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介绍男,11岁,学生。于当日16:10下课放学,因拥挤突然受伤,学校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经X线显示确诊为右下肢胫腓骨闭合性骨折。学校记录拨打120时间为16:11分,而120网络中心程控电话记录为16:09;医院接到出车任务时,来电显示电话为16:15,接电话登记本参照本科钟表时间为16:13;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医生记录为16:25,护士记录为16:22。现病人预后良好,家属查阅各种记录后,提出起诉:认为学生受伤为上课期间,学校应给予全额赔偿,证据为120程控电话时间.而校方认为学生受伤属放学后个人活动不当所致,校方无责任。

  • 标签: 医疗纠纷 记录时间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 接诊 急救电话 程控电话
  • 简介: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但鉴别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仍是临床的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7例、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病史,3例1PMN患者血清CAl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变的诊断和评估,EUS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疗胰腺囊性病变的关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囊肿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背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诊断往往延迟。目的:探讨E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EG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内镜、影像学和治疗的资料。结果:10例EG患者的平均年龄41.9岁,4例有过敏史或哮喘史,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25d。临床均表现为腹痛,伴腹胀、腹泻或呕吐;8例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CT示7例胃和小肠壁广泛水肿,分层状肠壁增厚或腹腔积液。内镜检查发现6例胃窦、十二指肠或空肠黏膜充血糜烂。所有病例经胃肠黏膜活检和(或)腹水检查明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7例患者予泼尼松治疗有效,1例停药后复发。结论:EG可能并非罕见,腹痛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腹痛患者CT发现胃肠壁均匀水肿或分层状肠壁增厚,或伴腹水,需考虑EG,多部位包括十二指肠降部多点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发现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和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标签: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对胃镜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3例,就其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三级医院的住院病历。结果在近13年住院病人中,共有33例经胃镜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其中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7岁,病变部位以降部最常见(69.7%),腺癌(90.9%)为主要病理类型,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57.58%)、黄疸(47.06%)、肠梗阻(24.24%)、出血(23.97%)。检查手段以内镜检查为主。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建议对无法解释的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呕吐病人及时进行内镜检查,以提高早期确诊率。

  • 标签: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常见 内镜检查 腹痛 黄疸 胃镜
  • 简介:我院1997~1998年共治疗小儿急性肝炎128例,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8例患儿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2月~13岁,平均年龄3.5岁.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抗-HAV-IIgM、HBV-M,抗-HCV、抗HDV、抗HEV均采用ELISA检测.

  • 标签: 临床资料 例临床 地区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01/2001-06收治的175例结肠癌合并急慢性梗阻的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评价其外科处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中慢性不全梗阻139例,急性完全梗阻36例,均经手术探查,一期手术切除率93.14%(163/175);切口感染率4.6%(8/175);吻合口漏发生率3.45%(5/145);病死率5.7%(10/175)。结论癌性结肠梗阻大多数为慢性不全梗阻,少数急性完全性梗阻经对症处理无缓解应在24~48h内积极支持下紧急手术,根据梗阻的部位和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尽可能行一期切除吻合,一期切除吻合与择期手术相比吻合口漏发生率和病死率并不增加,不能一期吻合的病例以Hartrnann手术较为安全。

  • 标签: 梗阻性结肠癌 慢性 吻合口漏 一期切除吻合 外科处理 病死率
  • 简介:我院于1996年1月至12月共收治肝炎肝硬变59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者2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40岁以下2例(8.3%),40~50岁14例(58.3%),50岁以上8例(33.3%)。诊断标准:(1)按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肝硬变诊断标准;(2)即往无糖尿病史;(3)糖尿病的诊断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7mmol/L),24例均确诊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标签: 肝炎肝硬变 临床分析 合并糖尿病 空腹血糖 诊断标准 肝性糖尿病
  • 简介:目的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例胆汁淤积性戊型病毒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汁淤积性戊型肝炎占同期收治戊型病毒性肝炎的15.4%(35/228).男22例,女13例,年龄55.1±13.8岁,其中≥60岁者为42.9%(15/35);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为25.7%(9/35).黄疸消退时间为71.6.±21.82(41~126)天.血清总胆红素为255.55±118.4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57.8±582.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612.4±460.9u/L,碱性磷酸酶(AKP)为316.86±237.62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为257.74±199.66u/L,痊愈22例,好转13例.结论由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符合淤胆型肝炎的一般临床特点,但肝脏损害较重,黄疸程度高,持续时间长;老年戊型肝炎患者更易发生胆汁淤积.

  • 标签: 戊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白塞病消化系统受累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994-01/2002-10哈医大二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214例白塞病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有消化系统症状或实验室异常者达67例,占31.3%。23例以胃肠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白塞病病例中,误诊17例(64.7%),最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其次为肿瘤。结论白塞病消化系统表现发生率高,容易误诊,临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白塞病 消化系统 临床表现 病例分析 误诊 感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健康体检者在常规B超检查的同时行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肝功能及体重指数检测。结果在1318例体检者中发现脂肪肝136例(7.17%)。136例脂肪肝患者按其程度分为轻(79.41%)、中(16.18%)、重度(4.41%)。按其声像图特征分为均匀弥漫型(86.03%)、非均匀型(11.03%)及局限型(2.94%)。136例脂肪肝患者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酶学指标及体重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血脂代谢紊乱,还存在着血糖的异常和生化指标的异常。

  • 标签: 脂肪肝 血脂 血糖 血生化指标
  • 简介:尘肺是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改变为主的疾病,是引起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病因之一.为探讨尘肺对心脏的影响程度,有利于了解病情变化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64例煤工尘肺病人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分析,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煤工 尘肺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作用机制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病理生理变化。收集1998-10/2003-11因交通事故等所致DAI病人22例,分析CT及临床表现,讨论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检查 诊断 临床分型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他汀类药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的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献,分别计算RR或OR值以及95%CI等,分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的作用,运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417713例。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的森林图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RR=0.87,95%CI:0.77-0.99,P=0.03),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腺瘤的森林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31-1.22,P=0.16),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可能起到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而对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近年来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戊型肝炎中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在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男性38例(84.4%),发病年龄35~72岁(平均58岁);2~5月和7~11月分别集中发病24例(57.1%)和16例(31.5%);在45例患者中,31例(68.9%)存活,其中35例早、中期重型肝炎存活29例(82.9%),10例晚期患者仅2例(20%,P〈0.05)存活;存活患者病程55~135天(平均76天);混合或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19例(42.2%),其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例(63.2%);伴有血清AFP升高者36例,存活29例(80.6%),在9例无AFP升高者中,仅3例(33.3%,P〈0.05)存活。结论戊型重型肝炎并不少见,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影响生存的因素主要与发病年龄、病期和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 标签: 戊型肝炎 重型肝炎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