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对 ICU 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5-2020.5 月收治的 60 例对 ICU 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按照双盲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分为对照组( 30 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 30 例,实施优化护理流程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为 ICU 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优化护理流程后,可以提高护理水平,以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可以大力推广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健康儿童的肠道大肠埃希的耐药水平。方法 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大肠埃希,进行药敏检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51株大肠埃希分离株耐药率分别为红霉素94.11%、氨苄西林72.55%、四环素62.75%、头孢曲松52.94%、环丙沙星27.45%、氯霉素11.76%。分离株的多重耐药表型以四重耐药最高(16/31.37%),且以头孢曲松、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的四重耐药型别为主(12/23.53%,p<0.005);一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EHEC)菌株,为五重耐药,仅对环丙沙星敏感。结论 本研究发现本地区健康儿童肠道大肠埃希存在较高多重耐药性,建议关注耐药基因在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大肠埃希之间的转移。

  • 标签: 健康儿童 大肠埃希菌 多重耐药性 毒素基因检测
  • 简介: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苏州215129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及临床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用Vitek2 Compact对251株铜绿假单胞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以CLSI2018M100判定药敏,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51株铜绿假单胞标本分布占比:痰液88.8%(233/251),分泌物6.0%(15/251)。药敏结果显示氨曲南耐药率最高,16.73%;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13.55%和12.75%;亚胺培南11.55%;科室分布:神经外科110株,占44%;ICU52株,占21%;呼吸科37株,占15%;神经内科18株,占7%。神经外科和ICU耐药率最高;儿科喹诺酮类耐药率最高;所有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敏感率高。结论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其中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居高。所以,临床应重视病原学送检,并根据药敏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多重耐药产生。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粪便细菌学检验中使用肠道谱分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5月采集的粪便标本20份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标本在采集后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并统计标本中的细菌数量、种类。结果 统计后,G-杆菌的数量最多,占比40.00%,其次是G+球菌30.00%、真菌20.00%、无细菌生长10.00%,粪便样本中的细菌数量和种类较清晰。结论 利用肠道谱分析使粪便细菌学检验的敏锐度和清晰度更高,可快速明确粪便样本中的细菌数量和种类,更值得使用。

  • 标签: 肠道菌谱分析 粪便细菌学检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感染护理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对照组中的患者实行常规的抗感染护理,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感染护理措施,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多重耐药感染情况和卫生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感染多重耐药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再对两组中各项卫生合格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降低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多重耐药菌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妇科的治疗方法及价值,分析了女性比较容易感染的妇科疾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的常见症状,并定期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介绍常见的妇科疾病,普及女性的健康知识和生活知识,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女性,妇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临床检验与结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晨起中段尿作为具体样本,进一步充分检验样本中病原的分布情况以及敏感性等,然后探究具体结果。结果:针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探究,可以看到病原的分布比例依次为:大肠埃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粪肠球菌等。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分布情况以及具体比例,以此进一步有效明确病原的具体分布和耐药情况等,进而有效选择相对应的抗生素,这样能够呈现出应有的治疗效果,有效避免或者减少抗生素滥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临床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感启动多重耐药控制措施后对监护室多重耐药感染的控制作用。方法:入选的100名研究患者,入选时间为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利用根据启动院感多重耐药控制措施的时间分组,每组平均50人,即研究组(启动后)、对照组(启动前),对比最终MDRO发生率。结果:院感启动多重耐药控制措施后,研究组各项菌种的感染率均降低,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下降幅度偏高,2组MDRO发生率对比显示P值<0.05。结论:院感启动多重耐药控制措施后,可以有效控制监护室耐药感染事件,给ICU住院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疗环境,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院感防控 ICU 多重耐药菌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阴道胶囊对女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138名女性阴道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口服乳酸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副作用较少,P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乳酸阴道胶囊在阴道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分成奇数组(A组)和偶数组(B组),奇数组使用常规治疗+乳酸阴道胶囊治疗,偶数组则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患者疾病复发情况。结果:A组患者复发情况少于B组,A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酸阴道胶囊在阴道炎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疾病反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部门合作在多重耐药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医务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依据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前(2021年1月-6月)、实施后(2021年7月-12月)进行统计,比较两组手卫生依从率、接触隔离执行率、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合理使用率。结果:实施后手卫生依从率、接触隔离执行率86.67%、93.33%高于实施前53.33%、36.67%(P<0.05)。实施后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合理使用率96.67%、96.67%高于实施前63.33%、70.00%(P<0.05)。结论:多部门合作在多重耐药医院感染防控中具有积极意义,有效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接触隔离执行率、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合理使用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多部门合作 多重耐药菌 手卫生依从率 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
  • 简介:摘要:舌苔群作为口腔微生态重要组成部分,在舌象发生变化时,口腔群亦随之变化。中医舌象的实质,在某种意义上是舌色、舌形、苔色与苔质综合体现,是中医四诊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众多专家学者对不同舌象群结构的研究各有千秋,相关研究表明舌苔群的变化(或特点)与疾病具有相关性,从而以期依据舌苔群的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寻求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但其具体机制仍亟待研究并明确。

  • 标签: 中医舌象 口腔菌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臭氧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年龄、疾病情况、并发症等因素随机抽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接受医疗措施的患者200例作为参考对象,按照人数结合以上指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臭氧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进行治疗;对比药物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异常反应发生率、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臭氧对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较之对照组高,存在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异常反应的概率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自觉症状积分消失时间更快,P<0.05。

  • 标签: 臭氧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儿普外科术后感染病原及耐药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到本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38例患儿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患儿术后伤口分泌物,对其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试验,分析小儿普外科术后病原感染情况以及常见病原对常用药物的敏感率。结果:38例患儿通过普外科手术后共检测出73株细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较大,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和不动杆菌属占比较大,不同病原对常见药物耐药性不同。结论:在开展手术治疗时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手术,避免患儿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等情况,通过对小儿普外科术后感染病原及耐药性进行研究,能够为医生在临床用药时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小儿 普外科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痰培养阳性患者病原的分类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留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ICU患者呼吸道新鲜痰液样本,以实验室常规方法对痰样本进行病原的培养、分离及鉴定,并分析病原分类情况及其耐药性。结论ICU患者肺部病原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见肺炎克雷伯、鲍氏(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真菌次之。临床医生应严格依据耐药情况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及时调整用药,对ICU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ICU 痰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不同置管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生存。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共200例,对用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不同置管患者的多重耐药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和导尿管的使用以及手术属于重症医学科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几个高危险因素(P<0.05);其中呼吸机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0,5.0)、 1.0(0,6.0)、1.0(0,4.0)。 结论:呼吸机属于重症患者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要对呼吸机的使用进行合理控制,降低患者的感染概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不同置管患者 多重耐药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