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东莞市横沥镇2007-2011年乙肝发病特点、流行规律和流行因素,为今后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该镇报告的乙肝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该镇共报告乙肝病例30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9.59/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07年,2008-2011年发病率水平基本稳定。0-10岁儿童发病率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10~1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39岁年龄组、工人、非户籍人口成为发病的主要人群。结论该镇在儿童乙肝基础免疫和学生乙肝防控工作方面已取得成效,在工厂企业开展乙肝防控工作将是下一步的重点。

  • 标签: 乙肝 流行病学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宁德市医院2010年至2012年感染科诊断手足口病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对2010-2012年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我院共报告手足口病4093例,其中2010年上报1172例,2011年上报1098例,2012年上报1823例;各年度发病例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的报告率37.3%(1098/2947)相比于2010年的62.6%(1172/1871)有所下降,而在2012年又上升明显达到66.7%(1823/2732),考虑为是手足口病每隔2-3年流行1次与参考文献一致。;发病人群高峰主要集中在0—3岁年龄组的儿童(P<0.05)占到总发病人数的81.9%(3352/4093),其次是4—7岁组为15.9%(649/4093);发病季节主要是在第四季度即10-12月(P<0.05),占这三年发病数总数的43.6%(1785/4093);其次是4-6月,占这三年发病总数的26.1%(1067/4093);在发病性别上男性的发病会比女性更高(P<0.05)。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年份、时间、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 标签: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东莞市横沥镇2010年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的原因、发病特点、流行规律,为今后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东莞市横沥医院住院部和门诊儿科报告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结果2010年该院住院部和门诊儿科报告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确诊病例共176例,比2009年上升166.67%;全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季多发,9-11月份报告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构成比达72.17%;6月龄-1岁年龄组和1-2岁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0.34%和39.77%;散居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6.59%;流动儿童的发病构成比达90.91%。结论东莞市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加强防控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流动儿童的防控工作应成为重点。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方法,了解46起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201名患病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发病、就诊及流行病学史等因素对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规模的影响1。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将2015年至2018年6月江镇地区所有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涉及患儿长纳入队列,设计手足口病个案调查问卷,培训医务人员采用面对面及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散居,归属外地,发病就诊时间差,病程极短和极长症状多样化是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控制发展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规模 人口学特征 病程 发病就诊时间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美国脊柱损伤委员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在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评定结果调整原因,总结经验。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SCI患者102例,采用2013年颁布的标准,评价目标对象的损伤平面。结果在复查后原始记录与复查结果存在差异,集中在L1-5原始记录损伤转变为CM、CE损伤;一致性系数达到0.84,属于较高水平。结论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重复性好,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特别是不同科室对标准理解差异问题,损伤最高最低节段确认问题,评定受患者主诉影响较大。

  • 标签: 脊髓损伤 ASTA神经学分类标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RVVC)病原学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3年5月期间,对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163例RVVC患者进行实验室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检测,其中含妊娠患者40例。感染白假丝酵母菌13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9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3例。40例妊娠合并RVVC中,感染白假丝酵母菌3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9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0例。22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RVVC者中,感染白假丝酵母菌12例,光滑假丝酵母菌5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0例,热带假丝酵母菌0例,并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VVC感染病原体中,82.8%为白假丝酵母菌,17.1%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中,87.5%为白假丝酵母菌,12.5%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RVVC感染病原体中,54.5%为白假丝酵母菌,22.7%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结论RVVC感染病原体中,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妊娠期与非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类型和分布比较P>0.5,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妊娠期RVVC与合并糖尿病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类型和分布比较P>0.5,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糖尿病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患儿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特征,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已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年份、季节、年龄段9项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率。结果40259例患者中,病原体检出总阳性率为28.55%,检出率最高的前4种病原体分为MP(16.35%)、IFB(6.16%)、PIV(4.32%)、RSV(0.88%);4~≤7岁年龄组中感染最常见;且不同季节的检出率有差异。结论MP、IFB、PIV、RSV是儿科常见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主要病原体在4~≤7岁年龄组出现感染高峰,近3年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种类和流行季节有所改变,因此加强9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检测有助于儿科急性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八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例乳腺管状小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CK34βE12、p53等的表达方式予以检测。结果乳腺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结节呈现不规则形态,边缘有较多毛刺存在;镜下小管状是由均匀一致的小细胞交织排列形成,在导管周围侵润纤维性小叶间质呈现环靶状排列,周边伴有低、中级别上皮肿瘤,与细胞形态比较相似,主要有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其中7例患者存在ER表达,8例患者存在PR表达,所有患者均不表达HER2、p53,条索状结构、管状结构其中7例患者存在E-cadherin表达,5例患者存在CK34βE12表达,8例患者存在CK8表达;8例患者中,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有2例,术后28-75个月随访,7例患者身体明显好转,术后60个月,1例患者对侧乳腺出现新生肿瘤。结论乳腺管状小叶癌属于侵润性乳腺癌,其病理特征兼具小叶癌与小管癌,比较少见,而免疫组织化学均能一致表达出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等,以便及时、准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做出病理诊断。

  • 标签: 乳腺管状小叶癌 侵润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四川省绵阳江油疾控中心发现某小学南校区一起18例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展开流行病学分,探究疫情发生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疫情控制。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定义,查看2017年4月17日—5月17日期间学校的缺课记录,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搜索,针对本校区出现病例展开个案调查,针对疫情展开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该校南校区有学生1500名,2017年4月17日—5月16日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18例,患病率1.20%,本次患病男生11例,女生7例;病例集中在三(1)班、三(5)班、六(4)班,疫情持续30d。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同班、同餐。结论对于学校应严格落实好晨检制度,对于早期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应及早进行上报并做好消毒隔离干预,防止疫情的传播;加大腮腺炎类疫苗的接种率,建立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屏障,在疫情暴发期做好疫苗应急接种工作等。

  • 标签: 小学生 流行性腮腺炎 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体重200g左右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A);CLA干预组(B),将各组大鼠制作左胫骨中段骨折模型;A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给予共轭亚油酸灌胃干预(10g/Kg·diet)。于第2周、第4周、第6周检测碱性磷酸酶;行DR摄片并评分。结果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骨折后2周时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X线摄片评价显示共轭亚油酸干预组4周骨折线模糊,骨折端骨痂体积大、骨痂数量多,三名骨折医生对骨折后6周进行评分较空白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根据实验结果推测①共轭亚油酸可以促进骨折愈合。②增强机体内成骨活动,提高ALP的活性。

  • 标签: 共轭亚油酸 骨折愈合 碱性磷酸酶 X线评分
  • 简介:摘要护理美学从南丁格尔时代即开始萌芽1,它既反映了护理学对美的追求,又是护理学借助美学对自身的升华。美学是揭示美的本质,阐明美的客观标准,培养人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门哲学学科护理工作,是一切艺术中最精细的艺术。临床护理工作既繁琐又精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形象及护理审美规律。急诊科是一个即工作繁忙病人病情又重,家属和陪人又多的复杂的医疗就诊地方,对于在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将美学运用在工作中就更加必要了。具体表现如下。

  • 标签: 护理美学 急诊科 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来我院修复科就诊的自觉前牙美学效果差的42例患者,全部行微创全瓷贴面修复,术后随访1年~2年,联合Ryge瓷贴面评价标准和全瓷贴面评价标准及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正标准(USPHS)综合评估微创全瓷贴面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随访2年,临床检查可见,修复体边缘密合良好,完整,未见缺损,颜色与周围牙齿匹配,牙龈形态健康。结论微创全瓷贴面可以很好的修复轻度变色牙,过小牙,牙齿不齐等引起的前牙美学缺陷。

  • 标签: 前牙美学 微创全瓷贴面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治疗lisfranc(跗跖关节)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实施关节融合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有无本质上的不同。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lisfranc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融合术,实验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均比实验组差,P<0.05。结论比起关节融合术,在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的过程当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推广价值高。

  • 标签: lisfranc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文拉法辛和米氮平对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5年期间收治的9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联合治疗组,文拉法辛治疗组和米氮平治疗组。1疗程后,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33%,明显优于文拉法辛治疗组的13.33%和米氮平治疗组的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的方式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 标签: 文拉法辛 米氮平 难治性抑郁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观察及药学分。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头孢他啶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使用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头孢他啶 阿奇霉素 小儿 支气管肺炎 效果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博思清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方法对5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博思清与维思通进行治疗,疗程6周。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2组进行分析。结果博思清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2.0%,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本分别为638.16元和647.8元。结论博思清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维思通相当,但起效更快,博思清(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较经济。

  • 标签: 博思清 维思通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特异性微小RNA-143(miR-143)潜在靶基因预测及生物学分,探究其在手足口病发生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多个的靶基因预测软件搜集miR-143潜在靶基因,取预测结果的交集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eneontology,GO)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Pathwayenrichment)。结果miRBase、miRDB、RNA22、Targetscan、miRNA.org、TarBase、Targetminer、miRTarBase共7个靶基因预测软件中取1160个交集后的基因,GO分析及KEGG分析发现miR-143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转导通路、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中及在调节细胞进程、蛋白装配、核酸结合等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作用。结论miR-143可能通过调节不同的靶基因及信号通路在手足口病中发挥作用,具体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 标签: 手足口病 miR-143 miRNA 靶基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意义。方法对38例BPH手术后排尿改善不佳的病人,按症状分为排尿不畅组和尿液不自主溢出组。均行尿动力学检查,研究其结果。结果排尿不畅组30例,其中膀胱肌收缩力低下10例,膀胱颈口狭窄20例;尿失禁组8例,其中6例为急迫性尿失禁,2例为压力性尿失禁。结论BPH术后排尿症状改善不佳的主要原因为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肌功能损害,尿动力学检查可予明确原因和对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辖区内2003-2009年乙型病毒肝炎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工作。方法对辖区内5-15岁少年儿童进行资料分析,对比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辖区内肝病例报告情况。结果辖区内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5-15岁人群乙肝发病数远低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但报告比例呈上升趋势,报告人员对乙肝病例定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结论应加强少年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并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症的进一步认识。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规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4~2015年上海市手足口病哨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送检的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探讨疑似重症手足口病在本地区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5年哨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送检的咽拭、粪便、肛拭样本,应用realtime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并分析病原体分布特征。结果2014~2015年期间共收集到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274例,病原学检测发现264例肠道病毒检测阳性,阳性检出率高达96.35%。其中EV71和CVA16分别占95.45%、3.03%,其他肠道病毒占1.52%,主要病原体为EV71病毒;对264例病原学检测阳性病例的粪便和咽拭配对标本进行检测,粪便标本检出率为98.86%,咽拭标本检出率为59.85%,McNemar检验比较两种样本检出率的差异,P<0.01,粪便标本的检出率高于咽拭标本。病例人群男性高于女性(1.981),主要发病年龄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病例集中在1~3岁低幼年龄组,疑似重症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份。结论疑似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季节为春夏季;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人群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EV71型是2014~2015年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其流行具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性特征。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 柯萨奇病毒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