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烟雾的认识。方法回顾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初次诊断烟雾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烟雾的发病年龄、性别和伴发疾病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39.2岁,其中男性患者为33.6岁,女性为41.5岁,不同性别患者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患者间临床表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患者比例1:2.38,发病频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x2=4.481,P=0.034);患者起形式为缺血性卒中表现者占59.25%;本组中3例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占11.11%;40.74%患者合并高血压。结论本组成人烟雾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受累血管可以合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 标签: 成人 烟雾病 回顾分析
  • 简介:发作性睡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本文检索2008年至今的中国知网相关资料,总结中药、针灸的治疗思路与方法。中医治疗本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方法有待提高。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中药 针灸
  • 简介:脑梗死急性期因受到时间窗及适应证等的限制,大多数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药物溶栓治疗,而且药物溶栓治疗的疗效有限。超声溶栓已逐渐用于脑梗死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溶栓、助溶治疗以及恢复期治疗。业已证实,超声联合药物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文章就超声溶栓的机制及其发展做了综述。

  • 标签: 超声 溶栓疗法 脑血管病
  • 简介:脑血管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和多发病,也是科研和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在2009和2010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脑血管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会议秉承“努力传播脑血管诊治的前沿知识,促进脑血管诊治水平的发展,

  • 标签: 北京安贞医院 脑血管病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 人类健康
  • 简介:帕金森(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已成为治疗中晚期PD的重要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运动症状、减轻左旋多巴制剂的副作用、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长期维持疗效[1]。PD病人DBS治疗获得满意疗效需要:①术前评估与筛选;②术中电极精确植入;③术后个体化的程控。合理、规范化的术后程控以确定最佳参数,使病人症状得到最大的缓解。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PD病人DBS后程控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
  • 简介: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治疗慢性进行性舞蹈(HD).方法选择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内侧(Gpi)及Forel-H区为毁损靶点,治疗7例(8侧)HD患者.结果双侧手术后的患者,经随访34个月表明,患者除有一侧颈部肌群偶发不自主运动外,恢复了独立生活能力.其余单侧手术治疗后患者中,除1例外,治疗对侧肢体症状基本消失,躯干和面部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结论HDγ-氨基丁酸(GABA)传递功能降低,破坏基底节-皮质环路.毁损VL和Forel-H区,主要针对舞蹈样动作治疗.而毁损Gpi对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笨拙,肌张力改变治疗有效.术中微电极检测是重要的环节,在VL检测中,发现了同患者异常运动一致的间歇性脉冲样高频神经放电,对这些点标记并毁损,疗效很好.Gpi毁损范围靠近苍白球外侧.对于HD术前和术后判定量性指标,提出了我们的标准.

  • 标签: 微电极导向 立体定向手术 舞蹈病 HDγ-氨基丁酸 苍白球内侧 丘脑腹外侧核
  • 简介:目的报告94例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的初步结果.方法用Fischer公司生产的ZD定向仪,在CT扫描直接定位下确定靶点.用N-50射频仪,双极射频针插入并毁损Vim核,温度75℃,时间90s.毁损术后常规行MRI检查.结果89例一侧毁损,5例双侧毁损.震颤和肌强直缓解率达100%,但对运动迟缓无效.近期复发率6.4%.并发症:癫痫发作1.1%,嘴唇和手指麻木17.0%,暂时的轻度的构音障碍33.0%,一过性呃逆6.3%运动迟缓加重2.0%.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的震颤和强直有显著效果,它是消除帕金森震颤的最佳手术选择方式.术后应采用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及进程.

  • 标签: 帕金森病 丘脑毁损术 PD 手术方法 丘脑 VIM核
  • 简介:南京脑血管疾病分册杂志社每年都约请专家就前一年脑血管的研究进展做一概括和总结,同时在《国际脑血管杂志》和《中华脑血管杂志(电子版)》上刊登,供两种杂志的读者了解一年来脑血管的研究动态。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分册 杂志社 电子版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的最佳靶点.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Marchiafava-Bignami(MBD)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例MBD患者的临床和CT、MRI资料,包括病灶形态、分布、信号或密度改变等影像学特征;4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2例仅行CT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结果本组患者急性型5例,均表现为胼胝体肿胀及长T1、长T2信号改变,均有双侧脑室周围白质、额叶皮层下白质对称性累及;慢性型2例,胼胝体明显萎缩变薄,并呈长T1、长T2信号及FLAIR像点片状或线样低信号灶。5例患者DM显示病灶区信号明显增高并有2例出现弥散受限改变。结论MBD具有特征性MRI表现,其影像学改变可能反映其临床及预后。

  • 标签: MARCHIAFAVA-BIGNAMI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由于在临床工作中,发作性睡常被误诊为其他精神疾病,所以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发作性睡精神症状的鉴别诊断,以发作性睡的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关键点,分别与相关精神疾病进行鉴别。本文一方面从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另一方面从治疗角度进行鉴别,并于文末附表说明。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精神症状 鉴别
  • 简介: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对卒中的预后十分不利,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既往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PSD与急性卒中病灶的关系,结论不完全一致。近年来人们发现脑小血管(SVD)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且很多研究表明SVD为血管性抑郁的重要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标准。但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明确。本文主要通过介绍SVD的相关知识及其在PSD发病中的作用,来探讨SVD与PSD的关系。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影像学表现 临床特征 卒中后抑郁
  • 简介: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两年一度的第九届全国脑血管会议拟定于2010年3月25日-28日在湖北武汉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将围绕八大专题暨脑血管的急性期治疗脑血管的一、二级预防,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少见脑血管的诊断与治疗、脑血管基础与转化医学的研究、康复治疗以及疑难病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讲座,并开展论文交流、壁报展示、分组讨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脑血管病 神经病 征文通知 学术会议 急性期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裂头蚴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确诊的脑裂头蚴病例特点。结果脑裂头蚴临床表现以癫痫、轻偏瘫和头痛多见。CT表现特点为低密度灶伴点状钙化,不规则或点状强化。MRI可见病灶区有串珠样增强或扭曲的条索样增强影。本组4例中3例在CT定位行立体定向活检,1例手术开颅取出,预后均良好。结论CT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在诊断和处理脑裂头蚴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裂头蚴病 CT 立体定向活检 诊断
  • 简介: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在阿尔茨海默(AD)发病初期及病程进展中,海马在形态结构、神经病理、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有理由相信,海马的各种变化很可能在AD的发病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AD患者海马的影像学、神经病理学变化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D的病因的探索以及AD的治疗开辟出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结构 神经病理 CT诊断
  • 简介:卒中一直是神经科学家和神经学家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临床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有关卒中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观点和新进展不断涌现。本文将针对近年来国际上卒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讨论,希望从中获得更多启迪。

  • 标签: 脑血管病 诊治 临床研究 神经病学家 神经科学家 分子生物学
  • 简介:阿尔茨海默为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以认知功能和记忆损害、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下降及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尔茨海默的发病率急剧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5%,85岁以上达20%~40%.目前的治疗方法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改变疾病病程,尚无预防和治愈措施.多数病例在确诊后仅能生存8~10年,通常死于肺炎.此外,阿尔茨海默的治疗和护理费用昂贵,英国每年用于阿尔茨海默医护的费用为110亿美元,而美国更高达839亿美元[1].可见迫切需要找寻防治阿尔茨海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记忆损害 精神行为 神经心理症状
  • 简介:《中华脑血管杂志(电子版)》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我国脑血管专业治疗领域的科技学术期刊。本刊创刊于2007年,国际刊号:ISSNl673-9248,国内统一刊号:CNll-9131/R,逢双月出版。本刊以介绍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服务于广大临床医生为己任,促进我国脑血管的临床研究发展,同时强化脑血管和相关领域交叉学科的互动。《中华脑血管杂志(电子版)》是新兴的专业医学媒体形式,既有传统的纸质媒体版,又有对应的光盘版,承载影像资料,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病理片及动态地观摩手术过程,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习惯。一、栏目设置本刊常设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家笔谈、国内外医学动态等。特色栏目(视频):专家讲座、病例讨论。二、来稿要求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脑血管病 电子版 杂志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稿约
  • 简介:帕金森(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造成多巴胺(dopamine,DA)生成障碍,残存的多巴胺神经元胞浆中出现淀粉样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大部分病人是散发的,部分和环境因素、遗传及年龄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相关蛋白 研究进展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