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Wada试验是目前评估语言优势半球和预测术后记忆功能改变的"金标准"。而应用依托咪酯作为麻醉剂的eSAM-Wada试验弥补了传统Wada试验评估时间有限的缺点,可以更好地评估语言和记忆功能。本文报道1例左动静脉畸形合并癫痫患者,联合血管超选技术完成eSAM-Wada试验,并依据其结果给予患者动静脉畸形血管栓塞术+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和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保留海马结构,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的神经功能。血管超选技术与eSAM-Wada试验技术相结合,有望成为一项新的评估方法,辅助外科手术决策的制定。

  • 标签:
  • 简介:广义的额痴呆(FTD)亦被称为额退行性变(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分类,额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的第3种痴呆类型。发病年龄为45—70岁,绝大部分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病程2~20年,平均约8年。1892年,德国医师ArnoldPick最先报告一例额痴呆患者

  • 标签: 痴呆 额叶 颞叶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和高血压原因基底节脑出血并沟回疝手术中采用不切开小脑幕,显微镜下进行脑疝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和高血压原因基底节脑出血并沟回疝患者各50例,在常规开颅手术中注重精细操作,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及侧裂池,鞍上池出血后,在保持小脑幕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在镜下直视复位脑疝组织;并与同期另一组术中未行脑疝复位的各50例患者进行术后CT、意识改善、瞳孔恢复、脑梗死、脑积水等情况比较。结果采用镜下脑疝组织复位术式的病例组,术后CT特征、意识改善、瞳孔恢复等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采用术中镜下复位治疗部分沟回疝患者有一定疗效。

  • 标签: 颞叶沟回疝 手术复位 急性硬膜下血肿,基底节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化学位移磁共振多体素氢谱(two-dimensional chemical shif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hydrogen proton spectroscopy,2D-CSI 1H-MRS)在无形态学改变儿童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儿海马微观变化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患儿和20例健康对照组海马的波谱数据,分别观察性别、年龄与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观察组单侧、双侧与对照组及观察组单侧的患侧与健侧海马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各代谢物信息比较。结果36例患儿中,男性及发生左侧的患儿多,但性别及发病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观察组双侧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小(F=12.25,P=0.01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单侧及双侧N-乙酰天门冬氨酸(N-aectyl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NAA/胆碱(choline,Cho)、NAA/(Cho+Cr)降低(F=12.22、35.786、6.712;P<0.001),Cho/Cr升高(F=14.712,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侧的患侧与健侧比较NAA降低、Cho升高(P=0.034、0.0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CSI 1H-MRS检查发现微观的异常,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因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评估儿童TLE的工具。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二维化学位移磁共振多体素氢谱 形态学改变 颞叶癫痫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灶切除并、枕肌颅内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1例外伤性癫痫病人,行癫痫灶切除并、枕肌颅内植入术治疗。结果21例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癫痫病灶切除并行同侧肌及枕肌病灶部位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所致癫(TLE)及外癫(ETLE)患者影像表现及术前定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8月间在宣武医院术前行发作间期18F-FDG PET/CT显像,术后病理为FCD的难治性癫患者71例[男45例,女26例,年龄(24.3±9.1)岁]。依据手术结果将患者分为TLE及ETLE 2组。18F-FDG PET/CT图像先行定性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利用感兴趣区(ROI)计算每个脑区的不对称指数(AI),用|AI|半定量评估每个脑区的代谢减低程度。术后行Engle分级随访。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71例FCD患者中,TLE 35例,ETLE 36例。ETLE较TLE患者发病年龄小[(10.1±6.5)和(14.9±9.7)岁;t=2.48,P=0.02]。TLE患者中,54.29%(19/35)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42.86%(15/35)出现外低代谢脑区;ETLE患者中,27.78%(10/36)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47.22%(17/36)出现低代谢;TLE和ETLE患者术前定侧、定位准确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7.14%(34/35)和75.00%(27/36)、54.29%(19/35)和27.78%(10/36); χ2值:7.19、6.27,均P<0.05]。TLE和ETLE患者各脑区|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1.25~-0.06,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TLE患者的术前定侧准确性及定位准确性均优于ETLE患者

  • 标签: 癫痫,颞叶 皮质发育畸形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岛位置深,与周围结构联系紧密,功能复杂,致岛癫痫难以与其他癫痫区别。本文就岛功能、岛癫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岛叶 癫痫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药塞来昔布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与癫痴发病机制的关系,以为环氧合酶-2抑制药用于抗癫痼药物辅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鼠海马CA3区微量注射海人酸的方法制备癫痫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法观察塞来昔布治疗后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P-糖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核因子-κBp65核移位现象明显增加(均P〈0.05);经塞来昔布治疗后,海马组织中核因子-κBp65、P-糖蛋白表达水平及核因子-κBp65核移位现象显著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在癫痼慢性期表达上调、核因子-κBp65核移位现象增加,有可能是难治性癫痫发生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环氧合酶-2抑制药塞来昔布通过降低慢性癫痫大鼠海马CA3区核因子。KBp65和P-糖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核因子-κBp65核移位,最终降低炎性反应,逆转多药耐药而发挥抗癫癫作用。

  • 标签: 癫痼 颞叶 环加氧酶抑制药 NF-κB P糖蛋白类 药物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个RELN基因杂合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侧癫痫(autosomal dominant lateral lobe temporal epilepsy,ADLTE)家系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基因突变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9年9月确诊的1个RELN基因杂合突变导致ADLTE家系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为青年男性,22岁,临床表现为起源的癫痫发作,具体为突然出现双耳嗡嗡声,持续时间10余秒,可自行好转,半个月后在相似听觉先兆后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及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追问家族史,发现其父亲于20岁左右有类似听觉症状,偶有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抗癫痫药物控制较好。患者及其父母均行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者及其父亲均为RELN基因的NM-005045:c.6068T>C杂合突变。结论ADLTE多为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临床表现为伴有听觉先兆的局灶性发作,可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多无异常,药物治疗敏感,临床预后较好。RELN基因的NM-005045:c.6068T>C杂合突变是本家系中患者的致病原因。

  • 标签: 癫痫 颞叶 突变 系谱 RELN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额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43例额损伤致精神障碍的护理要点(1)病情严重时密切进行病情观察,包括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保持呼吸道及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做好生活护理保证营养供给以及亚低温治疗时的护理;(2)病情稳定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早期精神障碍的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和个性化护理、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受伤以及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3)作好出院指导、随访健康教育工作。结果43例均能康复出院。通过1年多的随访,有35例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其他能生活自理。结论额损伤后遗症—精神障碍在科学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特别是做好康复期的心理护理是能完全康复出院,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母细胞瘤(HB)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血管源性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HB由不同成熟阶段的薄壁血管及血管网内的间质细胞两种成分构成,发生在幕上的实质型HB是较为少见的类型。本文介绍1例经下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深部实质性HB病例,术前进行了肿瘤部分栓塞,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例随访恢复满意。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颞下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退行性变包括3种临床综合征:行为变异额型痴呆即狭义的额痴呆或额痴呆额叶型、语义性痴呆和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本文综述额退行性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额颞叶退行性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双侧病灶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严重放射性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一期双侧病灶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严重放射性损伤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变化,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头颅影像学图像以评估病灶变化。结果12例(100%)患者术后KPS评分均得到改善,与术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12例患者术后均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随访期间12例患者术后头颅MRI检查显示病灶被完整切除,脑白质病变减轻或完全消退。结论一期双侧病灶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严重放射性损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一期双侧病灶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经侧裂-岛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15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共35例经侧裂-岛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90%者26例,清除80%~90%者9例,术后均无明显再出血,无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12例,GOS评分4分17例,GOS评分3分4例,GOS评分2分2例。结论经侧裂-岛皮层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应个体化选择。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基底节出血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经侧裂-岛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15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共35例经侧裂-岛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90%者26例,清除80%~90%者9例,术后均无明显再出血,无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12例,GOS评分4分17例,GOS评分3分4例,GOS评分2分2例。结论经侧裂-岛皮层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应个体化选择。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基底节出血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及症状学在起源于后-枕交界区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经颅内电极证实发作起源于后-枕交界区的7例癫痫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发作,分析其头颅MRI、电生理及发作症状学特点及定侧、定位信息。结果(1)头颅MRI:3例患者致痫区同侧枕交界区、枕叶或顶枕交界区病灶,2例患者致痫区同侧海马硬化,2例阴性。(2)间歇期放电脑区:2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3例为累及额、及后头部等多脑区,其中致痫区同侧区著1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2例为致痫区同侧半球弥漫性,区著1例,后头部著1例。(3)发作期脑电图:3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起始;4例为弥漫性起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致痫区同侧区著1例,同侧半球著1例。(4)发作症状学:6例患者视觉先兆,1例患者有头部先兆;5例患者有自动症发作,6例患者对侧肢体强直/强直-阵挛,其中4例患者既有自动症发作又有强直发作。结论与头颅MRI相比,间歇期VEEG、发作期VEEG及症状学提供了更多的定侧、定位信息,特别是症状学先兆及体征的定侧及定位信息更大。而头颅MRI在一定程度上可造成误导,往往出现致痫灶同侧内侧结构的信号异常。

  • 标签: 癫痫 颞后-枕皮层 后头部癫痫 致痫区
  • 简介:目的探讨伴中央区棘波小儿良性癫痫(BECT)变异型临床特征。方法20例伴中央区棘波良性癫痫变异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包括视频脑电图(VEEG)结果、影像学、治疗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负性肌阵挛4例、不典型失神8例、认识功能下降8例以及口咽部运动障碍6例。其中,BECT变异型分型为:Ⅰ型7例,Ⅱ型4例,混合型9例。20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均提示未见异常。20例患儿VEEG监测结果均显示睡眠期中央区局限性棘慢波大量发放。其中,16例患儿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棘慢波放电指数55%~80%,4例患儿NREM棘慢波放电指数>80%。20例患儿均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或联合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13例患儿发作控制,7例患儿发作减少。复查VEEG显示所有患儿睡眠期棘慢波指数(SWI)均有下降或消失。结论Rolandic区放电最常见于BECT,临床医师应加强对BECT变异型的脑电图(EEG)变化及其规律的观察,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 标签: 伴中央颞区棘波小儿良性癫痫变异型 脑电图特点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17年国际临床神经生理学联盟提出的25导脑电系统与既往19导脑电系统在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拟诊癫痫或已确诊癫痫需随访脑电图检查者,行25导连续视频脑电图检查2 h。由2 名脑电报告医师盲法读图,标记两种脑电系统记录到的痫样放电及波幅,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03名受检者,最终临床确诊癫痫患者263例,其中全面性癫痫129例、癫痫115例、额叶癫痫13例、顶叶癫痫2例、枕叶癫痫4例。在115例癫痫患者中,25导脑电系统检测到有痫样放电者100例(86.96%),较19导脑电系统检测到有痫样放电者76例(66.09%)显著增多(χ²=13.939,P<0.001)。在非癫痫患者中,两系统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系统共同检测出有痫样放电的76例癫痫患者中,新增电极(F9/F10、T9/T10、P9/P10)记录的区痫样放电波幅[(61.53±22.64) μV]较原电极(F7/F8、T7/T8、P7/P8)所记录的波幅[(48.25±20.90) μV]显著增高(t=5.486,P<0.001)。在影像学异常[79.59%(39/49)比61.22%(30/49),χ²=3.967,P=0.046]及无异常[95.45%(42/44)比70.45%(31/44),χ²=9.724,P=0.003]的癫痫患者中,25导脑电系统对痫样放电的检出能力都较19导脑电系统显著增高。结论25导脑电系统可显著提高癫痫患者区痫样放电检出能力,推荐临床常规应用以增强区异常波的检测能力,更好地辅助癫痫诊疗。

  • 标签: 癫痫 癫痫, 颞叶 头皮脑电图 10-20系统 10-10系统
  • 简介:病例:女,60岁,大专文化,商业单位主管,因“言语表达障碍、行为异常1年余”入院。入院1年前家属发现患者说话词不达意.无故欣快,行为幼稚,并伴记忆力下降,遂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而后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发现“双侧基底节及右侧大脑脚陈旧性腔隙性梗死”.予以双氢麦角碱及多奈哌齐口服,持续2个月,上述症状未见缓解。

  • 标签: 延髓麻痹 额颞痴呆 神经心理学 神经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内侧癫癎(medialtemporallobeepilepsy,MTLE)发作期海马深部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记录双侧海马深部脑电图,行前切除术且长期预后良好的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海马深部脑电图发作起源的波形特点和部位。结果发作期海马深部脑电图低幅快节律起源7例,棘(尖)波节律起源8例,高幅棘(尖)慢波起源占3例。起源点主要位于从海马头部向后3cm之内的区域。结论低幅快节律、棘(尖)波节律是MTLE病人海马深部脑电图发作期的最主要两种波形。发作起源区主要位于海马前头部。

  • 标签: 癫癎 颞叶 前颞叶切除术 脑电描记术 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