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肠镜下治疗方法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91例小儿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息肉分布、大小、切除方式、病理类型及术后并发症等特点。结论大肠息肉为小儿便血的主要病因,行肠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并且可以及时安全的行息肉切除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SIL患者激光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宫颈病门诊激光治疗的LSIL患者2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42.42±10.963)岁,感染高危HPV者176人(占73.9%);临床治愈212人,治愈率89.1%;病毒清除130人,清除率为74.7%,年龄越大,术后高危HPV清除率越低。治愈率与年龄、术后高危HPV感染,以及HPV分型相关,年龄越大,高危HPV持续感染,HPV病毒分型越高危,则治愈率低。结论LSIL患者可以选择激光治疗;年龄和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仍是治愈的危险因子。

  • 标签: 阴道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镜 激光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8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原发病、治疗及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94.4%)、肝脾淋巴结肿大(77.8%)、外周血细胞减少(〉61.1%)、肝功能异常(88.9%);经针对原发病及采用化疗和免疫疗法治疗后3例治愈,6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十分关键。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发生VAP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VAP中治愈12例,死亡10例。结论:ICU中VAP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防治VAP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提高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发病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术前误诊9例,破裂多发生在围经期,表现为剧烈腹痛、且腹膜刺激症明显,多数患者体温正常,部分患者白细胞升高,CA125多数升高。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术前很易误诊,提高对其发病特点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破裂 急腹症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各种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原因和特点,探讨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应如何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方法:统计我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以来的急诊科收治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原因、人数、年龄、性别、发生时间及采取的应急程序。结果:在所有群体事件发生中按发生案例数从高到低的原因分别为:食物中毒、治安事件、车祸、安全生产事故。按发病人数排列则分别为:食物中毒、车祸事件、治安、安全生产事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数集中在21~30岁和31~40岁。我院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流程,使群体性伤害事件均能够得到妥善安置。结论:食物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和治安问题是导致城市中群体伤害事件的主要原因,医院的急诊科应根据群体事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 标签: 群体性伤害事件 原因 特点 应急预案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记录和血生化测定两种方法对低血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低血钾患者同时记录心电图和测定血清钾浓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心电图检出低血钾症的准确性高于血生化测定(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能更准确地反映机体缺钾状况.

  • 标签: 心电图 生化测定 诊断 低血钾 准确性 比较
  • 简介:我院自1999年6月开始对急性脑梗塞病人采用介入选择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内应用尿激酶(UK)溶栓疗法,对4例符合介入溶栓标准病例应用此法获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动脉溶栓 介入溶栓治疗 脑出血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在开腹胆囊切除术者占60%,腹腔镜胆囊切除者占23%;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肝总管;胆管横断伤占60%.结论: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技巧对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胆道损伤类型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修复胆道损伤、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医源性 胆道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急救的急性亚硝酸盐中毒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均在12h内症状缓解,1.5天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5±1.5)天,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应以预防为主,及时诊断和亚甲蓝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预后良好。

  • 标签: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亚甲蓝 预防
  • 简介:脑血管意外在发病机制上与心血管病变有着许多相同的基础,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发病时心电图常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本文就2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入院24小时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改变做出如下的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0例均为本院1997年8月至1999年8月住院病人。其中男175例,女65例,平均年龄63.5岁(38~81岁)。脑出血51例,脑栓塞25例,脑血栓形成130

  • 标签: 急性脑血管意外 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分析 脑血栓形成 心血管病变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科死亡原因及规律,为防治死亡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东院急诊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728例的资料。结果:总体死因顺位是猝死(22.3%)、损伤(13.2%)、心血管疾病(11-8%)和机动车意外伤(10.0%),男性72.3%(526/728),死亡时间以辰时(7-9时)、戌时(19~21时)、巳时(9-11时)和寅时(3~5时)较集中;院前死亡54.4%(396/728),前三位为猝死(31.3%)、损伤(13.8%)、心血管病(12.1%);儿童以心血管疾病、呼吸、恶性肿瘤为前三位死因,中青年以创伤(包括损伤和机动车意外伤)、猝死为主,老年人以猝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死因,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视猝死、创伤和心脑血管等常见急诊致死性疾病的生命支持,在死亡集中时间段提高警惕,熟练地开展心肺复苏;提高严重创伤的现场救治能力和急诊常见病多发病抢救水平;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急救电话120的知晓率,普及全民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安伞牛产的方针.可降低急诊死亡率.

  • 标签: 急诊 死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我院诊治的12例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血栓发生在妊娠期,8例发生在产褥期;3例合并肺栓塞,1例死亡;经过溶栓等治疗,11例预后良好.结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是妊娠期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高危因素是剖宫产、产时使用止血药、有妊娠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以超声为首选,早期抗凝治疗是主要及有效方法,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症高危因素的围妊娠期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

  • 标签: 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高危因素
  • 简介:目的:调查我院门急诊处方错误情况(指书写不规范及不合理用药),探讨处方书写规范及合理用药的对策.方法:抽查我院2007年下半年处方,对照、及等进行检查,对错误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处方错误中书写不规范、处方不合理用药各占审核处方的5.3%和5.05%.结论:我院门急诊处方书写及合理用药不够规范,应加强对处方书写及合理用药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门急诊处方 调查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血栓通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在14d后、28d后各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和记录凝血功能中APTT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14d、28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订值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丁苯酞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塞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感染对机体的危害及控制胰腺感染的措施.方法:将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二组.A组:未继发胰腺感染组,B组:继发胰腺感染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B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25.29±6.12)与A组(12.83±2.4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感染对机体的危害非常大,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防治胰腺感染.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感染 SAP 临床资料 治疗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0年11月~2002年1月住院的52例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其发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82、5.58、2.68、2.53、1.24;②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28株:G-杆菌93株(占72.66%),G+球菌22株(占17.19%),真菌13株(占10.16%);③128株致病菌对所选的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是ICU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G-杆菌是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

  • 标签: 重症监护 医院感染 肺炎 危险因素 致病菌
  • 简介:为了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剂量对疗效的影响,我院自1998年8月~2000年12月,应用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并与常规量组对照,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剂量曲 曲酶 治疗脑梗死
  • 简介:目的:通过对64例急诊肺部感染者进行病原体及药敏情况分析,以期指导对急、门诊肺炎抗菌素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急诊室、急诊病房1998~2001年3年间64例急诊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和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细菌59株,其中G+球菌14株占23.3%,G-杆菌45株占76.3%,真菌5株.共培养出致病菌22种,G+球菌5种,G-杆菌15种,真菌2种.结论:急诊肺部感染中老年人且有基础疾病者以G-杆菌为主,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泰能、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新型喹诺酮类敏感率高;对青壮年者以G+球菌多见,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第一/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大环内酯类较敏感.其中以头孢他啶对各种细菌的敏感度高(除肠球菌及耐甲氧球金葡菌外),不失为急诊肺炎的首选药物.

  • 标签: 肺部感染 病原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