβ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1);②ERαmRNA和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单纯型和复合型增生组织(P<0.05),ERβmRNA和蛋白在这三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增生组织间没有差异.结论ERβmRNA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ERα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降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RNA 蛋白 异常表达 ERΒ 雌激素受体亚型
  • 简介: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重组人雌激素受体基因酵母,用以检测类,抗雌激素化合物和环境样品的类,抗雌激素活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人雌激素受体(hER)基因,构建诱饵质粒pGBKT7-ERLBD;分别提取并纯化两种含有ER共激活因子基因的靶质粒pGADg24-GRIP1和pGAD424-SRC1;诱饵质粒和靶质粒同时转染酵母细胞Y187,于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上筛选阳性菌落,分别构建两种ER双杂交酵母ER+GRIP1和ER+SRC1.考察双杂交酵母与不同激素:17β-雌二醇(E2)、二氢睾酮(DHT)、孕酮(PG)以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结合情况,并考察了雌激素受体拮抗剂4-羟基他莫昔芬(4-OHT)与酵母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R+GRIP1和ER+SRC1酵母均能够专一性的和E2结合,并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E2对ER+GRIP1和ER+SRC1酵母β-半乳糖苷酶活性诱导的EC50值分别为7.3×10^-11mol·L^-1和1.5×10^-10mol·L^-1,其中ER+GRIP1酵母细胞诱导产生的酶活性值明显高于ER+SRC1-酵母细胞.4-OHT能够抑制E2诱导ER+GRIP1酵母细胞产生的酶活性,并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IC50值为1.0×10^-7mol·L^-1.表明重组人雌激素受体基因酵母可以用于检测化合物和环境样品的类,抗雌激素活性.

  • 标签: 酵母双杂交 人雌激素受体 重组基因酵母 抗雌激素活性
  • 简介: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持续提高。随着对甲状腺癌的深入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逐渐被世人所发现,且其与甲状腺癌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相信,通过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可以为患者的诊断、治疗,乃至预后提供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 标签: 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IL-13受体α2(interleukin-13 receptor α2,IL-13Rα2)、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 β- 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2 ,11βHSD2)信号通路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手术治疗的结肠癌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19年8月30日,统计治疗和随访期间肝转移发生率,根据肝转移发生情况分为转移组(n=22)和非转移组(n=58)。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比较两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IL-13、IL-13Rα2、11βHSD2、环氧合酶2、蛋白激酶B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以11βHSD2的抑制剂甘草次酸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CT-8的11HSD2活性,在甘草次酸添加前和添加24 h两个时间点,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IL-13、IL-13Rα2、11βHSD2、环氧合酶2、蛋白激酶B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结肠癌组织中的IL-13(0.79±0.11、0.40±0.10)、IL-13Rα2(0.72±0.13、0.46±0.11)、11βHSD2(0.84±0.26、0.60±0.08)、环氧合酶2(0.70±0.25、0.37±0.04)、蛋白激酶B(0.76±0.13、0.42±0.0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其癌旁组织(0.09±0.01、0.10±0.06,0.09±0.02、0.09±0.03,0.09±0.01、0.09±0.02,0.13±0.02、0.12±0.07,0.05±0.02、0.0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6、23.20、22.07、24.88、16.47、47.86、18.55、24.55、26.20、44.40,P均<0.001);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结肠癌组织中的IL-13(0.48±0.11、0.32±0.07)、IL-13Rα2(0.52±0.11、0.36±0.11)、11βHSD2(0.63±0.12 、0.48±0.11)、环氧合酶2(0.45±0.15、0.27±0.09)、蛋白激酶B(0.50±0.12 、0.29±0.08)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其癌旁组织(0.12±0.02、0.13±0.01、0.10±0.02、0.10±0.02、0.14±0.06、0.13±0.05、0.10±0.03、0.10±0.04、0.10±0.03、0.1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3、21.15、17.71、17.28、11.01、18.14、10.55、13.12、15.76、18.90,P均<0.001);转移组癌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转移组(t值分别为15.15、3.01、8.97、2.52、6.34、2.26、9.82、2.52、16.02、3.57,P均<0.05)。相对于甘草次酸添加前,甘草次酸添加24 h后,IL-13、IL-13Rα2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环氧合酶2和蛋白激酶B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表达水平(添加前:0.725±0.159、0.639±0.162、0.741±0.178、0.668±0.145,添加后:0.108±0.085、0.116±0.048、0.122±0.063、0.119±0.066)则均降低(t值分别为18.744、16.954、17.956、18.875,P均<0.01)。结论IL-13、IL-13Rα2、11βHSD2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促进结肠癌肝转移,其机制可能是结肠癌中11βHSD2高表达促进环氧合酶2表达、激活PI3K/蛋白激酶B通路等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相关信号通路而促进结肠癌肝转移。

  • 标签: 结肠癌 肝转移 白细胞介素13 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 信号通路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