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以桂、黔民族旅游地为例,从"主、客"的角度对比分析二者对旅游环境影响感知的异同,并对"主客"间感知异同的原因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主客"对旅游正面环境影响的感知强于负面,且双方对旅游正面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较一致;负面感知上双方存在较大差异,居民的负面感知不如游客强烈。影响"主客"对旅游地总体旅游发展满意度的环境指标同样存在差异。

  • 标签: 居民 游客 感知 旅游环境影响 民族地区
  • 简介:本文通过对1986-1995年10月间华南沿海地区有关测站探空资料的分析,探索了华南沿海地区对流层顶的特点,以期对该地区的航空及军事活动参考依据。

  • 标签: 华南沿海地区 对流层顶 军事活动 航空气象
  • 简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因其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特殊性,普遍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落后。认识其落后的原因,合理地解决造成落后的关键问题,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加强图书馆科研工作,在发展中加强自主创新,才能使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更具有核心竞争力。

  • 标签: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发展建设
  • 简介:实践教学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下简称经欠区)由于其客观原因导致实践教学质量落后。因此,提出一种适合经欠区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文章以经欠区的SWOT分析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建立2SIG实践教学模式,并运用全寿命PDCA管理模式进行全过程循环管理。

  • 标签: 经欠区 实践教学 SWOT 2S1G PDCA
  • 简介:环滇池地区即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最集中、最有活力的地区,也是集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历史文化多元融合等特征的典型区域.随着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一定特征.基于此,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平台对该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发展,环滇池地区产业结构以“三二一”高水平结构演进,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第二、三产业对地区GDP贡献最大;第一、三产业演进相关度最高,第二产业次之;产业结构空间差异由大到小,空间相关性越来越强,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针对环滇池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形式及特征,结合滇池生态环境现实,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

  • 标签: 环滇池地区 产业结构 时空特征
  • 简介:本文以景宁民宿为例,对农村地区民宿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包括提高民宿经营者的服务水平和宣传能力,引入“同业联合,异业联合”;完善基础设施,创建乡村民宿综合体;注重开发景宁民宿特色;推动行政与组织管理,规范民宿设施与服务;合理开发农业资源等,力求为农村民宿产业地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景宁 农村 民宿 对策
  • 简介:依据排球技术的特点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我国北方经济条件,冬季气候寒冷的特点,采用软式和标准排球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在冬季开展排球教学与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排球技术 软式排球 标准排球 教学法 教学效果
  • 简介: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同时也为周边地区接轨上海、发展自身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贯彻中央精神,主动呼应上海,浙北嘉兴、湖州两市都把接轨上海作为跨世纪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报告以浙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为基础,提出了浙北地区接轨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与指导原则,重点探索与研究了浙北地区接轨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九个关键问题.

  • 标签: 浙北地区 嘉兴市 湖州市 上海 浙江 经济发展战略
  • 简介:四川是民族大省,特殊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中的短板。目前四川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总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支持性资源严重缺乏,专业师资急缺,对特殊教育有着更迫切的需求。文章阐述了发展民族地区特殊教育要多管齐下加强政策扶持与投入力度,要健全完善相对完整的特殊教育内部层次体系,要加强特教师资在专业技能水平上的培养培训,以此促进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加快,实现从外延向内涵发展转变。

  • 标签: 四川民族地区 特殊教育 现状与对策
  • 简介: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 标签: 中原城市群 城市化水平 预测
  • 简介: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的推进,以新闻人才为支撑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展开。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作为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应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面对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就业形势的严峻、新兴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如何加快重庆地区高等新闻教育改革成为重要的课题。

  • 标签: 重庆地区 高等新闻教育 分析 思考
  • 简介:1998年是浙江省近几年来报考普通高校人数最多的一年.全省报名总数125390人,其中应届生95307人,占总数的76%;往届生30083人,占24%.理科类(含体育)考生74627人,占59.5%;文科类(含艺术)考生50642人,占40.4%;实践生121人,占0.1%.与去年相比,报名总数增加14896人,增幅达13.5%;文科增加5329人,增幅12.6%,理科增加9515人,增幅为14.6%,艺术增加271人,增幅8.4%,体育减少173人,实践生减少51人.

  • 标签: 丽水地区 普通高校 重点中学 教学质量 高考 录取率
  • 简介:民族经济政策是国家为发展、扶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而实施的政策,是指导和影响我国少数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我国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边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边疆地区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加快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胡锦涛在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讲话中指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因此,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但是,部分民族经济政策由于受体制、历史文化和人力资源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 标签: 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 经济政策
  • 简介:一、文献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速度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在劳动力市场供给方面,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人口的就业流动逐渐由较低学历的“民工潮”向较高学历的大学生就业难方向转变。在国外,人口就业流动的首要影响因素被诸多学者归结为经济发展水平原因;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影响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有研究者认为生活质量、就业机会、社会福利等也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就业机会 流动速度 影响因素 大学生 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人口
  • 简介:本文论述台湾中部地区以日月潭为中心的红茶产业发展之过程。由于食品科技进步与消费者求新求变心理,业者为因应市场需求与变化,早已练就研发各种茶品的功夫。发展休闲茶园。建立地区特色产业,是可发展之路。红茶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与可变性,符合现代多元化市场的需求。

  • 标签: 台湾茶产业 台湾红茶 日月潭红茶
  • 简介: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先天不足,管理严重滞后,产权不清,利益博弈,办学特色缺乏,发展困难重重。在结合珠三角地区某独立学院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其中,求同存异,教育公益与自负盈亏相结合,学生的认同度与家长的满意度相结合,政策的稳定度与投资方忠诚度相结合,满足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协调好教育公益性、利益均衡性和价值公平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独立学院 公益性 均衡性 公平性
  • 简介: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安徽省的欠发达区域,也是重点治理区域。城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的江淮城市群是江淮分水岭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借用现有成熟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研究本地区的城镇等级体系,而且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而是通过潜力模型得出城市区域,然后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研究城市之间的引力并得出引力路径,这有利于本地区的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和城镇化规划,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

  • 标签: 引力模型 潜力模型 城镇等级体系
  • 简介: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关系到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优化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几点意见。

  • 标签: 西部地区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问题 对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介绍了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对北京近郊的农宅室内热环境进行的现场调查.对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室内环境参数进行了测量,以问卷方式调查记录了居民的热感觉,并考察了农民的衣着和生活习惯.调查结果表明,农宅中性温度为18.4℃,可接受温度区间下限为10.9℃.舒适温度受到农民的衣着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因此北方农宅的采暖温度标准不能照搬城镇单元式住宅楼的采暖标准.通过与北京近郊农宅的比较,发现在相同的操作温度下,湖南农宅居民感觉更冷,原因可能是湖南农宅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 标签: 农宅 热舒适 现场调查 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