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手术术后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麻醉的镇痛效果。 方法 在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抽取 78例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患者,行硬膜外镇痛的 39例为普通组,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镇痛结合硬膜外镇痛的 39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术后 1h VAS评分( 1.58±0.27)分、术后 2h VAS评分( 1.79±0.68)分、术后 8h VAS评分( 2.12±0.59)分、术后 24h VAS评分( 2.27±0.73)分均低于普通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0.00%)低于普通组( 10.26%)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镇痛能有效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感,且不良反应较少,镇痛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髂腹股沟神经 髂腹下神经 超声 剖宫产 镇痛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全麻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 104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 52例。对比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研究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 Ramsay镇静评分、 VAS评分、切口疼痛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0 min、 3 h、 48 h,研究组患者的 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0 min、 3 h、 48 h,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面积均小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69%,对比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5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全麻患者术后镇痛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的效果更好,起到有效减轻疼痛评分、较小切口疼痛面积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广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全麻患者;术后镇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study.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sufentanil for analgesia, and the study group used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for analgesia. Ramsay Sedation score, VAS score, incision pain area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amsay Sed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30 min, 3 h, 48 h after operation, the V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t 30, 3 and 48 hours after operation, the area of incision pai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7.69% in the study group and 11.5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is bett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in score and small incision pain area. It should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依托考昔对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60例接受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组患者30例,术前1 h接受120 mg口服依托考昔;对照组患者30例,术前1 h口服安慰剂,采用布比卡因进行腰椎麻醉。记录并分析静息时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第1次按需镇痛的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剂量补充次数及术后24 h内吗啡的镇痛剂量及术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术后4、8、12、16和24 h VAS评分分别为(2.47±1.33)分、(2.50±1.74)分、(2.63±1.22)分、(3.37±0.67)分、(2.67±1.14)分,试验组分别为(3.03±1.30)分、(3.70±1.86)分、(4.27±1.68)分、(3.83±1.70)分、(2.93±1.11)分,2组患者组间相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4.130,P组间<0.001);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75,P时间<0.001);2组患者组间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234,P交互=0.001)。试验组患者第1次按需镇痛的时间为(178.20±41.4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142.80±61.75)min;试验组术后24 h内镇痛剂量补充次数、术后24 h内吗啡的镇痛剂量分别为(2.67±0.96)次、(7.40±4.28)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1.48)次、(11.20±6.17)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尿潴留患者2例,胃肠道反应患者3例;对照组术后出血尿潴留患者1例,胃肠道反应患者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421)。结论依托考昔联合腰椎麻醉可以改善老年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 标签: 疝,腹股沟 依托考昔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划为观察组(40例剖宫产产妇)和对照组(40例剖宫产产妇),给予对照组产妇硬膜外泵注0.125%罗哌卡因,给予观察组产妇硬膜外泵注0.125%罗哌卡因+1 1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比分析术后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寒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定 剖宫产手术 术后镇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镇痛方式评价麻醉因素对胸腔镜术后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8~64岁,BMI 18.5~24.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对照组(C组)、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组(E组)、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组(T组)和ESPB联合TPVB组(ET组)。麻醉诱导前即刻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E组、T组和ET组分别行患侧ESPB、TPVB和ESPB联合TPVB。T组和E组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混合地塞米松5 mg,ET组于椎旁间隙注入0.5%罗哌卡因5 ml,后退针尖触及横突骨质另注入15 ml。神经阻滞操作完成后15 min时,采用针刺法检测阻滞平面,达T4-6脊神经支配区域为阻滞成功。术毕行PCIA治疗并入PACU。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于神经阻滞操作前即刻(T0)、手术30 min(T1)、气管拔管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时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于气管拔管后15 min(T4)、术后6、12、24和48 h(T5-8)时记录患者咳嗽VAS评分;术后48 h随访,记录PCIA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用量及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余3组T4-6时咳嗽VAS评分降低,PCIA按压次数减少,氟比洛芬酯用量、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T1,2时血浆Cor和ACTH浓度降低(P<0.05);与E组比较,T组和ET组T4时咳嗽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和氟比洛芬酯用量降低(P<0.05);与T组比较,ET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VB改善胸腔镜术后患者转归的效果优于ESPB和TPVB联合ESPB。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手术后 胸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收集骨科手术患者 9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 A、 B、 C组三组,每组 30例。 A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3 μg/kg; B组术后给予 DEX(1.5μg/kg)联合舒芬太尼 2μg/kg; C组术后给予 DEX(1.5μg/kg)联合舒芬太尼 1μg/kg。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术后 2h(T0)、 12(T1)、 24h (T2)、 48h(T3)的疼痛程度和 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 C组 T1、 T2、 T3的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 A组 (P< 0.05), B组、 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A组 (P< 0.05)。结论: DEX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术后镇痛能明显降低舒芬太尼的使用量,降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不同剂量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在严密的麻醉监护下俯卧位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术中镇静镇痛的安全性及其辅助局部麻醉药物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PTED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Dex低剂量组(D1组,Dex负荷剂量1 μg/kg输注10 min后,维持剂量0.3 μg·kg−1·h−1)、Dex高剂量组(D2组,Dex负荷剂量1 μg/kg输注10 min后,维持剂量0.5 μg·kg−1·h−1)及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1.5 ml·kg−1·h−1速度输入10 min后,维持速度0.125 ml·kg−1·h−1)。记录镇静前(T0)、手术开始时(T1)、环钻打磨关节突时(T2)以及术毕时(T3)患者的心率、MAP、SpO2及BIS;T3时点记录手术时间、利多卡因用量、晶体液输入量;T2时点记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疼痛发生率。结果T1、T2、T3时点,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心率、MAP及BIS均明显降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心率进一步降低(P<0.05)。在T1时点,D2组MAP较D1组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利多卡因用量、VAS评分及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P<0.05);与D1组比较,D2组VAS评分及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严密的麻醉监护下,俯卧位时使用Dex能够有效缓解PTED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并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 镇静 镇痛 监护麻醉 俯卧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加巴喷丁超前镇痛用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S )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OSAS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入手术室前3 h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 mg/kg,对照组入室前3 h给予安慰剂,两组患儿术后均以电子镇痛泵行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按芬太尼8 μg/kg进行配制,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首剂量4 ml,无背景剂量,单次给药2 ml,锁定时间30 min; 2 h后如果镇痛效果不满意,单次给药调整为3 ml,呕吐患儿静脉给予格拉司琼0.1 mg/kg处理。分别于术后1、2、4、8、16、24 h记录患儿的婴幼儿术后镇痛评分(Children and Infants Postoperative Pain Scale, CHIPPS)和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2、4、8、16、24 h CHIPPS评分及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烦躁、恶心呕吐以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超前镇痛用于小儿OSAS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 标签: 加巴喷丁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超前镇痛 术后镇痛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引导 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剖宫产产妇的镇痛干预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 92 例 剖宫产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依据住院顺序编号( 1-92 )的奇偶特性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的定位镇痛为主要干预方案,研究组患者则接受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阵镇痛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 12 h、 48 h以及 72 h 的疼痛测评得分( VA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 95.65% )较对照组( 76.09% )明显上升, P 均< 0.05 ,组别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在 剖宫产孕妇的 术后镇痛干预中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满意度得以提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先随机抽出30例,作为参照组,以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其余30例则作为研究组,以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对比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1、6、12、24以及48h的VAS评较参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下肢手术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超声与神经刺激仪联合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建议临床积极引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连续股神经阻滞 下肢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康复治疗联合多模式镇痛在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3-2019.3于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治疗的患者 10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 54例予以康复护理,观察组 54例予以康复治疗联合多模式镇痛,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 ASES、 UCLA、前屈 ROM、体侧外旋 ROM评分情况,干预前两组评分对比差异小 ( 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进行罗哌卡因臂丛置管连续阻滞及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能够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肘关节僵硬松解术 多模式镇痛 康复治疗 自控镇痛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全麻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 104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 52例。对比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研究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 Ramsay镇静评分、 VAS评分、切口疼痛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0 min、 3 h、 48 h,研究组患者的 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0 min、 3 h、 48 h,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面积均小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69%,对比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5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全麻患者术后镇痛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的效果更好,起到有效减轻疼痛评分、较小切口疼痛面积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广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全麻患者;术后镇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sufentanil for analgesia, and the study group used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for analgesia. Ramsay Sedation score, VAS score, incision pain area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amsay Seda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30 min, 3 h, 48 h after operation, the V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t 30 min, 3 h and 48 h after operation, the postoperative incision pain area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7.69%, 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1.5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has better eff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in score and small incision pain area, which 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 and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椎板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R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R组患者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阻滞20 min后测量患者感觉阻滞平面。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术后2、6、18、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记录患者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副作用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R组椎板阻滞20 min后测量锁骨中线处感觉阻滞节段为(5.7±0.9)个,R组患者术后2、6、18、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明显低于G组(P<0.05);R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按压次数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P<0.05),其中R组2例(10%)患者、G组13例(65%)患者追加了曲马多补救镇痛,两组补救镇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可安全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并能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椎板阻滞 肺叶切除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地佐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地佐辛组(D组)、低剂量地佐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DT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T0)、6 h(T1)、12 h(T2)、24 h(T3)、48 h(T4)切口痛、内脏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组患者术后切口痛VAS评分在T0~T3均明显高于DT组[(5.74±0.37)分比(2.55±0.44)分、(5.25±0.34)分比(2.23±0.76)分、(4.03±0.41)分比(1.47±0.33)分、(3.48±0.39)分比(1.45±0.45)分(t=30.392、19.736、26.642、18.672,均P<0.05);D组患者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26.67%比3.33%、46.67%比6.66%、20.00%比3.33%)(χ2=7.615、9.603、1.097,均P<0.05)。结论低剂量地佐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妇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小。

  • 标签: 神经肌肉阻滞 镇痛 妇科外科手术 视觉模拟量表 地佐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啶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接诊的全麻手术病患 92 例,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均分成 2 组。试验组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用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对照组用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对比气管拔除时间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术后 2h 、 12h 与 24h 的 VAS 评分比对照组低, P < 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4.35% ,和对照组 8.7%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对多模式镇痛下剖宫产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5 53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的不同分成四组:昂丹司琼4 mg组(A组,2 712例)、地塞米松5 mg组(B组,39例)、昂丹司琼4 mg复合地塞米松5 mg组(C组,413例)、未给予任何药物(空白)组(D组,2 366例)。所有药物在手术结束前给予。比较四组PONV的发生率。结果四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术后24 h NRS≥6的比例、术后羟考酮使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四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9%(62/2 712)、0(0/39)、1.45%(6/413)、1.90%(45/2 36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结论预防性地使用止吐药物似乎不能降低多模式镇痛下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标签: 止吐药 药物预防 剖宫产术 手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康复治疗联合多模式镇痛在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3-2019.3于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治疗的患者 10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 54例予以康复护理,观察组 54例予以康复治疗联合多模式镇痛,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 ASES、 UCLA、前屈 ROM、体侧外旋 ROM评分情况,干预前两组评分对比差异小 ( 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康复治疗时进行罗哌卡因臂丛置管连续阻滞及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能够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肘关节僵硬松解术 多模式镇痛 康复治疗 自控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