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泵与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的疗效。方法:80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组(40例),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BG)〈10.0mmol/L]的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SII组治疗后各时段血糖(FBG,2hBG)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1,〈0.05)。和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时间显著减少[(12.9±3.3)d:(8.3±2.1)d],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46.9±5.1)U/d:(30.5±6.7)U/d]。P均〈0.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糖尿患者血糖优于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治疗
  • 简介:问:我是一名高血压患者,一直按照医师的意见坚持服用“纳催离”(引达帕胺,一种利尿剂降压药)和“卡托普利”(ACEI类降压药),降压效果较好。今年二月在医院检查时,发现我患了糖尿,并开始服用降糖药,现时我的空腹血糖为6.5-8。有报道说利尿剂可增加糖尿风险。请问,我可以继续服用纳催离吗?如果需要更换,我可以选择哪些药物?

  • 标签: 糖尿病患 利尿剂 ACEI类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 引达帕胺 卡托普利
  • 简介:摘要目的①探讨不同的中医体质在糖尿肾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②初步分析本常见中医体质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①采用横断面病例调查的研究方法,以中医体质问卷为手段采集200例糖尿肾病患者中医体质信息;②通过频数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本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并按体质类型分组,比较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各组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进行统计描述,选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统计百分比和卡方检验验证一致性,采用officeexcel软件制作图表。结果200例糖尿肾病患者中,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在各个糖尿肾病分期的分布较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处于糖尿肾病II期者较多,气虚质患者处于糖尿肾病IV期者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例糖尿肾病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四种以痰湿质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最为明显,其次是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最为明显,气虚质升高最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肾病的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其中湿热质患者多见于疾病早期,患者血脂偏高者多,肾功能减退者较少;痰湿质在疾病早中期都较多见,属于过渡期体质,患者血脂升高者较多,肾功能减退者较少;阴虚质体质可见于本的整个病程中,患者年龄、血脂、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气虚质主要出现在疾病后期,且患者年龄偏大,肾功能减退比例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医体质 中医防治
  • 简介:听起来.可可粉似乎不适合糖尿人。但事实上.可可粉可能不失为帮助糖尿患者预防心脏并发症的一剂良方。心脏糖尿患者的头号死亡原因。最近发表于《美国心血管学院》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可可粉中的活性成分类黄酮可改善糖尿患者的血管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 标签: 糖尿病患 血管功能 可可粉 心脏并发症 糖尿病人 死亡原因
  • 简介:目的:对比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8例糖尿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各7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培哚普利,给予对照组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E峰/A峰比值(E/A)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观察组LVEF、Tei指数、E/A均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观察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糖尿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效果优于美托洛尔,长期应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培哚普利 糖尿病 心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可溶性CIM0配体(sCIMOL)的影响。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80例)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80例),再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和强化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和4周)血脂水平的变化及血清PAPP—A、SAA、sCIMO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及血清PAPP—A、SAA、血清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强化治疗组血清PAPP—A、SAA、sCIMOL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降脂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快速降脂.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妊娠相关蛋白A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可溶性CIMO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针对他汀类药物在糖尿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福田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资料等统计分析,对他汀类药物应用的影响因素、计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外周血管对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性别、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病史等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有较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种类和剂量进行分析,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其中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最为常用,辛伐他汀常见的使用剂量为20~40mg,阿托伐他汀的最常用剂量为20mg,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常用剂量患者所占的比例为71.66%、77.78%。结论在糖尿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应用中,需要医生加强对患者进行相关药物使用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
  • 简介: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在2型糖尿患者中的治疗方式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64例2型糖尿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为13例,占比例的40.6%,治疗有效的为14例,占比例的43.8%,治疗无效的患者为5例,占比例的15.6%。2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为23例,占比例的71.9%,治疗有效的为8例,占比例的25%,治疗无效的仅为1例,占比例的3.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2型糖尿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2型糖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饮食控制、自我检测状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患者采用延续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两组均治疗1年。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他汀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他汀组治疗后TG[(2.13±0.37)mmol/L比(1.74±0.41)mmol/L]、TC[(5.38±0.45)mmol/L比(4.34±0.73)mmol/L]和LDL-C[(3.63±0.72)mmol/L比(2.55±0.61)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0.95±0.31)mmol/L比(1.34±0.35)mmol/L]升高更显著,P均〈0.01。治疗1年期间,他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8.18%比56.67%),P=0.002。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纠正2型糖尿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 简介:心血管糖尿(DM)最常见的并发症,现已明确Ⅱ型糖尿患者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2.4倍,死亡率高^[1]。颈动脉作为许多大规模心血管临床试验的一个替代终点,已成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2]。

  • 标签: 糖尿病 颈动脉病变 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以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为金标准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对于诊断2型糖尿的可行性。方法对788名无糖尿史的糖尿高危患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HbA1c。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OGTT试验达到诊断糖尿标准者423例,检出率为54%;而HbA1c≥6.5%者362例(46%)。ROC曲线最佳切点6.35%,此时灵敏度为0.80,特异度0.89。HbA1c≥6.5%时,灵敏度为0.74,特异度0.93,阳性预测值(+PV)93%、阴性预测值(-PV)77%。Kappa检验显示HbA1c≥6.5%与OGTT标准的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系数为0.68,P〈0.01)。若增加HbA1c≥6.5%这一指标,糖尿的检出率可增加至57%。结论HbA1c≥6.5%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2型糖尿的检出率。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capacityofhearrate,DC)与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在评价糖尿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对73例2型糖尿患者和65名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患者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组DC与HRV中的总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O.597,P〈O.01),与差值均方根(RMSSD)呈正相关(r=O.569,P〈0.01),与pNN50呈正相关(r=0.501.P〈0.05)。结论DC和HRV各时域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2型糖尿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自主神经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及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基因LPArs3798220位点(C/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是否合并2型糖尿,分为冠心病组150例,联合组150例(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和对照组150例(无2型糖尿及冠心病)。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LPArs3798220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在3组间的分布。结果LPArs3798220位点(C/T)在等位基因频率方面在三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C位点比例明显升高(P=0.01),联合组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LPArs3798220位点(C/T)在等位基因型频率方面在三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PArs3798220位点(C/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发生相关,未发现与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易感性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脂蛋白A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明确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在评估糖尿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糖尿合并冠心病的患者(n=261),依据ApoB/ApoA1比值的均值分为高比值组(n=125)和低比值组(n=136),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等指标,分析ApoB/ApoA1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oB/ApoA1高比值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总胆固醇(TC)高于低比值组(P〉0.05),而ApoA1水平低于低比值组(P〈0.05),同时,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多于低比值组(P〈0.05)。(2)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TC、LDL-C、ApoB、ApoB/ApoA1比值逐渐升高,ApoA1逐渐降低,P〈0.05。(3)糖尿合并冠心病人群的血管病变Syntax评分与ApoA1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5),与TC、LDL-C、ApoB、ApoB/ApoA1比值呈正相关(r=0.47,0.51,0.62,0.66,P〈0.05)。结论糖尿合并冠心病患者ApoB/ApoA1比值升高,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标签: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ApoB/ApoA1比值 SYNTAX评分
  • 简介:目的观察蜂胶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将高脂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设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1、0.2、0.6g/kgBW蜂胶,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倍、10倍和30倍.四周后取尾血,测定血脂各项指标.结果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蜂胶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明显增高血清HDL-C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蜂胶具有降血脂作用.

  • 标签: 蜂胶 降血脂作用 实验研究 高脂血症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并高血脂症患者纤溶、纤溶储备功能的改变及血脂康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人[其中12例总胆固醇(TC)升高;10例甘油三酯(TG)升高;18例TG、TC均升高],于入院第1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纤溶指标后服用血脂康(0.6mg,每日2次);于4周后再次行纤溶指标检查,同时做静脉闭塞实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并与10例正常者对比.结果:经4周血脂康治疗后,t-PA活性、t-PA/PAⅠ比值明显升高(P<0.01)纤溶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纤溶储备功能.

  • 标签: 高血脂症 冠心病 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