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1940年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的开发与研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是指青霉素G母核或头孢菌素C母核经化学法或生物法进一步合成侧链或改变局部结构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不同作用特点的抗生,该母核前体比较容易通过大规模的微生物发酵获得。由于是经过生物过程与化学合成共同完成而非全化学合成,故又称半合成抗生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生物法生产 半合成抗生素 青霉素G 化学合成 头孢菌素C
  • 简介:摘要本文概述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性、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药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几方面,总结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正确使用。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使用
  • 简介:摘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等特点,为了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相关作用机制和基本药理作用,我院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研究进展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06年~2009年全部201份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病历,列表对病人的一般情况,细菌学检查,碳青霉烯类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价。结果碳青霉烯类抗生素4年内用量虽有起伏,但总量逐年增加,主要是以老年患者的肺部感染使用为主,美罗培南增量明显。结论我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
  • 简介:目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3年9月~2004年3月间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肺炎克雷伯杆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及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定性筛选细菌的β-内酰胺酶;通过NCCLS2004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初筛ESBLs;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高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结果: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11.1%,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都达到了22.2%~44.4%;18株实验菌中有11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有9株产ESBLs和1株产AmpC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肺炎克雷伯杆菌 耐药机制 Β-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不良反应表现、用药情况、基本资料等。结果12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范围最多的是60岁以上者,最少的是11-20岁者;患者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涉及到的药物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比较多,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易引发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应保持高度警惕,合理用药,加强抗生不良反应监测,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运用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处方800份为研究对象,对运用头孢菌素抗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中,主要为口服剂型,占73.13%(585/800),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占42.74%(250/585),第二代头孢菌素占34.19%(200/585),第三代头孢菌素占23.08%(135/585);而针剂处方占26.87%(215/800),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有较高的比例,为46.51%(100/215)。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运用中基本合理,但是还存在着用药起点较高的现象,应该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提高抗生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 合理用药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联合应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例。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出现的头孢菌素类联合其他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110例,对其联合用药种类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1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饮酒或服用含乙醇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比例最高为28.2%,其次为联合考来烯胺、中药制剂、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用药中抗凝血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最低为3.6%;在11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发生过敏样反应患者最多为32例,其次为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结论应加强临床药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重视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不可盲目联合用药,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 标签: 头孢菌素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合理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妇产科在2017年接收的100例手术患者,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生治疗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组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给予抗生治疗组患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抗生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合理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妇产科 临床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及相关致病因素,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40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4例,对照组为未发生患者301例,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头孢菌素的各系统不良反应。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单因素为年龄、性别、饮食习惯、饮酒习惯、过敏体质、情绪和环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饮酒习惯、体质过敏和过敏病史的不良反应具有特别的危险因素(P<0.05);头孢菌素的各系统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最高,有48例,比例为46.15%,其次是消化道29例,比例为27.89%,还有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结论医生应充分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药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服务专业素质,掌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方法将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6例由于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为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按照医嘱服药,观察组33例患者在分析不良反应因素的基础上,加强对不良反应的预防。结果引起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因素有体质、年龄、饮食习惯、情绪以及过敏病史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重视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严密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从而降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此类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总结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患者年龄等个体差异、药物配置浓度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输液速度过快。患者服药期间饮酒、情绪、饮食、环境因素等。结论须遵循用药规则,加强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以此降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头孢菌素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此次选取我院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8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药物费用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无论在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药物费用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应用于妇产科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速率,且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临床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2周一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痰热清联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头孢类抗生素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本院2014年6月-2017年9月接诊的94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患为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过敏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而饮食习惯、过敏史、药后饮酒、年龄以及情绪等则是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常见病因。结论临床医师在对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需严格遵循“预防性用药”原则,同时嘱咐患者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严禁药后饮酒,保持良好心态。如此,方可有效降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不良反应 过敏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类型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2018.2-2019.2,选取本院采用头孢抗生素治疗的120名患者开展调研研究,42名不良反应患者,编为X组,78名用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编为Y组,对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患者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结果X组在药后饮酒、过敏史、年龄、体质和情绪状态等因素中均与Y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变态反应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P<0.05);胃肠道反应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除变态反应的其他不良反应类型(P<0.05)。结论变态反应和胃肠道反应是头孢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用药过程中应做好特殊人群规范用药、控制患者饮食和情绪、注意患者体质和过敏史和加强用药后观察等预防措施。

  • 标签: 头孢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 将我院 2016 年 8 月至 2017 年 7 月进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 125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用药方式、用药时间等基线资料,分析不良反应情况,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结果 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所占比最高,达到 4.8% ; 16 ~ 25 岁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比例最高,分别为 16.8% 和 15.2% ;分析所有类型抗生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出现率头孢菌素类占 43.27% ,相较于其他药物,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1.14% ,显著高于其他注射方式,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首次用药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5.33% ,相较于其他时间段用药,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针对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头孢菌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110例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时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高危因素,并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药后饮酒(21.82%)、过敏体制(25.45%)和过敏史(27.27%)比重均高于对照组(3.64%、5.45%、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过敏患者19例(34.55%),其中主要症状为皮疹和发热;消化道不良反应17例(30.91%),主要症状为腹泻;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4例(25.45%);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5例(9.09%)。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临床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药物禁忌证,切实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