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颅脑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1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厚、间距5mm,管电流常规剂量组175mAs、低剂量组50mAs行全颅脑扫描。对比两种剂量扫描产生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盲式评判两组扫描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1、低剂量扫描组的mAs、CTDIw和DLP仅为常规剂量组的28.6%。2、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以良为主,较常规剂量组稍差,但未出现差级图像,不影响HIE诊断。结论64排128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HIE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并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新生儿 颅脑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于低张直肠充气后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术前经病理证实的147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低张充气后用16螺旋CT进行容积平扫及增强扫描。逐例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增强特征,生长方式,侵犯层次,管周筋膜情况。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盆腔淋巴结肿大情况,远处有无转移。结果147例中,肿瘤位于上段49例。中段34例,下段64例;肿瘤长径小于10mm13例,11~20mm67例,21~30mm45例,31mm以上22例;肿瘤表现为肠壁局限增厚型70例,肠壁广泛增厚型22例,肿块型38例,肿块溃疡型17例;肿瘤平扫时等密度136例,低密度11例;肿瘤增强时无强化5例,中等度强化126例,明显强化16例;肿瘤未侵犯浆膜及系膜39例,累及浆膜及系膜108例;管周间隙及筋膜无累及30例,累及117例;管周淋巴结无肿大65例,肿大82例。结论直肠癌的CT表现主要为肿瘤多位于直肠下段,在11~30mm之间,表现为肠壁局限增厚型,肠壁广泛增厚型.肿块型,肿块溃疡型,以局限性肠壁增厚为主;平扫为等密度,增强为中等度强化,多侵犯黏膜及系膜,管周间隙及筋膜常受累。

  • 标签: 直肠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张充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阑尾手术护理中手术切口保护器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采取阑尾炎患者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敷料、观察组则使用手术切口保护器,对两组应用效果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率71.43%、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应用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应用手术切口保护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效果,避免术中渗透的发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切口层保护器 阑尾炎手术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64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vesselprobe,VP)对探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性质的能力,并与常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相比较。方法35例颈部血管CTA证实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均经64螺旋CT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VP重组,以自动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密度。获自VP的全部测量数据是回顾性分析的,并与MPR、CPR的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VP与MPR、CPR在探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确定斑块性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有斑块血管共84支,累及范围介于5.0~59.0mm。大多数患者以局限性、混合性斑块及轻度血管狭窄为主。结论64螺旋CT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高,VP自动分析血管快速、可靠,能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性质,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血管探针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16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26例病人临床资料,并且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轴位图像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综合分析其特征。结果26例患者均能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塞部位、范围,并且其中20例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截断征、双轨征,6例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附壁性的充盈缺损。结论16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率较高,并且对患者无创伤性,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最可靠的影响学检查方法。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容积超声在瘢痕子宫妊娠晚期肌厚度中检查意义。方法:抽取近两年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0例瘢痕子宫孕妇(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子宫妊娠晚期产妇40例(对照组),采用自动容积超声检查产妇子宫下段肌厚度,观察瘢痕缺陷和肌厚度等。结果:观察组肌壁完整率为63.79%,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先兆破裂率和妊娠破裂率分别为15.00%、和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00%(P<0.05);观察组LUS自动容积超声检查显示,10例先兆破裂或妊娠破裂的产妇LUS超声表现和肌壁完整的正常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LUS前壁平均肌厚度为(1.44±0.48)mm,其中观察组诊断先兆破裂或妊娠破裂的10例产妇LUS前壁平均肌厚度为(1.26±0.21)mm,肌壁完整30例,平均肌厚度为(1.63±0.45)mm;对照组40例肌壁完整,平均肌厚度为(2.68±0.62)mm,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容积超声检查瘢痕子宫妊娠晚期LUS瘢痕缺陷和肌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先兆破裂和妊娠破裂的临床指标之一。

  • 标签: 瘢痕子宫 妊娠晚期 先兆破裂 自动容积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容积超声在瘢痕子宫妊娠晚期肌厚度中检查意义。方法:抽取近两年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0例瘢痕子宫孕妇(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子宫妊娠晚期产妇40例(对照组),采用自动容积超声检查产妇子宫下段肌厚度,观察瘢痕缺陷和肌厚度等。结果:观察组肌壁完整率为63.79%,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先兆破裂率和妊娠破裂率分别为15.00%、和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00%(P<0.05);观察组LUS自动容积超声检查显示,10例先兆破裂或妊娠破裂的产妇LUS超声表现和肌壁完整的正常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LUS前壁平均肌厚度为(1.44±0.48)mm,其中观察组诊断先兆破裂或妊娠破裂的10例产妇LUS前壁平均肌厚度为(1.26±0.21)mm,肌壁完整30例,平均肌厚度为(1.63±0.45)mm;对照组40例肌壁完整,平均肌厚度为(2.68±0.62)mm,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容积超声检查瘢痕子宫妊娠晚期LUS瘢痕缺陷和肌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先兆破裂和妊娠破裂的临床指标之一。

  • 标签: 瘢痕子宫 妊娠晚期 先兆破裂 自动容积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一线城市工薪阶层普遍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同时还受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很容易产生心理亚健康问题。而心理亚健康不但会对工薪阶层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降低人们生活质量。因此,研究我国一线城市工薪阶层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对缓解工薪阶层不良心理问题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一线城市 工薪阶层 心理亚健康
  • 简介:摘要盐酸右美托咪定是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作为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时的镇静药物。临床应用中,为提升临床用药安全,发挥用药效果,需根据盐酸右美托咪定的理化特性、药效学调整药物应用,才可确保用药安全。本文综述盐酸右美托咪定的理化特性、药效学及临床应用问题。

  • 标签: 理化特性 临床 盐酸右美托咪定 药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阿奇霉素治疗治疗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 药理特性。方法:随机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我院收住入院治疗的 1 小儿呼吸道感染 患儿 146 例,分为研究组 I 和研究组 Ⅱ ,每组 73 例 。研究组 I 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研究组 Ⅱ 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 。一周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 I治疗总有效率差于研究组Ⅱ , P 值< 0. 05, 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 I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Ⅱ, P 值< 0. 05, 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与 阿奇霉素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均有较好的效果, 但阿奇霉素 用于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更好 ,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借鉴应用 。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呼吸道感染 药理特性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细胞替代治疗及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脂肪、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法律限制、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支持造血、多向分化等,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原性 多向分化潜能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药理特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阿奇霉素治疗)和对照组(红霉素治疗)各45人。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8%)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5.6%)较高(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使治疗效果有效提高。

  • 标签: 小儿呼吸道感染 阿奇霉素 药理特性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进而建立正常子宫内膜的体外模型,同时观察不同月经周期内膜细胞的培养特性。方法选择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术的12例患者,取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培养成功,在不同月经周期取材的内膜标本其培养细胞生长的数量、质量、成活率及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间质细胞CK19染色阴性,Vimentin染色阳性,阳性率90%,阳性细胞胞质呈棕黄色;腺上皮细胞CK19染色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阳性率85%,阳性细胞胞质染成棕黄色。结论本实验成功对子宫内膜细胞进行了体外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为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以及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同时认为内膜细胞的各种培养特性不存在明显的月经周期性改变。

  • 标签: 人子宫内膜细胞 月经周期 体外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法
  • 简介:[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体非常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直肠癌在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居第3位[1],是主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CircRNA在分子海绵的形成、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蛋白质的翻译这几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ircRNAs可以作为微小RNA(miRNA)的分子海绵,这是circRNA发挥生物学功能最经典的途径[14]。

  • 标签: []circRNA 结直肠癌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进行,随机筛取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共100份,分析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产生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患者中头孢哌酮的使用率最高,达23.00%,而后依次为头孢地嗪(20.00%)、头孢呋辛(17.00%)、头孢曲松钠(13.00%)等;100名患者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共出现不良反应20例,总发生率20.00%;其中,皮肤及皮肤附件不良反应6例(30.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5例(25.00%),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例(15.00%),全身反应6例(30.00%)。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性较为复杂,临床应结合药物的药学特征,合理选择用药,以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学特性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非肌浸润膀胱肿瘤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间收治的80例非肌浸润膀胱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实验组患者则在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疾病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的应用不会对非肌浸润膀胱肿瘤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造成负面影响,该治疗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复发率的降低,且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 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