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尿动力学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53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尿动力学检测并进行尿动力学评估,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453例皆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单纯(BOO)不伴明显膀胱功能障碍者215例(47.5%),不稳定膀胱86例(18.9%),低顺应性膀胱72例(15.9%),低顺应性伴不稳定膀胱24例(5.3%),逼尿肌收缩乏力77例(17.0%),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3(0.7%)例。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检测可同时评估膀胱和尿道功能情况,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病理学分在新生儿羊水吸入死亡案例中的效果。方法:从本司法鉴定中心2017年6月-2020年5月鉴定的新生儿死亡案例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致死原因分为对照组(50例、非羊水吸入致死)和观察组(50例、羊水吸入致死)。观察、对比两组肺组织中羊水成分情况、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SP-A)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B(SP-B)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细支气管、肺泡腔内未见明显羊水成分,观察组细支气管、肺泡腔内可见明显羊水成分。观察组SP-A、SP-B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医病理学分在新生儿羊水吸入死亡案例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清晰反映新生儿肺部羊水情况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从而判断新生儿死亡原因。

  • 标签: 新生儿 羊水吸入死亡 法医病理学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征,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4-06-2016-06接受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48例患者,对其病理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真乳头结构,其内可见毛玻璃样细胞核、核沟、核内包涵体及间质内有沙砾体及钙化。免疫组化结果为48例Tg、42例CK19和40例Ki-67呈阳性表达。结论熟练掌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点,对彩超扫查提示甲状腺微小恶性结节的手术送检标本,给予多取材、多切片并做出正确病理学诊断,对临床医生判断手术方式是否得当及是否需要后续治疗有重要价值。CK19、Ki-67及Tg的强阳性表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乳头状癌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急诊就诊的200例发热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诊科就诊的发热性疾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热病因分布。结果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就诊时间多在晚间,以冬、夏季为主,其病情复杂多样,以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居多,小部分为非感染性发热。结论发热病例复杂多变,医务人员掌握发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充分发挥急诊的早期预警作用。

  • 标签: 发热 急诊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轻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门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 140 例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研究,对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该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和门诊护理对策。 结果: 以上患儿在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为( 2.67±0.77 )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3.1±1.2 ) d ,同时治疗护理后,其临床指标明显改善。 结论: 针对于手足口病,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后,实施门诊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健康,加速患儿恢复。

  • 标签: 手足口病 门诊护理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发展一种通过三维形态学参数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新方法。方法:将采集的12名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均分为二份,一份加入20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份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小板进行洗涤纯化。将纯化血小板加入Ⅰ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反应池中在静态条件下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观察分析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三维形态。同时,通过光透射浊度法(LTA)分析血小板功能。结果:本技术可在无标记情况下获取血小板聚集体的形貌、高度及三维形态图像数据,并可量化血小板聚集体的体积参数;ASA处理能明显改变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显著降低(t=8.97,P<0.01),而横截面积改变不显著(t=1.9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截断值为1395μm3时鉴别ASA抑制功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5%,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LTA方法测试的聚集度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A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学分方法将为后续研究和临床评价ASA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提供新的分析策略。

  • 标签: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三维形态 Ⅰ型胶原蛋白 血小板聚集体体积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手术案例,能够极大的缓解患者的痛苦并改善患者的疼痛,但是随着髋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增长,经历翻修手术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加,在翻修手术当中恢复骨量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打压植骨技术给骨量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将过去30年间的打压植骨领域高引用率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股骨翻修中应用打压植骨技术是研究的热门,高抛光骨水泥柄已经证实其稳定性,并且将来可能有更好的骨移植材料选择。

  • 标签: 打压植骨 髋关节置换 翻修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阴道分娩产妇,要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进行镇痛的药学分。 方法: 本研究共 60 例研究对象,均为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 30 例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产妇为常规组,另 30 例联合使用舒芬太尼麻醉的产妇为研究组,所有产妇均选自 2018 年 1 月至 2020 月 1 月。比较分析镇痛效果以及产程时间。 结果: 在镇痛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上,研究组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在第三产程时间上,两组产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药学分。方法 根据方案每组50例, 分别设定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日服用1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考察总有效率。结论 共有97人完成此项研究,其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且效果优于对照组。

  • 标签: 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药学分析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药学分。方法 根据方案每组50例, 分别设定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日服用1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考察总有效率。结论 共有97人完成此项研究,其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且效果优于对照组。

  • 标签: 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药学分析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硝酸酯类药物的药学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7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35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对比两组用药疗效和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7.14%和对照组74.29比较高(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对照组比较高,且具有较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应用后,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阿托伐他汀 硝酸酯
  • 简介:摘要:高校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连接儿科护理基础与护理临床的桥梁学科,更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高校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要兼顾儿科护理实践,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儿科护理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有临床辩证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能力、医学探究精神,人文关怀,爱护关心幼儿,能够感同身受的治疗患儿,成为一名负责的医护工作者。思政视角下的儿科护理学,是一门有职业道德的课程,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到儿科护理学的发展。

  • 标签: 思政视角 高校 儿科护理 教育模式 课程思政 慎独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袖状胃切除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袖状胃切除术护理及研究提 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检 索 2011~2020 年国内袖状胃切除术的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 入 598 篇文献,来自我国 29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期刊的合著率为 72.61% ,文献核心著 作群发文数占 47.78% ,46.32%的文献被引用过;使用基金赞助的文献占比 36.73%;研究内 容以袖状胃切除术技术、肥胖症、 糖尿病三个方面为主。结论 近年来关于袖状胃切除术的 文献呈上升趋势,研究的核心著作群基本已经形成,且多以区域性文章为主。针对袖状胃切 除术的区域性结合研究有待加强,特别是提高护理人员针对袖状胃切除术的专业研究。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从药学的角度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80例,选取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参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NIHSS评分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97.50%(39/40),相较于参照组80.00%(32/40)明显偏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相较于参照组20.00%(8/40)明显偏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日、5日、7日,实验组NIHS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保障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比较高,不会对患者带来较大影响。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学作用。方法:研究2019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35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35例)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NIHSS评分、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CRP水平对比并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76±6.88)分、CRP水平(4.09±1.21)mg/L与参照组的相比均要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不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显著,且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效果。方法:取79例样本资料(即: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0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组,行阿司匹林治疗(n=38,参照组)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n=41,联合组),对比APTT、PT、FIB、CRP、TNF-α指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APTT(45.63±2.72)s,PT(16.20±2.17)s,比参照组高,FIB(3.09±1.55)g/L,CRP(4.43±2.16)mg/L,TNF-α(4.62±1.50)ng/mL,比参照组低,总有效率97.56%(40/41),比参照组81.58%(31/38)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凝血指标。

  • 标签: 药学分析 治疗方法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失眠患者的药学分。方法:从我院选择52例更年期失眠患者,在2021年1月至2022 年1月范围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艾司唑仑片治疗,26例)与实验组(酸枣仁汤治疗,26例),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较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更年期失眠患者酸枣仁汤治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睡眠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更年期失眠患者 酸枣仁汤治疗治疗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