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和胺碘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经普罗开展治疗,实验组通过胺碘实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3.0%,稍优于对照组的90.7%(P>0.05),但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转复时间为31.3±9.9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8.1分钟(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P<0.05)。结论普罗以及胺碘均能在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发挥较好疗效,但是普罗在起效时间上更短,而胺碘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胺碘普罗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罗,实验组给予胺碘,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QT间期明显升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PR间期、QRS时限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改善心脏去极化以及复极作用,降低心律失常发作频次,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胺碘酮 普罗帕酮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胺碘普罗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所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的9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病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在治疗方面,两组均给予抗心衰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罗,观察组给予胺碘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心电图监测结果,并对服药期间患者的血、尿、电解质、肝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而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能明显改善病情,安全性高,效果优于普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普罗帕酮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研究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应用胺碘普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52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6例)进行胺碘治疗,对照组(n=26例)进行普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心率、复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胺碘药物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心率,提升复律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胺碘普罗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等分原则分为胺碘组和普罗组,分别给予胺碘普罗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复律率、平均复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胺碘组总有效率91.07%稍高于普罗组89.29%(P>0.05);2组复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组平均复律时间显著低于胺碘组(P<0.05);胺碘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普罗组21.43%,(P<0.05)。结论胺碘普罗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相当,胺碘起效较普罗慢,但安全性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用药。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阵发性 室上性 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胺碘普罗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04例,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将患者分组,对照组52例应用普罗治疗,观察组52例应用胺碘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52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眩晕、低血压、肝肾功能受损)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明显优于普罗,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心律失常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心律失常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随机分为胺碘组(n=34,予以胺碘治疗)与普罗组(n=34,予以普罗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相较于普罗组,胺碘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治疗后,胺碘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心律失常采取胺碘治疗,疗效显著,能抑制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失常 普罗帕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与胺碘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以胺碘进行治疗;详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胺碘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可有效控制患者血清hs-CRP水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律失常采取普罗与胺碘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0例患者,均确诊为ARR,本次调取均为2020.01~2021.01内患者,以随机均分方式分组对照,设置两组。采取胺碘治疗分析组,采取普罗治疗对比组。比较组间炎症因子、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相较于对比组数据,分析组治疗后hs-CRP水平、总有效率等指标结论更优(P<0.05);但两组对比不良反应率指标结论差异较小(P>0.05)。结论:ARR采取胺碘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且安全性高,可减轻机体炎症水平,促进病情转归,可做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心律失常 普罗帕酮 胺碘酮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普罗与胺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进行观察。方法 观察对象是回顾性选取我院接收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6月,结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其中39例患者使用普罗组成常规组;39例患者使用胺碘归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7.44%、发生率为5.13%,常规组有效率为82.05%、发生率为2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律失常症患者接受普罗与胺碘进行治疗时,均可以改善患者病情,但是胺碘拥有治疗效果优异和并发症出现较少的优点,适合在临床治疗应用

  • 标签: 临床效果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并发症发生率 普罗帕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倍他乐克联合普罗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2例更年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倍他乐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加以应用普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68%大于对照组68.29%,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联合普罗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倍他乐克 普罗帕酮 更年期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普罗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 4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24例。对照组采用普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结果 : 治疗治疗后 ST段压低、室性早搏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治疗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结论 : 稳心颗粒联合普罗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稳心颗粒 普罗帕酮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PPF)联合美托洛尔(ZOK)对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18例心律失常患儿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8),对照组给予PPF进行治疗治疗组在给予PPF的基础上联合ZOK进行治疗,根据治疗前后心电图(ECG)以及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监测,分析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早、短阵室速、房早、短阵房速的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最快、最慢心率均降低,P-R间期、Q-T间期延长,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1.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PPF+ZOK对小儿心律失常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

  • 标签: 普罗帕酮 美托洛尔 心律失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普罗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本市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本次临床治疗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普罗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胺碘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13%,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2.14%,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63%,患者满意度为85.34%,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普罗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普罗帕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顿服普罗转复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8例,无严重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并排除瓣膜性心脏病和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分为普罗组和毛花甙C组:普罗组一次顿服普罗负荷量300—600mg(6~8mg/kg);毛花甙C组静推西地兰0.4mg,4h后仍为心房颤动则追加0.2mg。在心电监护下密切观察患者心律、速率、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给药到心房颤动转复的时间及转复瞬间心电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4h、8h和12h内房颤转复率及转复时间。结果普罗组39例,其中4h内转复21例(53.85%);毛花甙C组共39例,其中4h内转复10例(25.64%)。4h内普罗组房颤动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P〈0.05),4h内平均转复时间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心力衰竭、严重心肌缺血的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顿服普罗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心房颤动 转复心律 普罗帕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宁心宝胶囊联合普罗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选取为2020年01月至2021年0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两组,观察A组(n=39)给予普罗药物治疗,观察B组(n=39)给予宁心宝胶囊联合普罗治疗,药物治疗周期为2个月。于用药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指标差异。结果:观察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律失常指标、LV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B组心律失常指标低于观察A组,LVEF指标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用药方案上,给予宁心宝胶囊联合普罗治疗能够达到显著疗效,且有利于减轻心律失常症状,促进心功能改善,用药效果显著。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宁心宝胶囊 普罗帕酮
  • 简介: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WPW)伴房颤属临床急症,是一种危险性颇大的心律失常,临床可出现血液动力学障碍,或发生房颤而猝死。WPW伴发房颤,应首选直流电转复,无此条件者可用药物转复。我们采用普罗抢救8例,均转复为窦性心律,报告如下: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普罗帕酮 房颤 窦性心律 血液动力学障碍 直流电转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拉米和普罗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取合理样本的情况下,按性别、年龄和病情轻重用配对设计方法将60例病人分为两组,第一组用维拉米、第二组用普罗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比较两组病人恢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结果第一组30例病人,复律为26人,复律率15%。第二组30例病人,复律为19人,复律率58%。结论维拉米使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效果可能好于普罗

  • 标签: 维拉帕米 普罗帕酮 室上性心动过速