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手术后早期发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癫痫手术后早期发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所有患者EngelⅠ级73例,EngelⅡ级11例,EngelⅢ级9例,EngelⅣ级3例。15例患者术后出现APOS,随访EngeⅠl级8例,EngelⅡ级3例,EngelⅢ级3例,EngelⅣ级1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发作频率、发作类型、MRI表现、切除侧别、术后病理等对术后早期发作无影响。出现术后早期发作的患者癫痫缓解率明显低于无术后早期发作的患者(P〈0.05),惯常发作的患者癫痫缓解率明显低于非惯常发作的患者(P〈0.05)。结论癫痫患者术后早期发作的出现提示预后不良,发作形式表现为惯常发作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癫痫复发。

  • 标签: 颞叶癫痫 术后早期发作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362例采取癫痫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行癫痫手术治疗的362例患者,就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并发症例数为29例,占8.01%。其中存在对侧肢体瘫痪6例(1.66%)、颅内感染5例(1.38%)、动眼神经损伤5例(1.38%)、手术腔内血肿8例(2.21%)、颅内电极相关性血肿2例(0.55%)、脑积水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2例(0.55%)、面神经额支损伤1例(0.28%)。结论癫痫术可以作为较安全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也会存在一些并发症。因此,选取手术治疗前,要进行充分评估权衡采取手术的利弊。

  • 标签: 颞叶癫痫手术 术后并发症 研究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以癫痫发作起病,其中蛛网膜囊肿在左有12例,右有13例。应用皮层脑电监测对这些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切除蛛网膜囊肿后皮层脑电图监测均见皮层有异常放电,其中15例患者加行了前切除术(包括大部分海马及杏仁核),另外10例加行皮层热灼术。术后随访发现囊肿消失18例,囊肿明显减小7例。癫痫发作随访发现EngelⅠ级13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手术总有效率88%。结论对于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痫患者,在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的同时,应在皮层脑电图监测将癫痫灶一并切除,且手术治疗的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颞叶蛛网膜囊肿 癫痫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癫痫术后停药时机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2年间外科术后半年内无癫痫发作的癫痫患者75例,观察其术后抗癫痫药的使用情况以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早期停药者32例,术后持续用药者43例;早期停药者,术后1、2、3年分别有6例、8例、8例癫痫复发;持续用药者术后1、2、3年分别有1例、3例、5例癫痫复发;早期停药组术后1年癫痫发作率较持续用药者高(P<0.05);手术2年、3年早期停药者与持续用药者的癫痫发作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癫痫术后早期停用抗癫痫药物可导致近期复发风险增加,但远期预后不受此影响。

  • 标签: 颞叶癫痫 手术 停药 预后
  • 简介:目的报告顽固性癫痫行前切除的并发症,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顽固性癫痫患者行前切除,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伴颅内感染、硬膜外血肿、轻偏瘫等情况,采取抗炎、抗脑水肿、抗凝治疗及清除血肿等治疗。结果首例病人卡马西平治疗随访1年,癫痫发作消失;第2例随访7年,癫痫发作消失;第3例癫痫消失,但残留轻偏瘫,后渐恢复,遗留左手指屈伸力差。结论血肿和感染是术后最频发的并发症,偏瘫(操作性偏瘫)是最严重的神经并发症,手术时损伤脉络膜前动脉是最可能导致偏瘫的原因。

  • 标签: 癫痫 颞叶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低级别肿瘤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7例低级别肿瘤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切除策略及术后疗效。结果全组病变部位分布于外侧、内侧、底面、后等各个区域,少数累及到以外脑区。发作首发症状分别为精神体验先兆、植物神经先兆、视幻觉、愣神、失语、自动运动、复杂运动甚至全面性强直发作等。27例中,病变手术全切除5例,扩大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全组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作控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仅1例次全切除者为EngelⅡ级,其余26例(96.3%)均为EngelⅠ级。结论低级别肿瘤并顽固性癫痫视病变部位及所累及致痫网络的不同而发作首症状表现各异;对低级别肿瘤并顽固性癫痫,应行严谨的术前评估致痫区与肿瘤的关系,周密设计切除计划,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全切肿瘤以及充分切除致痫区,必要时结合神经导航、术中唤醒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或颅内电极等技术;手术后发作控制效果佳。

  • 标签: 脑肿瘤 颞叶癫痫 颅内电极 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CT影像改变情况,总结相关临床诊断经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10月~2012年5月的73例癫痫患者,随机分成抗癫痫药预防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术后按规则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1200mg/d,50mg/小时持续泵入;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常规术后处理,不用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术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T颅脑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两组患者治疗后经CT颅脑扫描,观察组患者的低代谢区改善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颅脑扫描能够清晰显示癫痫患者治疗后的病灶改善情况,为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效果观察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广泛的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颞叶癫痫 丙戊酸钠注射液 CT诊断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MRI显示为外局灶病变的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分布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磁共振显示外局灶病变的癫痫患者的电生理、影像、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分布将病例分为三组,A组为间期正常范围脑电图,B组为间期痫样放电仅分布于病变所在脑,c组为间期痫放电超出病变所在脑。结果病变分布包括额叶57例,顶叶29例,枕叶17例,岛2例,下丘脑1例。间期痫样放电分布为A组占28.3%(30/106),B组占29.2%(31/106),C组占42.5%(45/106)。手术均行病变切除或立体定向毁损术,术后随访12-52个月,平均28个月,各组按Engel分级,A组:I级23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2例;B组:I级21例,Ⅱ级3例,Ⅲ级4例,Ⅳ级2例;C组:I级27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3例,各组间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显示为局灶外病变的癫痫患者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毁损病变能取得很好的控制疗效,且疗效与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分布无关。

  • 标签: 颞叶外癫痫 局灶 痫样放电 手术疗效
  • 简介:癫痫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认为癫痫是一种大脑的疾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间的不平衡所致[1]。岛癫痫的概念最先是由Guillaume[2]等提出的。由于岛深藏在脑组织深部被其他脑所覆盖,其表面的解剖屏障复杂,所以对于岛癫痫的诊断十分困难。根据癫痫患者术中岛皮层脑电监测及皮层电刺激的结果,有学者认为岛癫痫的临床症状与癫痫非常相似。

  • 标签: 岛叶 颞叶癫痫患者 国际抗癫痫联盟 脑电监测 电刺激 兴奋与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和高血压原因基底节脑出血并沟回疝手术中采用不切开小脑幕,显微镜下进行脑疝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和高血压原因基底节脑出血并沟回疝患者各50例,在常规开颅手术中注重精细操作,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及侧裂池,鞍上池出血后,在保持小脑幕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在镜下直视复位脑疝组织;并与同期另一组术中未行脑疝复位的各50例患者进行术后CT、意识改善、瞳孔恢复、脑梗死、脑积水等情况比较。结果采用镜下脑疝组织复位术式的病例组,术后CT特征、意识改善、瞳孔恢复等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采用术中镜下复位治疗部分沟回疝患者有一定疗效。

  • 标签: 颞叶沟回疝 手术复位 急性硬膜下血肿,基底节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及症状学在起源于后-枕交界区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经颅内电极证实发作起源于后-枕交界区的7例癫痫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发作,分析其头颅MRI、电生理及发作症状学特点及定侧、定位信息。结果(1)头颅MRI:3例患者致痫区同侧枕交界区、枕叶或顶枕交界区病灶,2例患者致痫区同侧海马硬化,2例阴性。(2)间歇期放电脑区:2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3例为累及额、及后头部等多脑区,其中致痫区同侧区著1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2例为致痫区同侧半球弥漫性,区著1例,后头部著1例。(3)发作期脑电图:3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起始;4例为弥漫性起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致痫区同侧区著1例,同侧半球著1例。(4)发作症状学:6例患者视觉先兆,1例患者有头部先兆;5例患者有自动症发作,6例患者对侧肢体强直/强直-阵挛,其中4例患者既有自动症发作又有强直发作。结论与头颅MRI相比,间歇期VEEG、发作期VEEG及症状学提供了更多的定侧、定位信息,特别是症状学先兆及体征的定侧及定位信息更大。而头颅MRI在一定程度上可造成误导,往往出现致痫灶同侧内侧结构的信号异常。

  • 标签: 癫痫 颞后-枕皮层 后头部癫痫 致痫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阴性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corticaldysplasias,FCD)的诊断和定位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联合应用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rnsorimaging,DTI)检查,通过VEEG特异表现,联合应用DTI扫描获得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部分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anisotropy,FA)诊断和定位影像学表现阴性的FCD48例。结果FCD区域的ADC值较对侧显著升高,而FA值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48例患者依据VEEG和DTI确定的FCD范围行手术切除。病理回报为FCDⅠA型11例,ⅠB型18例,ⅠC型10例,ⅡA型9例。术后随访12-46个月,本组患者Engel’sⅠa级7例,Ⅰb级23例,Ⅱ级12例,Ⅲ6级。结论联合应用VEEG和DTI技术可以准确定性、定位影像学检查阴性的FCD,为精确切除致痫灶,提高癫痫控制率提供保障。

  • 标签: 视频脑电图 弥散张量成像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诊断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区棘波(BECT)的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小儿内科住院及门诊共收治的符合BECT诊断标准并完成6个月~4年随访的75例患儿,总结其临床资料、脑电图及治疗随访资料。结果75例BECT患儿中,男42例,女33例;发病年龄3岁~13岁,中位年龄7.5岁,发作类型为部分运动性发作33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10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42例及两种发作类型均有2例。结论BECT临床发作于睡眠密切相关,脑电图放电多位于中央或中区,多数预后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儿预后不良。

  • 标签: 儿童良性癫痫 睡眠 脑电图
  • 简介: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单纯基底节区内囊以外的血肿患者,其中经外侧裂-岛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经皮质入路手术治疗28例。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术中止血、术中脑组织损伤、术后复查、患者恢复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外侧裂-岛与经上回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组比较,在72h再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中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优于经上回入路。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上回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进行病房安全管理,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癫痫患者共153人,通过在院资料收集,制定系统的病房安全管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结论病房安全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对巩固治疗,减少复发,促进康复有显著的意义。

  • 标签: 癫痫 病房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为探讨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应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1998年由Gramer等建立,由QOLE89缩编而来,共31条目,包含7方面的内容,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与正常成人作对比,结果显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在对癫痫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患者 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22例,根据术后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0例)和整体护理组(12例)进行对照研究,对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7%(11/1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70%(7/10);同时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对患者癫痫发作进行有效控制,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患者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提高癫痫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我科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癫痫患者共计41人,通过在院资料收集,制定计划,在病员出院后给病员进行家庭护理干预;结果41例患者家庭都接受了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和家属治疗的依从性;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家庭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