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症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共110例高龄骨质疏松症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对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机率为4.55%,针对不良疾病实施针对性治疗,已明显好转。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颈股骨折,能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利于髋关节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弥补内固定和全髋置换治疗方式的不足,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中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高龄骨质疏松症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5年10月的47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邻近椎体再次骨折作为观察组,在42例没有再次骨折患者中随意抽取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年龄、性别以及骨水泥注入量等相关因素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P<0.05)。结论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再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录的80例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探讨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使用碳酸钙D3片治疗,探讨组患者在PVP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前缘、中部椎体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探讨组患者治疗后的前缘、中部椎体高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PVP的方式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有效增加患者骨量,避免骨破坏,提高骨强度。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椎体成形术 骨折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8月 ~2017年 9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 35例,对所有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 35例,通过对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疼痛护理、药物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 25.8±3.6) d;对患者 1年随访,无一例再发骨折。结论:加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老年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讨论骨质疏松病人疼痛的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每位病人疼痛个性化护理的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使得每位病人的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或缓解。结论疼痛护理是所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之一,能够及时有效的止痛才能使他们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疼痛 治疗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同腰部疼痛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67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无下腰部疼痛症状,观察组患者均伴随下腰部疼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下腰部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对比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密度(0.48±0.05)g/cm2、VAS评分(4.39±0.49)分、SF-36(43.22±5.90)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密度降低,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腰部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时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 标签: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 腰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经人工股骨头手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均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前后期均进行综合的护理,对照组手术前后期均采用常规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综合护理下4~7天能拄拐杖缓慢行走有12例,护理效果显著率80%(12/15),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无感染现象;手术7~10天后能拄拐杖行走3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下7~10天后能拄拐杖缓慢行走5例,护理效果显著率33%(5/15),患者伤口愈合较慢,无感染现象,在手术后7~10天能拄拐杖缓慢行走10例。结论综合护理有效提高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恢复时间。

  • 标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围手术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不稳定骨质疏松类型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两年期间收治的76例不稳定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均匀分成固定组与置换组,固定组患者接受传统形式内固定治疗,置换组患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置换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少于固定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而言,不稳定骨质疏松类型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后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 骨折 骨质疏松 不稳定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多层螺旋CT普及,脊柱骨折在横断面平扫的基础上,增加了冠状面和矢状面平扫,同时可进行三维重建,全面精准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也全面真实显示椎体的解剖特点,真正做到个性化的精准定位。PKP(经皮球囊椎体扩张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具有有创伤小、见效快、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的特点1。近年来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的胸腰椎骨折,其常规做法由两侧椎弓根进针注入适量骨水泥,达到支撑稳固椎体的作用2。我院在行PKP(经皮球囊椎体扩张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过程中,结合目前脊柱CT平扫+三维重建,经过对椎体解剖特点的研究及实践,寻找出改良椎弓根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取得较为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老年 骨质疏松性 PKP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合并腰椎骨折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和速率法对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和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骨折患者的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发生风险与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骨密度等一般指标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osteocalcin,N-MID)、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BAP)、钙离子(calciumionic,Ca~(2+))、骨吸收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telopeptideoftypeIcollagen,β-CTx)等生化指标之间无关联,而与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oftypeIprocollagen,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25-(OH)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2、0.007、0.001),其中与PINP、TRAP-5b呈正相关,与25-(OH)D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PINP、TRAP-5b和25-(OH)D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联合检测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1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8.1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83.02%,将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大大加快患者的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舒适干预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到2015年8月间,在我院选择4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5例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7.4±12.5)毫升、(90.4±11.5)分钟;治疗后Cobb角、VAS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Sextant微创系统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9.8±5.1)岁,按Neer分型,三型49例,四型29例,其中三型有26例合并肩关节脱位,四型有16例合并肩关节脱位。采用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进行11~25个月的回访。结果: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17.8±3.2)周,并发症发生率为2.5%,关节功能评价中得分为优86例,良23例,中11例,差0例,优良率为90.83%。结论: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低,优良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MIPO技术 老年骨质疏松 肱骨骨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